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0 分

32.以下为选择部分

A组(适合选择“任选模块一”的考生)读地层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断层、褶皱等各种地质现象,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

  1.

  (1)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根据该地层剖面岩层顺序,说明C层所处的海陆环境,并逐层分析从E层到G层海平面升降的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剖面图显示,该地区地层曾发生过褶皱。据图分析,该区褶皱发生在哪一地层形成以后,哪一地层形成以前?(以字母代地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断层M的左右两侧地层,写出左侧缺失的地层。(写出字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图判断断层M与地层O形成的先后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该地层剖面,归纳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中内外地质作用的各种表现。

  内力作用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力作用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某飓风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飓风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往往给沿海人民带来生命与财产的巨大损失。了解飓风发生、发展的过程和特点,有利于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1)飓风一般发生在什么季节?发球哪一类天气系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飓风的气流运动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飓风往往导致沿岸遭受海浪、海潮的袭击。若图示的飓风向西移动,中心到达C地时,A、B两地哪里更容易遭受风暴潮的袭击?分别说明两地遭受风暴潮袭击程度差异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适合选择“任选模块二”的考生)

  1.

  读皖南某古村落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某古村落是黄山脚下一个著名的旅游点。目前,旅行社设计的古村落游览线路主要涵盖了村落的一部分,线路上分布有饭店、旅馆,以及手工艺雕刻、茶叶、古董等商铺。其实,村落另一部分还有更具特色的名人名居、田园风光,由于这些景点没有纳入游览线路,这是的街巷年久失修,居民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仍然是输出和种植业。

  

  (1)根据图文资料,分析该村落原游览线路存在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原游览线路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重新设计了一条游览线路(见图)。根据旅游资源开发需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阐述新游览线路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旅游资源开发“空间结构合理”的原则中“配套设施齐全”的要求,分析新浏览线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此问题的相应措施。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美国本土自然带示意图,回答问题。       

  在旧金山留学的小夏同学利用暑假驾车去美国东部旅游,沿途经甲、乙、丙地到达丁地;随后南下经纽约到达华盛顿,发现沿途自然景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小夏同学沿途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变化反映了哪些地域分异规律?分别说明判断的依据,并分析引起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A.

1.

(1)C层表示该区为陆地环境;从E层到F层海平面下降;从F层到G层海平面上升。

(2)褶皱发生在K地层形成后,N地层形成前。

(3)H、I、J、K地层缺失。

(4)地层O先形成,断层M后形成。

(5)内力作用表现:褶皱、断层、地壳的升降运动(任答两点即可);外力作用表现:沉积地层、P层受侵蚀变薄、部分地层受侵蚀而缺失(任答两点即可)

2.

(1)发生在夏秋季节,属于气旋(低压系统)。

(2)水平方向的气流沿逆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汇聚,中心气流呈上升运动。

(3)B地。因为B地位于飓风的迎风岸,而A地劲吹离岸风,因此B地更容易遭受风暴潮的正面袭击。

B.

1.

(1)问题:未能串联起古村落东、西部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村内游览线路出现了回头路。

(2)意义:促进了该古村落东部旅游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全村产业结构的升级;扩大了村民的就业机会;提高了村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任答三点即可)

(3)问题:出入口相距较远;出口没有停车场;东部旅游商业点少;东部部分街巷失修;这些给游客带来不便。(任答两点即可)。措施:在出入口之间设置内部摆渡车;在出口附近新建停车场;整修街巷;增加商业点,鼓励村民从商。(任答两点即可)

2.垂直地带性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

反映垂直地带性规律的依据:从旧金山到甲地途中穿越美国西部高山地区,自然植被随海拔高度上升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原因:海拔高度不同,水热状况不同。反映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律的依据:从甲地经乙地至丙地,自然植被依次为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原因:由于逐渐接近海洋,水分逐渐增多。反映纬度地带性规律的依据:从丁地经纽约至华盛顿,自然植被依次为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因:随纬度降低,热量有所增加。表述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文字准确。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气旋和反气旋地壳物质循环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的影响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42.图2示意的是我国正在建设中的敦煌至格尔木铁路(T),全长约506千米,计划4年竣工。

总体考虑T铁路所经地段(    )

A沙丘连片

B北高南低

C沟壑纵横

D起伏和缓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与区位选择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41.图2示意的是我国正在建设中的敦煌至格尔木铁路(T),全长约506千米,计划4年竣工。

T铁路开通后,由敦煌至格尔木的路程大为缩短,不再绕行的甲、乙两省级行政区中心城市分别是(    )

A银川、西安

B银川、兰州

C兰州、西宁

D兰州、成都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的影响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33.下图是2000年和2010年云贵高原某流域(起始海拔1210米)乡村聚落在各海拔和坡度的分布变化图。

该流域乡村聚落的变化会使该流域(  )

A农业规模下降

B暴雨灾害增加

C生态环境改善

D环境负荷加重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的影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4 分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C。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机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8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8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热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度地区低的原因。

(2)图8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

(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8b)的原因。

正确答案

(1)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

(2)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

(3)冬季。

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

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热棒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与区位选择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1.《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   )

A山间峡谷

B山前平原

C山间盆地

D平缓高原

正确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初级狭,才通人,复行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可以得出该处周围高,内部地势平坦开阔,应为山间盆地,故答案选C。

知识点

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的影响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2.《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   )

A地理位置

B灌溉系统

C农业技

D水力资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桃花源”环境出现在人类社会早期,与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处于山间盆地,气候相对温暖,河流流经,水源充足,与外界交流较少,不受外部环境干扰,故答案选A。

知识点

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的影响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11.图6是我国某城镇发展变化示意图。

位于老城区东南的码头选址考虑因素(  )

A码头位于河流凸岸,不易淤积

B码头位于河流凹岸,不易淤积

C码头对面有沙洲,利于避风

D码头受水流冲击小,航行安全

正确答案

B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到位于老城区东南的码头离河心沙洲较对岸远,说明码头位于河流凹岸,不易淤积,航道较深,有利于船舶的航行和停靠,故答案选B。

知识点

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的影响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4.图2、图3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250~14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的影响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5.图2、图3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

A黄土高原

B三江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江南丘陵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的影响
下一知识点 :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的影响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