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 共1993题
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现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乙同学:上海世博会是低碳世博。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理念贯穿于上海世博会方方面面。如世博会的照明全面采用半导体照明(LED),既不减少亮度又节省能源百分之九十;安徽馆的建筑和装饰大量使用了节能环保产品;安徽将利用世博会推介发展低碳经济的招商项目,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1)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结合乙同学的发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说发展低碳经济对实现我国经济又好义快发展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讨论,同学们认识到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低碳世博”。请用实践的观点谈谈你对这一探究活动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答案: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2)答案: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3)答案: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选择“走进世博、聚焦安徽”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文化世博”、“低碳世博”的认识来源于探究活动,对世博会的认识在探究活动中又得到了深化。
情境一: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1)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情境二: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提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境三: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开幕,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中国在筹办过程中也在全力实践这一理念。下列是近几届世博会的主题:
注:主题是世博会的灵魂,一个好的主题,总是在筹办世博会中经过多次酝酿而产生,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既延续了关注自然这个主题,又鲜明表现了生活更美好这个创意。
(3)结合图表,从认识论角度回答:历届世博会主题的确立反映了哪些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②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③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2)①各民族间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②世界各民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上海世博会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文化是世界的。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内在要求、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3)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随着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不断认识,各国结合本国的实际,确立不同的世博会主题,世博会主题的确立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使认识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在筹办世博会中经过多次酝酿而产生,既延续了关注自然这个主题,又鲜明表现了生活更美好这个创意,体现了认识是无限发展着的。
材料一:新疆自古就有“歌舞之乡”的美称。这里的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都能歌善舞,绚丽多姿的歌舞艺术,伴随着丝绸之路的驼铃声,蜚声中外。新疆各族人民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新疆文化,大大丰富了中华民族艺术宝库。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加大对新疆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力度,十二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期,阿勒泰乐器“苏尔”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材料二: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还有千姿百态的塞外自然、人文景观和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目前,国家已把新疆列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这预示着新疆将步入一个自然资源大规模开发和经济社会大发展时期。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哪些文化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回答,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新疆面临着实现跨越性发展的机遇。试从哲学角度分析,新疆怎样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新疆民族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文化色彩。②新疆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百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③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文化保护与发展,这是新疆民族文化得以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
(2)①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结合起来。②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和生态价值观。③要坚持正确意识(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作用。④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要适时调整经济结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树立创新意识,积极促进社会进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