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绳系着装有水的水桶,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水的质量m=0.5 kg,绳长l=60 cm,g=10 m/s2求:

(1)最高点水不流出的最小速率;

(2)水在最高点速率v=3.6m/s时,水对桶底的压力.

正确答案

解:

(1)在最高点不流出的条件:重力不大于水做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即

则所求最小速度

(2)当水在最高点的速率大于v0时,只靠重力提供向心力已不足,此时水桶底对水有一向下的压力,设为N,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水对桶底的作用力N'=N=5.8 N,方向竖直向上.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如图所示为医院化验室分离物质时常用的离心沉淀器。该离心沉淀器正常工作时角速度可达500rad/s,试管底部离转轴中心的距离是4.0cm,当沉淀物在底部相对于试管静止时,其线速度v=___________m/s,向心加速度a=_____________m/s2

正确答案

20;10000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0.5kg的杯子里盛有1kg的水,用绳子系住水杯在竖直平面内做“水流星”表演,转动半径为1m,水杯通过最高点的速度为4m/s,求:

(1)在最高点时,绳的拉力?

(2)在最高点时水对杯底的压力?

正确答案

(1)9N

(2) 6N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离心转速计,利用它可以测定转速,12是固定在同一根杆两端的金属球,杆可绕定点转动,12是两根弹簧,将杆拉向主轴′,(为套在主轴O上的套筒)可沿主轴移动,套筒移动可由装置带动指针偏转,为触点.试分析它能测转速的原理.

正确答案

解:触点与旋杆接触,带动主轴′旋转.两球12跟主轴一起做圆周运动,由杆来提供向心力.当提供的力时,12分别远离圆心,从而带动移动,使指针偏转.随12的离心,12被拉长,提供向心力,在新的条件下稳定下来,则也随之稳定,指针也稳定,故指针示数便为此时的转速.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长为2l的轻杆两端各连一小球,质量分别为m,2m杆可绕中心水平光滑轴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现从水平位置释放,求转至竖直时杆对轴的作用力.

正确答案

杆对中心轴作用 方向竖直向下

由水平转至竖直,由机械能守恒:

    ①

杆对2m作用力向上

    ②

设杆对m作用力向下:

作用力方向向上

杆对中心轴作用 方向竖直向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个半径为10 cm的砂轮,砂粒间的黏合力设计为重力的103倍,使用中,这个砂轮的最大转速不得超过____________r/min.

正确答案

3 000

砂轮边缘的部分所需的向心力最大,故最易散开做离心运动的是边缘部分,所以最大转速应对应边缘部分刚好不做离心运动时.因,所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汽车受地面的摩擦力是车重的0.01倍,当汽车驶过半径为90 m的弯道时,车速不得超过____________m/s.

正确答案

3

摩擦力提供转弯所需的向心力,当摩擦力达到最大时,对应的转弯速度也最大.

汽车会做离心运动,如果不做离心运动,则,又

≤0.01mg,故≤0.01mg,即.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在质量为M的小车中挂有一单摆,摆球的质量为m0.小车(和单摆)以恒定的速度V沿光滑水平地面运动,与位于正对面的质量为m的静止木块发生碰撞,碰撞的时间极短.在此碰撞过程中,下列哪个或哪些说法是可能发生的?(  )

A小车、木块、摆球的速度都发生变化,分别变为v1、v2、v3,满足(M+m0)V=Mv1+mv2+mav3

B摆球的速度不变,小车和木块的速度变v1和v2,满足MV=Mv1+mv2

C摆球的速度不变,小车和木块的速度都变为v,满足MV=(M+m)v

D小车和摆球的速度都变为v1,木块的速度变为v2,满足(M+m0)V=(M+m0)v1十mv2

正确答案

B,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单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摆摆球受到的合外力就是它的回复力

B测量单摆周期应该从小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

C因为摆动长为lm的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约为1s,故称之为“秒摆”

D处于共振状态的单摆,也是在做自由振动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甲、乙两人观察同一单摆的振动,甲每经过2.0s观察一次摆球的位置,发现摆球都在其平衡位置处;乙每经过3.0s观察一次摆球的位置,发现摆球都在平衡位置右侧的最高处,由此可知该单摆的周期不可能是

[ ]

A0.25s

B0.5s

C1.0s

D1.5s

正确答案

D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