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共9500题
明朝万历年间,在福建地区,“其日番钱者,则银也,来自海舶,上有文如城堞,或有若鸟兽、人物形者,泉(州)、漳(州)通用之”。材料反映了当时
[ ]
正确答案
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 ]
正确答案
清代广州的“公行”是
[ ]
正确答案
马可?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刺桐”是指
[ ]
正确答案
1784年,刚刚获得独立的美国为打破英国的经济封锁,派遣商船“中国皇后号”不远万里来华开展贸易。“中国皇后号”在中国停靠的港口应该是在
[ ]
正确答案
“今夷人慕义而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这段材料叙述了朝贡贸易的特点是
[ ]
正确答案
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和赏赐完成贸易。这种贸易的目的不包括
[ ]
正确答案
260多年前,瑞典商船“哥德堡号”来华经商,带走大量货物,可惜回航沉没。你认为船上运载的物品产自中国的可能有:
①茶叶②丝绸③鸦片④五彩瓷⑤咖啡
[ ]
正确答案
康熙在位中期,下令取消海禁并重开海外贸易,并指定四处设立海关。其中一处附近为今天的长江入海口,它是:
[ ]
正确答案
某材料显示:清前期,景德镇民窑接受欧洲人的定制,并经由荷兰人运往欧洲,器型种类包括西式餐具或人物饰像等。对于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出现的新特点是
[ ]
正确答案
严从简在《殊域周资录》中描述道:“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私货来,皆倍偿其价。”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 ]
正确答案
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明成祖认为应该向外商征税②明成祖目的是借外商引导国人投身海外贸易
③明成祖认为明朝的纲常文德重于经济利益④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 ]
正确答案
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竞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 ]
正确答案
1733年,荷兰在中国购买价值336881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510荷盾,获利651629荷盾。对上述现象的正确分析是
[ ]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