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地域类型
- 共56题
26.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构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吕主产区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
(1)图上所示的各农产品主产区中,位于我国暖温带与半湿润区的是汾渭平原、__________农产品主产区;位于我国最大平原的是_________农产品主产区;水稻生长可一年三熟的地域位于 _________农产品主产区的南部。
(2)比较长江流域和河套灌区农产品主产区,完成下表。
(3)新疆绿洲农业是甘肃新疆农产品主产区中的特色农业。据图2分别归纳南疆、北疆绿洲农业空间分布的形态特征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华南
(2)
(3)南疆绿洲农业围绕塔里木盆地呈半环状分布,北疆沿天山北麓呈带状分布。前者是因为塔里木盆地北有天山,南有昆仑山,绿洲主要靠两大山脉的冰川融雪水作为生活和灌溉水源;后者是因为绿洲主要靠南边的天山冰雪融水作为生活和灌溉水源。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42.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读图15,回答问题。
在甲、乙两区域中任选其一,概述聚落分布特点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正确答案
甲区域:聚落主要沿河谷、交通线分布,平原、河流谷地、聚落密度较大,山区和高原聚落密度较小,该区域雨热同期大部分地区黄土覆盖,土层深厚,易于耕作。
乙区域:聚落主要沿河湖及交通线分布,长江以南聚落密度较大,以北聚落密度较小,该区域水热条件优越,地势低平,水网密集,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41.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图11)
材料二:石羊河流域某采样点垂直剖面图(图12)。
(1)石羊河的总体流向为。从内、外流河类型看,该河为
河,判断理由是
。
(2)图12所示地层,埋藏越深,距今年代越;深度1.6米处是
沉积, 由此可推断该地的干湿状况,距今5000年前后比现在 ,理由是
。
(3)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4)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1)自西南向东北;内流河;没有流入海洋
(2)久;湖沼;湿;现代为沙,古代为湖沼
(3)温度大陆性气候;荒漠化
(4)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喷灌,滴灌等以节约用水对流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41.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Y市所在地每一月盛行____________风,该盛行风对当地气候的形成有何影响?
(2)M河三角洲地区易发生洪涝。请据图简述两条直接原因。
(3)图9所示棉花产地都具有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请据图说明两地具备这些条件的共同原因。
(4)S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S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如何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
正确答案
(1)偏西(西南:西);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形成了丰富的降水;气流源自海洋,使当地增温
(2)地势低洼,易积水成涝;在飓风影响的季节,多暴雨和风暴潮(M河支流多,汛期上游来水量大)
(3)两地纬度位置都较低(两地都地处亚热带地区),太阳辐射较强;两地都位于河流三角洲,排灌方便,土质好(两地都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土质好;两地河内网密度都较大,排灌方便)
(4)S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的转化。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2.宁夏回族自治区是“被贺兰山护着、黄河爱着的地方”。独特的地理位置,塑造出宁夏特有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在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中,宁夏农业主要属于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4.下表A、B两地终年盛行西风且纬度相当,分析两地的气候资料。
在A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41.下图为某地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
该地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棕榈油是世界主要油料作物,它是油棕榈树上的棕榈果压榨而成。油棕榈树是一种喜光热、好水忌涝的植物。印度尼西亚是世界重要的油棕果生产国,产品主要用于出口。二战后,世界新兴的油棕榈林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2008年5月,印尼被迫搁置大型棕榈油开发项目。下图示意印度尼西亚地理形势与苏门答腊岛地形。
材料二 折翼雨林----印尼原始森林破坏景观
(1)指出苏门答腊岛山脉的走向并说明判断理由。
(2)解释印度尼西亚河流众多且而短小的原由。
(3)分析二战后印度尼西亚成为世界新兴油棕榈树主要种植区的原因。
(4)简述印度尼西亚被迫搁置大型棕榈油开发项目的理由。
正确答案
(1)走向:西北—东南向。
原因:山脉是流域的分水岭;河流多呈西南东北流向与山脉走向垂直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苏岛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河流发育且数量多,岛屿面积有限,呈狭长轮廓,岛屿中部多山地,河流入海距离短。
(3)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带,终年高温多雨,日照较强;多山地的地形利于排水;优越的地理位置便于对外出口、能增加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
(4)大面积开发油棕榈林必然导致雨林的毁坏,这将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自然灾害的频发,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变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单纯地出口棕油产品附加值低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
(1)山脉走向即分水岭,分水岭两侧河流向两边流,东北一侧河流向东北流注入海洋,西南一侧河流短小,向西南流注入海洋,图中经纬线可判断方向,因此图中岛屿西南一侧为西北--东南走向的分水岭。
(2)河流多少与气候降水关系最大,河流长短与岛屿面积大小有关。该岛地处赤道,常年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富,河流水系发达,河流众多,并且岛屿面积比较小,因此河流短小。
(3)考察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此题从气候、地形、交通、市场、技术、劳动力、政策等方面回答;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日照较强;地形利于排水;沿海港口多,海运便利,便于出口;国际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等。
(4)利用好植被中热带雨林破坏的景观信息。大面积开发油棕导致雨林被毁,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频发,全球生态恶化,出口棕榈油附加值低。
知识点
读“美国部分地区图”和“甲地到乙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示意图”。回答6-7题。
6.据图推断乙地( )
A.农业类型可能是乳畜业
B.农业类型可能是商品谷物农业
C.农业发展可能面临冻害、雪灾
D.农业发展表现为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
7.甲地存在的环境问题( )
①过度垦殖,水土流失加重
②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③大规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剧减
④土地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6.C
7.A
解析
6.据图可知,乙地年降水量约300mm,而蒸发量约500mm,故该地气候较干旱,适合发展畜牧业。乙地位于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东部,位于中纬西风带的背风坡,所以气候干旱,加上该地区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其特点是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故B、D错误。乳畜业的布局地区一般要具备温湿的气候和较多的城市人口两个因素,显然该地不具备条件,故A错误;该地纬度较高(约450N),距离冬季风源地(北冰洋)较近,该地农业发展可能会面临冻害、雪灾的影响。故选C。
7.据图可知,甲地年降水量约750mm,蒸发量约为550mm,降水量大于蒸发量,适合发展种植业。该区域为典型的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区,其特点是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机械化程度高,导致农业开垦强度大,故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加重,①正确;甲地的商品谷物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施用量较大,易造成土壤的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④正确;过度放牧导致的土地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围湖造田主要在降水量较大的湿润地区,与该区域的图中信息不符,故②、③错误。故选A。
知识点
26.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图8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
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问题。
野外考察
(1)与旧金山相比,R地的气温有何特点,并指出该特点形成的影响因素。
(2)根据内华达山脉(中部)地形剖面图,分别比较B处与A、C两处年降水量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3)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室内分析
(4)以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为对比区域,以“自然条件影响农业生产活动”为主题,简要分析两地农业区域差异,完成表3内容。
表3 家里福利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农业区域差异比较
正确答案
(1)冬季气温略低,夏季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大。海陆位置:地形(谷地)
(2)B处大于A处,理由:B处海拔较高,易形成地形雨。B处大于C处,理由:B处位于迎风坡,C处位于背风坡。
(3)大盐湖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冰川消退,湖水补给减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大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
(4)比较内容 对比区域
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
大盆地
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夏季光热充足、降水少,冬季温和多雨(地中海气候);水源充足;河谷地形,土壤肥沃。
夏季光热充足,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稀少(温带大陆性气候);水源不足;荒漠草原广布,土壤贫瘠。
适宜开展的农业生产活动
种植业和园艺业
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