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共9500题
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正确答案
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夫金融界之放款。但金融界以本身资力不厚,虽愿放款而效果不宏。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国民政府的这一做法在当时
[ ]
正确答案
经济学家陈翰笙在20世纪40年代初谈到:“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①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工业发展②民族工业发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③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只有提倡国货排斥洋货④当时已经基本具备发展民族工业的基础
[ ]
正确答案
据统计,193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比1927年增长百分之八十,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
[ ]
正确答案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的实质是
[ ]
正确答案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 ]
正确答案
民族资本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生的话说明了
[ ]
正确答案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影响有①稳定了金融市场②促进了物价回升,刺激了生产复苏③官僚资本借机聚敛财富④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 ]
正确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目的是
[ ]
正确答案
“在早期中国轮船航运业发展过程中,商人购买洋船后(或者与洋人合伙购买),多托洋行出面,领承舟船牌行驶,主要是为了避免报捐交税。”材料表明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
正确答案
1931年,宋棐卿与其弟等人合伙在天津注册“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生产“抵羊牌”毛线(“抵羊”含有“抵制洋货”之意)。一经问世,“抵羊牌”毛线迅速成为妇孺皆知、有口皆碑的名牌产品。这种现象说明
[ ]
正确答案
1934年6月荣宗敬在一封信上说:“弟经营纺织业三十余年,困难未有甚于今日者。外厂竞争,农村破产,纱销呆滞,而所担负之统税、利息两项,年在千万以上。现状如斯,何能持久?”你从中能得到的信息符合史实的有
①外国资本操控市场②国民政府征收重税③农村手工业纷纷破产④民族工业空前艰难
[ ]
正确答案
厘金原是1853年实行的一种临时筹款方法,即一种由地方督抚自行掌握的酌量抽厘的商业税,实行遇卡抽厘,税款完全出自华商而不涉及外商。至1931年,沿袭70余年的厘金制度被废除。下列对厘金影响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有人把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比喻为“春”“夏”“秋”“冬”四季,这也反映出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地位和命运。其中“春”是指19世纪末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短暂的春天”;“夏”是指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冬”是指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中国民族工业“秋”的状况出现的原因是
①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破坏和野蛮的经济掠夺
②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③国民政府官僚集团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
④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 [ ]
正确答案
鲁迅先生在小说《故乡》(1921年创作)中,描写了他见到童年的小伙伴闰土。闰土在谈到他的生活时说:“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这一材料说明辛亥革命后的我国
①军阀割据,战乱不息 ②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困苦
③苛捐杂税繁多,农民入不敷出 ④自然经济完全破产,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 ]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