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合国: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 共750题
  • 联合国: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 共750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表明( )

A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B世界政治一体化格局已经形成

C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之间可以和平共处

D国际组织的活动范围广泛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1年2月18日,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会议,审议由阿拉伯国家起草的一项谴责以色列扩建犹太人定居点的决议草案。在表决过程中,美国投了反对票,而其它4个常任理事国及10个非常任理事国均投了赞成票。该项决议草案()

A未通过,因为此类决议需经全体理事国一致赞成才能通过;

B未通过,因为美国作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享有“一票否决权”;

C未通过,此项决议将移交联合国大会讨论决定;

D通过,因为赞成票超过了9票,符合安理会的议事规则;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中国政府多次声明,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人民做主,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各国平等协商。在事关世界和地区和平的重大问题上,应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端。下列对联合国作用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联合国凌驾于主权国家之上

B联合国在当代国际社会中起着多方面的重大作用

C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D联合国在霸权主义面前软弱无力,已无存在的必要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党的十六大报告还指出:“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这是因为

①世界各国人民强烈渴求和平与发展②两极称霸世界的局面已经终结③经济全球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④恐怖主义的危害逐渐下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我国既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这说明 …( )

A和平是发展的基础

B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C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

D和平与发展辩证统一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1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设,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在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中,中国、俄罗斯两个常任理事国以及印度、德国和巴西三个非常任理事国投了弃权票。这说明()

A联合国安理会是由全体会员国组成的审议机构

B联合国对国际问题的调停和裁决实行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的原则

C联合国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D我国积极支持和参与联合国开展的一切活动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近年来,世界贸易组织围绕着其宗旨,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下列行为与符合世贸组织宗旨相一致的是( )

①节能减排,促进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环境

②全面取消关税,促进国际分工深化和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合理配置

③确保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的所得,缩小南北确发展差距

④促进各国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有效需求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我国与联合国的关系是

①我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②我国支持联合国的各种决议与活动

③我国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

④我国有原则地参加联合国的各项活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4年3月15日,联合国安理会投票表决美英法等国联合起草的一份决议草案,该草案的主要内容是宣布即将举行的克里米亚公投无效,呼吁所有国家和国际组织不要在公投结果的基础上承认对克里米亚现状的改变。由于俄罗斯投了反对票,草案未能通过。由此可见

①对实质性问题的决定,安理会必须遵循大国一致原则

②联合国仍然存在大国政治现象

③不干涉国家内政是一条只适用于联合国本身的基本原则

④对美英法等国联合起草的决议草案的投票属于程序性问题投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WTO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它包括多项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  )

A市场准入原则

B非歧视原则

C互惠原则

D公平竞争原则

正确答案

B
下一知识点 : 中国与联合国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联合国: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