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共9500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共9500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诗经·小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对诗句理解最准确的是

A全国的土地都归周王所有

B周王建立了直接高效的管理体制

C全国的土地都归国家所有

D周王已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是()

①增加了国家的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

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春秋战国时期,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的是

A铁农具的使用

B牛耕的运用

C水利的兴修

D曲辕犁的发明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原始社会时期,长江流域的农业与黄河流域相媲美,但自战国时期我国南北发展差距拉大,造成战国时期黄河流域经济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北方政局相对稳定

B北方自然条件更加优越

C铁器得到大力推广

D北方劳动力资源丰富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明初,政府规定凡有田地五亩至十亩的农户,必须有半亩栽种桑麻木棉,十亩以上者加倍。这一措施

A导致了小农经济的瓦解

B促进了棉纺织业的产生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推动了工场手工业的兴起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据统计,自上古至隋朝见于记载的88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72件,华南仅占16件。而唐代见于记载的212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101件,华南占11l件。这说明()

A南方水利技术超过北方

B南方农业地位上升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长江三角洲自中唐以后农业发达,一向是粮食输出区;但明末以来,却需仰赖外地输入粮食。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改种经济作物,造成粮食不足

B战乱频仍,农业生产遭到破坏

C水利失修,造成粮食生产减少

D新作物传入,饮食习惯渐改变.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由此表明

A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

B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

C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

D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都创造了不同类型的辉煌灿烂的文明,这种不同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地理环境的不同:中华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而希腊文明产生于蓝色的海洋

B公民素质的不同:古代中国人的参与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远远落后于古代希腊

C政治制度的不同:古代中国实行专制集权制度,而古代希腊实行民主制度

D经济制度的不同: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发达,而古希腊的商品经济发达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四川有举办“牛王会”的风俗。崇州农户要给牛喂汤圆,简阳农户要给牛披红戴花,雅安农户要给牛王菩萨祝寿……这反映了 (  )

A四川地区农民生活富庶、安定

B迷信思想借民间习俗广泛传播

C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D川西地区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首诗反映古代中国经济的生产方式是()

A简单协作

B小农经济

C庄园经济

D商品经济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自然地理条件对于农业技术的革新往往起到关键性的促进作用,唐代出现的曲辕犁(又名江东犁),较早的出现在

A珠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黑龙江流域

D长江下游流域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西周初年的土地情况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西周末年诸侯国之间“夺田”、“争田”现象不断发生,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王室衰微

B王室所占有的土地有加强趋势

C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D土地私有制发展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何(何即萧何。编者注)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这表明,在汉代()

A买田置地是藏富传家的重要手段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勤俭节约是为官执政的行为准则

D土地兼并现象尚不普遍

正确答案

A
下一知识点 : 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