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 共2079题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镜头一 2010年9月17日至27日,《广州村落民俗风情展》在广州购书中心6楼举行,用图片的方式展示一幕幕民间文化风情:消失的岭南水乡风情,黄埔五子朝王风俗,各乡村的龙船风俗,乡村十二节气风俗……
镜头二 在人们不太遥远的记忆中,浙江定海古城在一片推土机的轰隆声中,成了瓦砾与尘土;代表北京民居特色的传统四合院的面积在逐年下降……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针对一些地方民间艺术日渐衰落,绝活绝技后继乏人的现状,近年来多次呼吁,如不抓紧抢救,“再过20年,我们原生态的民间文化遗产基本上就会失去了。”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表示,精美的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母亲文化,是我们的根。留下祖先的记忆,非常重要。
(1)在现代社会,留住“祖先的记忆”和“民族的根”有何现实意义?
(2)在对待传统文化问题上,我们应当如何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正确答案
(1)“祖先的记忆”和“民族的根”是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2)①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是统一的关系,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又要在此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第(1)问实际上要求回答民族精神的作用与意义;第(2)问主要从如何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角度展开作答。
截取某班级“中华文化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探究片段,回答相关问题。
片段一 《民族美食》
学生主持介绍,当下,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希望吃得精、吃得好,吃得有品味。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中国各地各民族各具特色的优秀美食文化。该片不仅刺激了人们的味蕾,还引起了观众感情上的共鸣,勾起了无数华人拳拳游子心和深深故乡情。该片播出后,受到了广泛赞誉。
(1)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说明《舌尖上的中国》受到广泛赞誉的原因。(6分)
片段二 《民族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兴国之魂。充分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并与时俱进,充分反映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2)根据片段二,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断完善是如何体现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6分)
片段三 《民族能量》
学生主持介绍,在媒体发达的今天,人们爱上了“吐槽”,“牢骚”成了家常便饭。 而“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正能量”越多,社会才会充满希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正能量的注入。
(3)根据片段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政府应如何积极创造 “宏观正能量”?(6分)
正确答案
(1)① 中华美食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受到观众的广泛赞誉。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引起了人们的共鸣。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中华美食文化通过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的传播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④《舌尖上的中国》体现了我们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深受观众喜欢。⑤《舌尖上的中国》反映了老百姓利益和呼声,是社会主义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6分。)
(2)①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这些认识,遵循了文化发展规律,是对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高度的文化自觉。(3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内容的不断完善是基于对时代潮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是来自于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的坚定信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高度的文化自信。(3分)
(3)①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引进外国优秀文化;
②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③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⑤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先进模范的示范作用。(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给6分)
试题分析:(1)《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展示了中国各地各民族各具特色的优秀美食文化。该片不仅刺激了人们的味蕾,还引起了观众感情上的共鸣。该片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可以从该片的传播、内涵、作用、立足实践等角度分析。
(2)该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断完善为材料,考查学生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理解。中国共产党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承担历史责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文化自觉;中国共产党对时代潮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体现了党的高度的文化自信。
(3)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而言,政府要创造宏观正能量,学生需要从多个角度加以理解。该题的回答范围较为宽泛,学生的答题点要放开,不可拘泥于一点作答。弘扬正能量,要发挥优秀文化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学生可以从以上角度具体组织答案。
材料一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的骄傲。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宝贵遗产,值得加以挖掘整理,使之转化为当代的资源。
材料二 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认为,如今我们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因此,对待传统文化应当抱三种态度,即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前瞻的态度。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
(1)如何正确地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使之转化为当代的资源?(10分)
(2)说明材料二中对待传统文化的“三个态度”的内涵。(10分)
正确答案
(1)①立足社会实践,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要不断发展创新。②着眼于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着眼于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休现时代精神。
(2)①所谓分析的态度,就是要分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②所谓开放的态度,就是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既要吸取世界上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也要让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③所谓前瞻的态度,就是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立足优秀传统文化,面向未来。
试题分析:(1)材料问的是如何对待继承和发展,书本上的知识点是:立足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着眼于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2)材料中对待传统的文化的三个态度是: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前瞻的态度,结合书本知识,所谓的分析,就要分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所谓的开放,那就指的是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既要吸取世界上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也要让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所谓前瞻,立足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做主观题,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是要把知识点定位准确,只要知识点找得对,那结合材料分析就比较简单的,如果知识点找偏了,那就很难得到高分。定位知识点,主要靠抓材料和设问的关键词。
在每年的国庆、春节等“黄金周”,文化消费正逐渐成为广东人长假消费的新热点。广州购书中心人头攒动,日均人流量超过5万人;定位合理的文艺演出大受观众追捧,中山纪念堂举行“金狮奖”经典木偶剧演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肇庆七星岩、佛山祖庙、梅州客家民居、中山伟人故里,一个个文化含量高的旅游景点无不游人如织……这不仅让众多文化商家赚得盆满钵满,也让消费者尝到“花钱买品位”的甜头。
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提高该省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对该省社会发展什么重要意义?(9分)
正确答案
略
(12分)2013年8月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一档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听写大会的参赛选手主要来自于全国各国家级重点中学的初中学生,为了准备比赛学校要求选手们熟读《辞典》、《字典》、《词库》等大部头图书。比赛不仅考查了选手的汉字手写能力,更考查的是选手对中国汉字的理解能力、对中国文化的领悟能力。同时它也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观看的过程,实际就是全民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这种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点润在心。
这档节目开播以来唤起了民众对汉字的空前关注。因此,汉字听写大会的意义远远不止于听写本身,更在于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中华民族历史的铭记,是一种弘扬民族精神的活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为什么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12分)
正确答案
①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2分)央视科教频道通过《汉字听写大会》这一节目吸引了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观看的过程就是全民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有利于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传承中华文化(2分)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养上扮演重要角色(2分)《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参赛选手多来自全国主要重点中学,准备比赛的过程就是不断感悟汉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这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2分)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2分)《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创新传播手段,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对中华民族历史的铭记,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2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为话题进行设题考查。考生在回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的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所包括的知识点。根据教材的知识我们可以知道,本内容包括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传播的途径、意义、主要手段;传统文化的特征、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的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等知识点;根据本题材料的内容能够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汉字听写大会是利用电视这一大众传媒,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其次,汉字听写大会的参赛选手主要来自于全国各国家级重点中学的初中学生,为了准备比赛学校要求选手们熟读《辞典》、《字典》、《词库》等大部头图书。比赛不仅考查了选手的汉字手写能力,更考查的是选手对中国汉字的理解能力、对中国文化的领悟能力体现的是教育的作用。根据教材的知识可以知道教育在文化的传承上具有独特的能动性作用,因此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第三,文化创新有利于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汉字听写大会节目是文化创新的体现,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