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共9500题
它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正确答案
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战国、秦汉时期,形成四大经济区域不同特点的决定因素是
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的经济史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是在()
正确答案
关于“五谷”,古代最主要的说法有两种:最初流行的说法是指麻、黍、稷、麦、菽,而后来最流行的说法是指稻、黍、稷、麦、菽。较早流行的“五谷”中无“稻”,主要原因在于( )
正确答案
(清)陶煦在《租核·推原》中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导致此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正确答案
在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中,发现了多处粟的遗存,还出土了一批幼体猪骨,这不能说明的是
正确答案
统治者大规模地兴修治河工程的根本目的是
正确答案
绍兴五年(1135年),屯田郎中樊宾说:荆湖、江南与两浙有大批良田无人可耕,地有遗利,而中原南渡之人,人有余力。如果“使流寓失业之人,田荒闲不耕之田,则地无遗利,人无遗力,可以资中兴。”材料不能说明
正确答案
从“千耦其耘”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正确答案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
正确答案
汉代亩产粟约合40市斤,唐代平均亩产粟1石约合113市斤。中国古代的亩产量经过汉唐间七八百年的发展,提高了150%。其主要原因是()
正确答案
某地举办的“古代农业展”中有一幅曲辕犁图片,对它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它是汉代发明的农具②标志着中国传统耕犁的基本定型
③是古代生产力的象征,提高了农业生产率④是一个近代化的工具
正确答案
我国古代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作物种植格局最早是在 ( )
正确答案
唐朝均田制规定: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男子)和笃疾、废疾人给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给口分田三十亩。这表明唐朝前期
正确答案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乞巧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