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共9500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共9500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材料二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三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出现短暂的春天,发展速度、规模空前。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增长。但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传统经济形式相比,仍居弱势地位。

(2)曲折而艰难地发展。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日本加剧侵华,冲击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国民政府采取的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使民族工业在1929年后仍能坚持下去。

(3)处于困境。国民党发动内战,使社会动荡。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利于美国经济侵略。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繁重的税收政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单位:家)

材料二 1933~1936年中国(国民政府)轻工业月平均生产指数增长表  

注:1933年月平均生产指数为100。

材料三 漫画《财神图》中的对联是:“卖国内战蒋宋孔陈,垄断独占中中交农”,横批是“一手遮天”。(注:中中交农即中央、中国、交通、农民银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民国初期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简要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哪个时期?对联中的“卖国”具体指把国家利益出卖给哪个国家?“一手遮天”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民国元年到八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2)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中的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原因:国民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资本家的爱国行动。

(3)解放战争时期。美国。“一手遮天”是指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实行经济垄断。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城市的发展水平,往往是一个社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材料二 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司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

——(北宋)王巩《闻见近录》

材料三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逾百张”,繁阜喧盛。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材料四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中国城市(集镇)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有什么新特点?这种新现象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四说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特点。1912一1919年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迅速,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政治需要;军事需要;商业发展;交通要道(或人口聚集区)。

(2)专业化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出现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思想家,如黄宗羲等(或出现重视工商业,主张“工商皆本”的思想)。

(3)持续发展且出现两次高潮。辛亥革命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椎动;“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的推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产生后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江)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三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下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四  下面是我国近代以来几种主要经济形式的发展曲线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松太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的原因。他们破产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有何客观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F1可能是哪些因素?这些因素的根源是什么?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后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如果你是民国时期一位商人,想投资创办企业,以实现“实业救国”的抱负,那么哪段时间对你投资最有利?为什么?

                                                                                                                                                               

(5)根据材料四,你认为哪一条曲线最能代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根据所学知识说明该经济最后的归宿是什么?

                                                                                                                                                                

正确答案

(1 )特点:官营手工业相对衰落,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家庭手工业逐步面向市场;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产生(或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2 )原因:外国商品的冲击。联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3 )因素:我国的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根源: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4 )时间:一战期间或1912-1919 年间。原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封建障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人民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的推动

(5 )第④条。归宿:通过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表1民族资本与外企资本对照表

(注:均昌船厂为当时最大的民族资本船厂)

表2民族资本企业与洋务派企业对照表

材料二 1896年,张之洞上奏说:“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华商有束手之危,洋商成独揽之势。” 

材料三 陈启源的继昌隆缫丝厂,被官府和地方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曾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源被迫迁厂于澳门。李福明因拒绝官府关于撤销北京机器磨坊的命令,1895年被捕交刑部“照例治罪,以儆刁顽”。

请回答:

(1)三则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仍然有了一些发展,主要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中国民族资本资金少、规模小,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处境十分困难,许多企业破产倒闭。影响: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外国的经济入侵又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洋务企业及外资企业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带来了技术、人才、经营管理方法;民族资产阶级也设法利用外国技术、市场并寻求封建势力保护。总之,民族资本是新生事物,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必定要发展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中日纱厂纺制20支纱的每包成本比较表(1933年):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

(1)归纳中国纱厂成本显著高于日本的主要因素(不得照抄原文)。

                                                                                                                                                                

(2)1933年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有利社会环境。

                                                                                                                                                                

(3)据表中信息,从国家和企业两个角度,谈谈如何提高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竞争力?

                                                                                                                                                                

正确答案

(1)捐税沉重,贷款利息高;生产耗费大;机械修配支出大;制造及销售杂费高;工资成本高。

(2)有利:国家基本统一;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实业救国思潮、反帝爱国运动推动等适当赋分)

(3)国家: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实现民族独立;减轻赋税,制订利于企业发展政策方针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工人素质,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先进技术,努力超越、创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官和商的合作虽然皙时缓和了外部压力,但是企业内部引进了封建势力,同样又发生了许多困难。政府的贷款利率极高,是一种饮鸩止渴的高利贷;企业得到的减税、免税、专利等特权,要以承担苛重的封建性义务作为代价;一批寄生虫官僚,硬被安插在企业各级机构里,贪污舞弊,无所不为。官督商办把官和商两种不同的力量揉合在一个企业里,两者的矛盾,不可避免地愈演愈烈。

—摘自戴逸《洋务运动历史试论》

材料三  19 世纪70 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开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但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合法地位,直到 1898  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挈工商”。

材料四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一定的依赖性,这在政治上直接表现为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软弱性。但总体来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革命的和进步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2)分析洋务派开办民用工业的方式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3)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的商业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甲午中日战争前,它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

                                                                                                                                                                

(4)如何理解材料四中民族工业、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正确答案

(1)男耕女织,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外国商品倾销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耕与织逐渐分离,从而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一方面,可以使中国早期近代工业具有一定的抵抗外来竞争的能力、避免苛捐杂税(厘金)的盘剥、应付官吏豪绅的勒索。另一方面,官府高利贷的盘剥、各种封建义务、封建官吏对企业经营控制和营私舞弊不利于近代工业的正常发展。” (封建政府)和”(民族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   

(3)通商口岸受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自然经济最早开始瓦解;清政府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绵,对工商业实行严格的限制。   

(4)①民族工业的发展进一步瓦解了传统的自然经济,推动了中国进代化的进程,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也有一定的抵制作用。②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为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提供了经济基础。③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还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只要答出2条)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但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898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挈工商”。

(1)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的商办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甲午中日战争前,它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

                                                                                                                                                               

材料二 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1905年又设立振新纱厂,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

(2)1912年后到1922年间,荣氏兄弟能够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多家企业,受惠于当时哪些有利的客观条件?

                                                                                                                                                               

材料三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下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3)材料三中的F1可能是哪些因素?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正确答案

(1)通商口岸受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自然经济最早开始瓦解。清政府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严格地限制工商业发展。

(2)辛亥革命和民国政府的推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F1因素: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认识:可从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和作用角度回答,也可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曲折性等方面回答。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收藏家收藏的瓷器有邢窑白瓷长颈瓶、青花釉里红婴戏碗、粉彩开光花尊的真

品。该收藏家生活的朝代应不早于(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甚至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其主要原因是

A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

B民营手工业的技_术精良、经营灵活

C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

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元代景德镇烧制的瓷器以( )

A青花瓷为主

B白瓷为主

C五彩瓷为主

D珐琅瓷为主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鲁人善织屦(麻织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③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表明这一时期()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商品经济发展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中国古代私营手工业兴起和占据主导地位分别是在

A春秋战国、明中期以后

B春秋战国、唐朝

C秦汉时期、明中期以后

D隋唐时期、清朝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07年12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部分青瓷和白瓷。出水时瓷器釉色清亮,仿佛新出窑一般。据此形成的以下认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南宋

B南宋时期的青瓷和白瓷都是从海外进口的

C青瓷和白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

D南宋的青瓷和白瓷全部产于景德镇

正确答案

C
下一知识点 : 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