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0年第11号热带气旋“凡亚比”于9月15日20时生成,16日11时发展为强热带风暴,23时加强为台风,17日18时加强为强台风,18日16时加强为超强台风。19日9时前后在台湾花莲附近沿海登陆,20日7时在福建漳浦沿海再次登陆(如图)。据中新社漳州9月21日报道,受强台风“凡亚比”登陆的影响,福建漳州两天来持续暴雨、局部大暴雨,造成辖区内部分房屋倒塌、水产养殖设施被毁、农作物受淹、基础设施损毁,受灾人口52.3万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台风为什么多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大洋西部洋面上?(6分)

(2)结合福建省的自然地理特点,简述由台风带来的关联性自然灾害有哪些?(6分)

(3)在台风多发季节,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避免或减轻台风造成的损失?(8分)

正确答案

(1)夏秋季节,太阳直射热带或副热带,海水温度高,蒸发强烈,大气温度高且水汽充足,形成不稳定大气层。在近地面形成强烈低气压,在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强烈深厚的低气压涡旋。而副热带大洋西部有暖流流经,水温更高;同时盛行信风也促使台风向西迁移。(6分)

(2)气象灾害:狂风、暴雨;(2分)水文灾害:风暴潮、洪涝;(2分)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2分)

(3)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工作的政策和法规体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高速高效;营造沿海防护林、开展山区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的抗灾能力;修筑防波堤、排水渠等,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发生的强度;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警,做好台风过境的防灾、减灾准备;对台风中心路经地带的居民进行紧急疏散,尽力减少人员伤亡;积极进行灾后的救援和救助,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答出其中4点,即可得满分8分)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1)台风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其形成主要从洋面温度、地转偏向力和强烈的大气上升运动等方面分析。(2)福建位于沿海地区,多山地、丘陵;故台风带来狂风暴雨;形成风暴潮和洪涝灾害,在山区形成滑坡、泥石流灾害等。(3)台风的防御措施主要从气象措施、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等方面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世界上14种重要矿产的耗竭年限预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矿产资源属________资源,其数量是________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比较,消费量占绝大多数的是________国家。

小题2:矿产可开采寿命的减少与消费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城市的钢铁工业受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影响最大的是(   )

小题4:磷矿的消费利用中带来的环境问题为(   )

小题5:对非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是要对资源________,减少浪费,延长其资源的________问题。

正确答案

小题1:非可再生 有限 发达

小题1:消费增长率高的矿产,其开采寿命也衰减较快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合理开采,提高利用率 耗竭时间

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发达国家消费量占绝大多数。消费增长率高的矿产,其开采寿命也衰减较快。宝山钢铁是市场型,本地区铁矿石少,受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影响大。磷矿容易带来赤潮。要对矿产资源进行合理开采,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延长资源的耗竭时间。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正确答案

(1)自左至右,自上至下:低 中 高,强

中 弱,小 中 大,单一 中等 多样化,低

中 高

(2)图示说明随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减小,人类对自然资源依赖减小。

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在科学技术落后的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规模小,利用率低;在科学技术发达的近现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大大拓展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人类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小,综合利用率大大提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干旱频次>30的地区有哪些?(3分)

(2)我国干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季风区,其原因是什么?(3分)

(3)说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干旱一般出现的季节、并分析原因。(4分)

正确答案

(1)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流域(东南沿海)(3分)

(2)季风区季风气候显著  夏季风不稳定(3分)

(3)北方的旱灾主要发生在春季(北方多春时)春季(1分),锋面雨带停留在长江以南,北方少雨),加上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易形成春旱(1分) 南方的旱灾主要发生在夏季(南方多伏旱)(1分)。夏季,锋面雨带北移至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以南地区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加之夏季太阳辐射强,高温少雨,易形成伏旱(1分)

试题分析:(1)直接读图即可。(2)季风区的干旱多发主要从该气候区的降水变率大角度分析。(3)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干旱形成可从影响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雨带推移的影响分析。并结合降水量、蒸发量和用水量等因素分析其干旱的形成季节。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移动规律和对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和旱涝灾害的影响属于常规考点,掌握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雨带移动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广度将不断地拓展。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故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拓展。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中国主要的资源问题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