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 共2079题
改造落后,抵制腐朽,构建社会和谐文化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某校高三一班学生针对我国文化现状,进行一次走访活动,请你参与。
【社会采访】
同学们就“草根文化”发展采访了一位媒体评论员:微博的出现可以说是互联网时代更深入人心的一种表现,每个人都有表达、沟通的欲望,而字数的限制给予了作家和普通网民不分高下的发言权,从而推进了“草根文化”的发展。如“段子”(指手机短信),就是典型的“草根文化”,其通俗性、娱乐性广为手机用户接受,但“草根文化”良莠不齐,不良信息沉渣泛起。
(1)有人说:“草根文化”植根于群众,是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鼓励其发展。有人认为:“草根文化”长于民间,缺乏高雅,应控制其发展。针对这两种观点,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进社会】
伴随着深圳经济的飞速发展,深圳正由“经济强市”向“文化立市”转变,努力打造具有独特品位的特区文化:提升城市品位、享受健康人生的读书月;文化和科技联姻、创意和创新结合的文博会;中西文化结合交融的大芬村;富于民族特色的中华民俗文化村……这些为市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成为深圳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结合材料,请你谈谈怎样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②改革开放以来,“草根文化”的发展一定意义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补充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体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③“草根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健康积极的“草根文化”会形成对先进文化的有益补充,但愚昧落后的“草根文化”无可否认也会对先进文化带来冲击。④我们应该剔除“草根文化”中的糟粕,倡导和发展那些群众所喜闻乐见又对社会发展有进步意义的“草根文化”。
(2)①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材料中的文化品牌,符合上述要求,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②坚持文化创新。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离不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创意与创新结合的文博会、中西文化结合交融的大芬村等文化品牌,在文化创新中为民众喜闻乐见。③彰显文化的民族性。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弘扬民族文化,为文化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④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读书月、文博会、大芬村、民俗文化村……满足了人们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需求,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材料一:一国有大型企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念、人才观念和团队精神,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材料二:这是一个论坛上的帖子,此贴子一出马上引起很多网友的跟帖。
请认真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请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的作用和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说明企业重视自身文化建设的意义。(8分)
(2)请结合所学的《生活与哲学》,从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角度谈谈你对该帖子的看法。(12分)
正确答案
(1)从文化的作用角度:
①(共2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政治和经济具有反作用,它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1分),这一国有企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企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1分)②(共3分))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重大地影响。(2分) (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 企业通过自觉建设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增长知识和才干、焕发积极的精神状态,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目标。(1分)
(2)从文化对人影响特点的角度:(共3分)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2分)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在这种文化的长期熏陶和凝聚下,成为企业发展的持久动力,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1分)
(2)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面对失业我们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改变目前的状态。(3分)
事物是发展的,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又要不断克服前进道路的各种困难。失业只是人生过程中的一次困难,我们要勇敢接受挫折和挑战,在曲折中问鼎辉煌。(3分)
矛盾是对立统一,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失业也是“危”和“机”的统一体,我们可以创造一些条件让他由“危”向“机”转化。(3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求我们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不要继续沉迷于对前途的迷茫;敢于寻找新思路、新出路,开拓新境界。(3分)(只要写出创新即可得1分)
第一问:该题考查从文化的作用和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的角度分析企业重视自身文化建设的意义,考生注意从二个角度进行分析:(1)从文化作用角度,考生又可以从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和文化对人的作用进行思考,即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政治和经济具有反作用,它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重大地影响;(2)从文化的特点角度: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考生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第二问:该题考查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即辩证法的知识点,考生可以从联系的客观性、发展的趋势即前进性与曲折性、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辩证否定观等角度进行分析,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事物是发展的,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又要不断克服前进道路的各种困难,矛盾是对立统一,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辨析题: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正确答案
答:(1)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
(2)继承传统文化,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精华要肯定,要发扬。继承,并不是全盘接受。文化的发展,就是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不是在继承之后才发展,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过程。
(4)题目观点认为继承与发展有先有后,割裂了二者的内在联系,因而是错误的。
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过程。一般而言,解答辨析题要先辨正误,后作分析,陈述理由。最后说明正确的说法或者指出错误的实质和危害。
2011年9月23日,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将其2011年临床研究奖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屠呦呦团队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青蒿素证明了从传统药物获得确定化学成分药物的价值,这能刺激国际医药界用传统药物寻找全新化学结构的药物、发现已有化合物。国内和国际对中药的努力可能将中药带到一个新的时代。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特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你就如何把中药带到一个新的时代提出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屠呦呦团队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①继承优秀传统中医文化。我国中药发展要重视从中国传统医学中获得灵感。②敢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积极借助于现代科技,开展中药研究,寻求中药发展的突破点。③坚持文化的包容性,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进中药发展。
材料一:教育应当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是关乎教育方向和根本的大问题。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国际竞争的新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这是进入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10年1月11日至2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先后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就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材料二:2010年7月29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到: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教育规划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制定并实施《教育规划纲要》,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需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说明党中央、国务院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被邀请参加了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座谈会,请你就国家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意见稿提几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的教化培育与文化传承中起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②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作用。推进教育改革发展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③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
(2)①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②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③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④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