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8.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放弃“一边倒”政策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12.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25.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超过1955~1970年建成的援外项目总和,对外经济援助的支出为前16年总和的109%。这反映了(    )

A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B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

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3.790多年前,成古思汗带领蒙古大军挥舞弯刀驰骋征战,如今他的后代用马头琴向世界传递和平之声。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内蒙古野马乐团准备了《初升的太阳》等曲目,寓意“和平就是我们的太阳”。这反映了()

A世界和平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C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真诚愿望

D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22.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7.下示材料说明当时(    )

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

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4.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8.照片是“看得见”的历史。图7和图8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它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     )

A睦邻友好

B战略结盟

C另起炉灶

D求同存异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37 分

  3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之制 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暴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 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益多安。

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三 图15、16、17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

材料四

(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

(二)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则,不变更其条件……

(三)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材料五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辛亥革命爆发的外部原因。

(3)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原因。

(4)指出材料五“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点意义。

正确答案

(1)

王夫之: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

顾炎武:鄂县橱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

(2)

看法:丑化中国,认为中国愚昧落后,可任其宰割。

成因:英国工业革命后,加剧对外侵略扩张;晚清政府腐朽没落。

外部原因:列强的侵略扩张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

不足: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妥协性。

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和政治上不成熟。

(4)

表现:同苏联、东欧等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国内外环境:新中国百废待兴,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苏联支持新中国,美国敌视新中国。

意义: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捍卫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确定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郡县制武昌起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10.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2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21.阅读表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

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8 分

  3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格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王,亦同此理;今尔国遣排尔(指马格尔尼)前来祝福,自应尊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者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同上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

(3)概括轮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1)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其他国家平等交往。限制中外交往,堵塞了与世界沟通的渠道,使中国继续处于封闭状态。

(2)畏惧西方列强,对外态度软弱,不敢为维护民族利益而抗争。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在外交上处于不利地位;某些清朝官员已感到中国的实力不如西方国家,不惜放弃民族利益以维护清王朝统治。

(3) “朝贡”外交;屈辱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曾长期在世界文明中居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者养成了盲目自大心理;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西学东渐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6 分

39. 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时任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

  ——新华社2014年3月24日讯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删除: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

拿破仑是政治家.军事家.法学家。他强化中央集权,编纂《拿破仑法典》,创办法兰西银行。起初,推动革命深入,捍卫革命成果占主导;后来,日益与旧制度妥协,还建立帝制。对外战争既反对外国武装干涉,打击欧洲旧制度,传播革命思想;又侵略扩张,图谋称霸。前期战争的主导方面是反干涉,此后却逆转了。

对拿破仑的评价,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主张:

①杰出人物是时代的产物,又反作用于他所处的时代;

②既要一分为二,又要分清主次;

③区分人生不同阶段,动态评价;

④区分不同活动领域,全方位评价。

  ——据李元明《拿破仑评传》整理

(1)阅读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特别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

(2)中法两国都是大国,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试选择中国人民熟悉的三位法国文学家,各列举一部作品,并写出其所属文学流派或评价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中法历史上都涌现了不少叱咤风云的人物。如果请您评价拿破仑,您会更注重材料三中的哪种主张?请结合历史事实扼要展开。(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正确答案

(1)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倒”),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体现了我国外交的新胜利。在美苏争锋的两极格局下,与不结盟运动等一起,冲破冷战坚冰(使两极格局一定程度上受到撼动)。中法都是打过,都有灿烂的文明。两国建交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国际事务只有中国参与,才有可能真正解决。

(2)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司汤达。《红与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者。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高利贷者》等)。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现实主义作家,“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

(3)

更注重①:拿破仑既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又以自己的方式巩固和发展了法国大革命。评价拿破仑,必须把他置于时代的具体语境,又不忘他的个人风采。

更注重②:拿破仑的政治活动和对外战争都具有双重性。但从根本上说,功大于过,是个应当肯定的历史人物。

更注重③:拿破仑一生的经历错综复杂,由很强的阶段性。无论是政治活动还是对外战争,都有必要区分不同阶段,给予恰当评价。

更注重④:拿破仑拥有多重身份,在多个领域都有建树,为法兰西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评价时需区分活动的不同领域,得出比较全面的结论。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21.一般认为,1952年法国学者在分析当时世界格局时,提出“第三世界”一词。这里的“第三世界”是指(   )

A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

B两个超级大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之外的国家

C既不属于“北约”也不属于“华约”的国家

D尚未获得独立的亚非拉地区国家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下一知识点 : 20世纪以来的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中国的文艺科技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