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共9500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共9500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材料二

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

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

——摘编自章有义《明清及近代农业史论集》

材料三

2011年初,“十一五”、十二五“交替之际,农业部发布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2010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这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告别了以人畜力作业为主的时代,进入了机械化作业为主的新时代。

——摘自《加速中国农机化进程的强大推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七年纪》,

《农民日报》2011年4月2日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材料二所显示的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状况,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概括中国当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直接原因,联系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实,分析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

(2)由农机具在进口机具中所占比重低看出:农业生产已经使用机器,传统农具仍是主要劳动工具。民国政府的倡导,近代化在农业领域的拓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人多地少;综合国力弱,农民购买力低下。

(3)政府重视“三农”问题,予以政策扶持;综合国力增强,农民购买力提升。劳动者素质逐渐提高;古代、近代劳动者缺乏受教育的机会;当代形成了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劳动工具和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古代主要使用人畜力;近代开始引进和使用农业机器;当代普遍使且农机具,广泛运用农业科技。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东西方文明的转型与冲突,引起了社会的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经过春秋战国的演变,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成型。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明走向衰落,到近代出现了工业文明。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经济模式的演进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的基本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500——1763年,欧洲突飞猛进,迅速上升到世界经济首位。这一时期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后来,欧洲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又经过几百年的对外战争,欧洲作为世界创业者,得到大部分利益而损害了其他地区,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1763年间欧洲经济迅速增长的因素有哪些?依据材料指出此后欧洲在政治、经济领域产生的重大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

些以营利为目的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4)根据材料,概括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过程:由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

(2)基本特征:政治上,君主专制日益强化达到顶峰,封建统治渐趋衰落;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思想上,以理学为主体的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3)因素: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打击了封建势力。变化: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自由民主政体形成;经济上,工业革命的兴起与扩展。

(4)表现:出现西式建筑;近代邮电事业发展;外来宗教的传播;西餐、西式服装成为时尚。原因:上海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口岸,较早受西方文明的冲击;近代的生产方式产生较早,带动生活方式的变化;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地处沿海地区,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叶的国家、茶叶种植历史最为悠久、茶园面积从古至今稳居世界第一、中国茶树品种最多……早在远古时代,中国先民就已经懂得利用茶叶。到了唐朝,茶树栽培已扩展到长江流域及其南北各地。唐代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陆羽的《茶经》提出饮茶“宜精行俭德之人”,标志着茶文化的正式形成。唐代的茶文化包舍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超然物外、安祥、平和的审美境界追求。

材料二:中国茶叶在欧洲最初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茶价相当昂贵。17世纪,饮茶在欧洲逐步盛行并传至北美。饮茶成为一种高尚的消遣。查理二世的专职牧师奥文顿形容,“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荼则病”。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是一句对忙碌了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336881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卖得988510荷盾,获利651629荷盾。鸦片战争前的140年中,欧美贸易公司用来购买以茶叶为主的中国商品所花费的白银达169437564两。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荼叶交易,“从中国来的茶叶,提供了英国国库收入的十分之一”。1773年,东印度公司装戴342箱中国茶叶的船只开进波士顿港,企图低价倾销,波士顿群众将船上的茶叶全部倒入大海(波士顿倾茶事件)。英国政府采取高压政策,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终于导致北关独立战争。

材料三:近代前后中国茶叶产销情况统计表

材料四:据上海商会记载,1887年上海工夫茶的平均价格达每担白银14.5两,而印度茶每担14两就可获利。1889年,印度茶叶出口英国市场的总值第一次超过了中国,达9450万磅,高出中国整整1472万磅。而中国的茶叶种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由个体茶农采制小量茶叶,然后运往各处叫卖”。“中国种茶之法不用肥地物料,不去地下野草,亦不删除旁枝,又不换去老树,又不移种新地”。资本不足的茶农和茶商在苛捐重压下,为求生存,于是,将本应用于制茶工艺改进上的智慧,用在了茶叶的制假上。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茶叶种植的哪些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唐代茶文化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概述中国茶叶对西方社会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概述近代中国茶叶产销的变化趋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材料反映中国种茶业的发展状况,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产茶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茶树品种多。

政治基础;国家统一,人民生活较为安定。经济基础:商品经济发展,茶叶产量增加。文化基础:儒家思想、佛教和道教的影响,各地生活习俗的融合。

(2)影响:促进欧洲医药事业发展;改变西方人的日常生活习惯;茶叶贸易使欧洲资产阶级获得巨大利润;成为一些殖民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也造成欧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茶叶贸易的冲突,成为北美殖民地革命的导火线。

(3)趋势:19世纪30——80年代,茶叶生产、外销量迅速增长。19世纪90年代后,茶叶生产、外销量迅速回落。

增长原因:鸦片战争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经济解体,茶叶生产的商品化加强;口岸增开、关税降低、市场扩大,促使中外贸易激增。

回落原因:国际市场上印度茶的竞争;中国茶叶种植技术、加工技术、经营方式落后;苛捐杂税重,成本高;出现假冒伪劣现象等。

(4)腐朽的封建统治,是阻碍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只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中国种茶叶发展才有出路:民族经济要发展,必须要有政策的保护,政府减少捐税,维护茶农利益;科学种植与管理;提高质量,产品才有竞争力;坚持主权独立条件下的对外开放政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东西方文明的转型与冲突.引起了社会的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经过春秋战国的演变,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遣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成型: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明走向衰落,到近代出现了工业文明: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经济模式的演进过程。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1500 -1763年,欧洲突飞猛进,迅速上升到世界经济首位。这一时期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后来,欧洲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又经过几百年的对外战争,欧洲作为世界创业者,得到大部分利益而损害了其他地区,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 -1763年问欧洲经济迅速增长的因素有哪些?依据材料指出此后欧洲在政治、经济领域产生的重大变化

                                                                                                                                                                

材料三  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4)根据材料,概括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

                                                                                                                                                             

正确答案

(1)过程:由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    

(2)基本特征:政治上,君主专制日益强化达到顶峰,封建统治渐趋衰落;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思想上,以理学为主体的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3)因素: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打击了封建势力。    变化: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自由民主政体形成;经济上,工业革命的兴起与扩展。   

(4)表现:出现西式建筑;近代邮电事业发展;外来宗教的传播;西餐、西式服装成为时尚。    原因:上海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口岸,较早受西方文明的冲击;近代的生产方式产生较早,带动生活方式的变化;近代科学技术的传人;地处沿海地区,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或有其他要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宗祠,是供奉祖先,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地方。宗祠出现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

A农耕经济

B分封制

C尊亲观念

D宗法观念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分工越来越细

B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C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的积极性

D男耕女织,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关于卜辞中“众人协田”所包含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耕作方式为集体协作

B小农经济形态已经出现

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D其中的“众人”多为奴隶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

[ ]

A“重农抑商”政策深入人心

B农业有力支持了兼并战争

C农民深受地主压迫的事实

D封建制下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生产部门是

[ ]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工业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 ]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中国古人以“社稷”指代国家。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

A重视祭祀

B土地是最重要的财富

C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D粮食结构以谷物为主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 ]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我国历史上俗称的“五谷丰登”的“五谷”都已经种植最早可追溯到

[ ]

A夏朝

B商周

C春秋

D战国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以下农作物,最早由中国培植的是

[ ]

A玉米

B马铃薯

C水稻

D番茄

正确答案

C
下一知识点 : 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