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 共48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重视农业的传统,高度发达的农业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突出特征。明清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各民族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加强,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使农业发展迅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材料二 我国人口在秦朝2000万,汉代约6000万,到1000多年后的明代初期依然是6000万,明万历中期(16世纪末)增至1.5亿,明末清初大幅度下降。清康熙初年到鸦片战争爆发的178年中,我国人口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在这期间,人口总数连闯四关: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达到一亿;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突破二亿;乾隆五十年(1790年)超过三亿;道光十四年(1834年)超过四亿。
材料三 乾隆后期,湖北江汉两岸“百姓生齿日繁,圩垸(滨湖小堤)日多,凡蓄水之地,尽成田庐”。
材料四 历史上长江荆江大堤溃决次数
统计明朝嘉靖、万历年间黄河决口统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述的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缺乏科技方面的内容,请给予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材料二中清朝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传统农业、人口、生态环境三者相互关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引进推广作物新品种:朝朝推广种植棉花,玉米、甘薯传入我国,广泛种植。总结农学理论,提高种植技术,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介绍了农作物的种植。农具的制造,水利修建方法。
(2)政治上: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大规模的战争减少。经济上: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制度,奖励垦荒政策和农业的精耕。民族关系上: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开发进一步加强。科技文化上:《本草纲目》等促进了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了防治病的能力。
(3)传统农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作为提高产量的保证,必然刺激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增长必然加大对土地的需求,因此,统治者采取鼓励开荒的政策;围湖造田,与水争地,大量开垦荒地,造成了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使长江、黄河流域水患日益增多。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 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他们以不同于我们西方人的方法正确地计算日食、月食。”
材料二 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当时就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瑜等著《中国文化史》
材料四 中国人在科学实验发明上的确非常伟大。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其理论体系,或如西方那样,发展出现代科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医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各举一例证明利玛窦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的标志是什么?其主要条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为什么能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三、四,从思想文化方面回答材料四中李约瑟先生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医学: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数学:最早发明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天文学:《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2)标志: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条件: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他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使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4)儒家思想束缚人们的思想,导致中华民族存在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缺点,没有进行理论创新。
3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星璀璨,卓越的创新成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些还成为近代文明的助推器或催化剂。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请按朝代顺序举出你认为最重要的十项成果,并逐项概要说明理由。
例:战国时期的“四诊法”,奠定了中医诊断的基础。
汉代的造纸术,方便了文字记录,也是对世界文化交流的一大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