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液
- 共796题
(2015秋•浏阳市校级月考)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
①下列可作为碘水中提取碘单质萃取剂的是______
A.酒精 B.苯
②分液漏斗在使用前必须先______
③已知:密度的大小是:水>苯>酒精,若用中所选萃取剂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分液时,水层应由分液漏斗的______(填“上”或“下”,下同)端口放出,有机层应由分液漏斗的______端口放出.
正确答案
解:①碘水中提取碘单质,需要通过萃取方法,选取的萃取剂不能与水相溶,所以不能选用A酒精,可以选用苯,故答案为:B;
②分液漏斗有瓶塞和旋塞,检查分液漏斗前必须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液,故答案为:检查是否漏液;
③由于ρ(H2O)>ρ(苯),若用苯为萃取剂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有机层在上方、水层在下层,则分液时,水层应由分液漏斗的上端口放出,有机层应由分液漏斗的下端口放出,
故答案为:下;上.
解析
解:①碘水中提取碘单质,需要通过萃取方法,选取的萃取剂不能与水相溶,所以不能选用A酒精,可以选用苯,故答案为:B;
②分液漏斗有瓶塞和旋塞,检查分液漏斗前必须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液,故答案为:检查是否漏液;
③由于ρ(H2O)>ρ(苯),若用苯为萃取剂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有机层在上方、水层在下层,则分液时,水层应由分液漏斗的上端口放出,有机层应由分液漏斗的下端口放出,
故答案为:下;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来实验常用到的仪器回答问题:
(1)填写以下仪器的名称:B______D______E______G______.
(2)用四氯化碳提取出溴水中Br2单子的方法叫做:______,将Br2的四氯化碳溶液和水分离开的操作叫做:______,下列是进行该操作的步骤,正确的是顺序是:______.
①将混合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并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分层;
②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溶液
③将分液漏斗的玻璃塞打开或使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颈部的小孔
④分液漏斗下面导管紧贴烧杯内壁,旋开活塞,用烧杯接受溶液
⑤检查分液漏斗活塞和颈部的玻璃塞是否漏水
(3)已知Br2的沸点是58.5°C,四氯化碳沸点是78°C.将Br2的四氯化碳溶液分离开的方法是______.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填字母)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仪器的图形可知,B为锥形瓶,D为分液漏斗,E为蒸馏烧瓶,G为牛角管,
故答案为:锥形瓶;分液漏斗;蒸馏烧瓶;牛角管;
(2)溴易溶于四氯化碳,可用萃取的方法分离,利用分液的方法可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分液时应先检查是否漏水,将混合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并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分层,将分液漏斗的玻璃塞打开或使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颈部的小孔,分液漏斗下面导管紧贴烧杯内壁,旋开活塞,用烧杯接受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顺序为⑤①③④②,
故答案为:萃取;分液;⑤①③④②;
(3)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需要用到的仪器有BEGHJK,
故答案为:蒸馏;BEGHJK.
解析
解:(1)由仪器的图形可知,B为锥形瓶,D为分液漏斗,E为蒸馏烧瓶,G为牛角管,
故答案为:锥形瓶;分液漏斗;蒸馏烧瓶;牛角管;
(2)溴易溶于四氯化碳,可用萃取的方法分离,利用分液的方法可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分液时应先检查是否漏水,将混合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并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分层,将分液漏斗的玻璃塞打开或使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颈部的小孔,分液漏斗下面导管紧贴烧杯内壁,旋开活塞,用烧杯接受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顺序为⑤①③④②,
故答案为:萃取;分液;⑤①③④②;
(3)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需要用到的仪器有BEGHJK,
故答案为:蒸馏;BEGHJK.
(1)某同学采用萃取-分液的方法从碘水中提取碘,主要操作步骤如图:
①该同学所采用的萃取剂可能是______(填“A”、“B”、或“C”).
A.酒精 B.汽油 C.四氯化碳
②甲、乙、丙3步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2)为比较氯、溴、碘单质氧化性的强弱,教师要求同学们根据实验原理自行设计可操作的验证性实验,
其中有一位同学用滤纸代替了常规的试管,变间断式实验为连续实验,节约了时间,实验现象明显而又有趣,以下是他设计的实验,请填空:
①在一张滤纸的中心处,滴一滴饱和的NaBr溶液,待其湿润之后,再滴上一滴氯水,滤纸呈现黄色的斑点.请写出离子方程式______;
②在呈黄色的斑点处,再滴上一滴碘化钠溶液,滤纸上的斑点颜色又变成浅褐色,请写出离子方程式______;
③在浅褐色的斑点处.再滴一滴淀粉溶液,滤纸上的斑点再变为______色.
正确答案
解:(1)①从碘水中提取碘,萃取剂不能与水混溶,而酒精与水混溶,不能作萃取剂;有机层在下层,汽油密度比水小,只有四氯化碳符合,故答案为:C;
②振荡、静置分层操持合理,而分离时先分离下层液体后倒出上层液体,则丙图不合理,故答案为:丙;
(2)①氯气能与溴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溴单质,离子方程式:2Br-+Cl2═Br2+2Cl-,故答案为:2Br-+Cl2═Br2+2Cl-;
②溴单质能与碘化钠反应生成溴化钠和碘单质,离子方程式:Br2+2I-=2Br-+I2,故答案为:Br2+2I-=2Br-+I2;
③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故答案为:蓝.
解析
解:(1)①从碘水中提取碘,萃取剂不能与水混溶,而酒精与水混溶,不能作萃取剂;有机层在下层,汽油密度比水小,只有四氯化碳符合,故答案为:C;
②振荡、静置分层操持合理,而分离时先分离下层液体后倒出上层液体,则丙图不合理,故答案为:丙;
(2)①氯气能与溴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溴单质,离子方程式:2Br-+Cl2═Br2+2Cl-,故答案为:2Br-+Cl2═Br2+2Cl-;
②溴单质能与碘化钠反应生成溴化钠和碘单质,离子方程式:Br2+2I-=2Br-+I2,故答案为:Br2+2I-=2Br-+I2;
③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故答案为:蓝.
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现用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把50mL碘水和15mL 汽油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玻璃塞是否漏液;
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放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F、从分液漏斗______上层水溶液;
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
H、静置、分层.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1)上述A~H中,正确操作步骤的第一步应为______.
(2)F步骤中的横线应为______(选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3)上述G步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4)四氯化碳可以从碘水中萃取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操作为查漏→装液→振荡→固定后静置→分液,故答案为:C;
(2)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答案为:上口倒出;
(3)打开玻璃塞使分液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保证进行分液操作时漏斗里的液体能够顺利流出,故答案为:平衡压强确保下层液体能顺利流出;
(4)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可用四氯化碳萃取,故答案为: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解析
解:(1)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操作为查漏→装液→振荡→固定后静置→分液,故答案为:C;
(2)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答案为:上口倒出;
(3)打开玻璃塞使分液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保证进行分液操作时漏斗里的液体能够顺利流出,故答案为:平衡压强确保下层液体能顺利流出;
(4)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可用四氯化碳萃取,故答案为: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填序号,多选一个倒扣1分)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端口倒出
B.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先加热氧化铜后通氢气
C.蒸馏石油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未加碎瓷片,立刻拔开橡皮塞并投入碎瓷片
D.实验室做钠的实验时,余下的钠屑投入到原试剂瓶中
E.浓硫酸不小心沾到皮肤上,立刻用稀NaOH溶液洗涤
F.不慎将苯酚沾到皮肤上,立即用酒精清洗;
G.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
H.配制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慢慢滴加到硝酸银溶液中,产生沉淀后继续滴加到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正确答案
解:A.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避免两种液体相互污染,故A正确;
B.氢气和空气混合加热易发生爆炸,实验开始先通入氢气,故B错误;
C.加热一段时间后蒸馏烧瓶内的压强较大,拔开橡皮塞易导致液体飞溅,应先撤去酒精灯,待温度恢复至室温时再拔开橡皮塞并投入碎瓷片,故C错误;
D.金属钠性质活泼,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反应,如投入到废液缸中,易产生火灾,应放回原试剂瓶,故D正确;
E.浓硫酸不小心沾到皮肤上,应该先用抹布擦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E错误;
F.不慎将苯酚溶液沾到皮肤上,由于苯酚不溶于冷水,易溶于酒精,所以应该立即用酒精清洗,故F正确;
G.浓硫酸稀释放热,配制时应将浓硫酸倒入其他溶液,故G正确;
H.配制银氨溶液时,氨水不能加入过量,应至沉淀刚好溶解为止,故H正确.
故选ADFGH.
解析
解:A.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避免两种液体相互污染,故A正确;
B.氢气和空气混合加热易发生爆炸,实验开始先通入氢气,故B错误;
C.加热一段时间后蒸馏烧瓶内的压强较大,拔开橡皮塞易导致液体飞溅,应先撤去酒精灯,待温度恢复至室温时再拔开橡皮塞并投入碎瓷片,故C错误;
D.金属钠性质活泼,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反应,如投入到废液缸中,易产生火灾,应放回原试剂瓶,故D正确;
E.浓硫酸不小心沾到皮肤上,应该先用抹布擦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E错误;
F.不慎将苯酚溶液沾到皮肤上,由于苯酚不溶于冷水,易溶于酒精,所以应该立即用酒精清洗,故F正确;
G.浓硫酸稀释放热,配制时应将浓硫酸倒入其他溶液,故G正确;
H.配制银氨溶液时,氨水不能加入过量,应至沉淀刚好溶解为止,故H正确.
故选ADFGH.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