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共9500题
史载:“(北宋时期)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这表明
正确答案
《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文中“公田”的实际占有者是
正确答案
《七夕乞巧》诗云:“……向月穿针易,迎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用一根彩线连续穿过七孔针或九孔针为巧)与这一风俗密切相关的认识是
正确答案
从南北朝时期到南宋,我国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江南小镇的景色更迷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重心南移的主要因素是( )
①南方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②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③统治阶级对经济发展的重视④北方战乱,人民大批南移
正确答案
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新的、更有效的铁制工具使农业有可能从原先的黄河发源地向南扩展到森林茂密的长江流域。铁制工具还促进了流域地区大批的排水工程、为长距离施运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西北干旱地区的灌溉工程。”对我国铁制工具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吴中纪事》中指出:“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秋收之后,所得各居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中的主要经营方式是
正确答案
在1998年长江抗洪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的古代重大工程是
正确答案
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其中一首《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正确答案
据史籍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 )
正确答案
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铁刀和铁耙在乡村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突出表明( )
正确答案
三代农业有较大发展的原因是①统治者重视农业②井田制的推行③采取集体耕作方式④青铜农具的大量使用
正确答案
牛耕的使用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这次革命大约开始于
正确答案
铁器牛耕的使用与推广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包括
①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②促进了私田的大量开垦
③加速了旧贵族的分化没落 ④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加快
正确答案
“(王景)迁庐江(位于安徽)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后汉书》的这段记载反映当地
正确答案
下列古代中国生产工具按其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耦犁②曲辕犁③冶铁鼓风水排④铁制农具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