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本计算概述
- 共856题
ABC公司的一种新型产品原有信用政策n/30,每天平均销量为20个,每个售价为 75元,平均收账天数40天;公司销售人员提出了新的政策,以便促销产品,新的政策包括改变信用政策:“2/10,n/50”,同时以每个60元的价格销售,预计改变政策后每天能多售出60个,估计80%的客户会享受折扣,预计平均收账天数为45天,新政策同时需要增加8万元的广告费。企业资本成本率为10%,存货单位变动年储存成本是9元,每次订货成本为225元,该新型产品的每个购买价格为50元。
要求:
(1)计算公司该产品改变政策前后的经济订货量和最佳订货次数;
(2)若单位缺货成本为5元,存货正常交货期为10天,延迟交货1天的概率为0.2,延迟交货2天的概率为0.1,不延迟交货的概率为0.7,计算合理的保险储备和再订货点;
(3)按照第(1)和第(2)问所确定的经济订货量和再订货点进行采购,综合判断应否改变政策。
正确答案
(1)计算公司该产品改变政策前后的经济订货量和最佳订货次数
原政策:
年销量=20×360=7200(个)
经济订货量=(2×7200×225/9)1/2=600(个)
订货次数=7200/600=12(次)
新政策:
年销量=80×360=28800(个)
经济订货量=(2×28800×225/9)1/2=1200(个)
订货次数=28800/1200=24(次)
(2)若单位缺货成本为5元,存货正常交货期为10天,延迟交货1天的概率迟交货2天的概率为0.1,不延迟交货的概率为0.7,计算合理的保险货点
改变政策前:
每天需要量20个,正常交货期内需要量=10×20=200(个)
若延期交货1天,则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1×20=220(个)
若延期交货2天,则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2×20=240(个)
不设保险储备(即B=0)时:
再订货点=200+0=200(个)
缺货量S=(220-200)×0.2+(240-200)×0.1=8(个)
相关成本TC(S,B)=5×8×12=480(元)
保险储备为20个(即B=20)时:
再订货点=200+20=220(个)
缺货量S=(240-220)×0.1=2(个)
相关成本TC(S,B)=5×2×12+20×9=300(元)
保险储备为40个(即B=40)时:
再订货点=200+40=240(个)
缺货量S=0
相关成本TC(S,B)=40×9=360(元)
所以合理保险储备为20个,再订货点为220个。
改变政策后:
每天需要量80个,正常交货期内需要量=10×80=800(个)
若延期交货1天,则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1×80=880(个)
若延期交货2天,则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2×80=960(个)
不设保险储备(即月=0)时:
再订货点=800+0=800(个)
缺货量S=(880-800)×0.2+(960-800)×0.1=32(个)
相关成本TC(S,B)=5×32×24=3840(元)
保险储备为80个(即B=80)时:
再订货点=800+80=880(个)
缺货量S=(960-880)×0.1=8(个)
相关成本TC(S,B)=5×8×24+80×9=1680(元)
保险储备为160个(即B=160)时:
再订货点=800+160=960(个)
缺货量S=0
相关成本TC(S,B)=160×9=1440(元)
所以合理保险储备为160个,再订货点为960个。
(3)按照第(1)和第(2)问所确定的经济订货量和再订货点进行采购,综合判断应否改变政策
单位:元
增加额
销售收入 28800×60-7200×75=1188000
销售成本 28800×50-7200×50=1080000
销售毛利 288000-180000=108000
日销售额 80×60-75×20=3300
应收账款的应计利息 4800×45×(50/60)×10%-1500×40×(50/75)×10%=14000
变动储存成本 (1200/2+160)×9-(600/2+20)×9=3960
变动订货成本 24×225-12×225=2700
折扣成本 17280000×80%×2%=27648
缺货成本 0-5×2×12=-120
固定成本 80000
税前收益 -20188
结论:不应该改变政策。
解析
暂无解析
大华公司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预计甲产品的单位制造成本为120元,计划销售10000件,计‘划期的期间费用总额为950000元;乙产品的计划销售量为800D件,应负担的固定成本总额为220000元,单位成品变动成本为65元;丙产品本期计划销售量为12000件,目标利润总额为280000元,完全成本总额为540000元;大华公司要求的最低成本利润率为15%,这三种产品适用的消费税税率均为5%。
假设甲产品销售量只受广告费支出大小的影响,2010年预计广告费为100万元,以往年度的广告支出资料如下: 要求:
(1)运用全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计算单位甲产品的价格;
(2)运用保本点定价法计算乙产品的单位价格;
(3)运用目标利润法计算丙产品的单位价格。
正确答案
(1)单位甲产品价格=单位成本×(1+成本利润率)/(1-适用税率)=[(120+950000/10000)×(1+15%)]/(1-5%)=260.26(元)
(2)单位乙产品价格=(单位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1-适用税率)=单位完全成本/(1-适用税率)=(220000/8000+65)/(1-5%)=97.37(元)
(3)单位丙产品价格=(目标利润总额+完全成本总额)/产品销量×(1-适用税率)=(280000+540000)/12000×(1-5%)=71.93(元)
解析
暂无解析
银行从事外部营销业务应向所在地银监会派出机构报告的内容包括( )。
A.培训计划
B.外部营销人员薪酬计算方法
C.拟推介产品的种类
D.操作程序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解析] 银行从事外部营销业务应向所在地银监会派出机构报告,报告内容应至少包括拟推介产品的种类、操作程序、内控制度、培训计划、外部营销人员的聘用方式、管理架构、薪酬计算方法、监督检查机制、外部营销人员资质等级分类制度等,故A、B、C、D选项都正确。
成本的过程控制是指( )。
A.排除各种缺陷,确定目标成本
B.披露和分析差异,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C.汇总差异,计算产品实际成本
D.找出成本升降的规律性,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某企业采用标准成本法,A产品的正常生产能量为1000件,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如下:
直接材料=0.1×150=15元
直接人工=5×4=20元
制造费用: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15+20+6+5=46元
本月生产A产品800件,实际单位成本为:
直接材料=0.11×140=15.4元
直接人工=5.5×3.9=21.45元
制造费用:
单位产品实际成本=15.4+21.45+5+6.25=48.10元
要求:计算变动制造费用差异。
正确答案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
变动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
=(800×5.5-800×5)×1.2
=480(元)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变动费用耗费差异+变动费用效率差异
=-1280+480
=-800(元)
由于变动费用实际分配率低于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使变动制造费用下降 1280元;由于实际工时高于标准工时,使变动制造费用上升480元。两者相抵,变动制造费用净下降800元,为有利差异。
解析
暂无解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