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在迎奥运过程中,某校高三(1)班同学开展了“感受奥运、参与奥运、做奥运文明使者”的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情境一  同学们从网上下载了各具特点的部分奥运会会徽和具有“篆书之美”的第奥运火炬29届奥运会体育图标,“金玉良缘”的奥运奖牌,“祥云瑞霭”的奥运火炬,深深为中华文化的魅力所感染,为设计者的智慧所折服。

结合《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谈谈从北京奥运会会徽和体育图标的设计中,你发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设计融合了奥林匹克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特色,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在体育图标的设计中以篆书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汉字的象形意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实现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坚持了辩证的否定观,树立了创新意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材料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孔子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意思是说,孝顺长辈尊敬兄长是能够爱别人的前提和根本。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甚至变成愚孝,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和枷锁。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孝敬父母,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子女对父母履行法律和道德的义务与责任,是现代家庭中调节上下辈关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

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国际口味。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

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该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体现了继承对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该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对民间传说的改编,采用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等方面的创新。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平台,作品在交流中得到了传播。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中国航天发展的里程碑:

(1)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青铜时代)

(2)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黄金时代)

(3)嫦娥一号——深空探测(探月时代)

(4)天宫一号——空间站:2011年9月29日电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于北京时间21时16分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美国媒体对此表示关注,纷纷予以大篇幅报道,认为“天宫一号”的升空推进中国航天事业,是又一里程碑式的事件。

材料二: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先后孕育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些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的体现,是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

依据材料,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

(1)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哪些重要因素发挥了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共同精神内涵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如何做才能让“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获得了巨大的突破,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③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建国以来,科教兴国战略,“863”计划等文化思想的引领,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的发展、教育方式的变革,为观念的更新、技术的进步、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条件,也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2)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共同精神内涵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基本内容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3)要让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就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具体要求是: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高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旗帜,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求青年人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6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战略目标。1954年,从“摆脱落后和贫困”的实际出发,首次提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深入认识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继承和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针对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大量剩余农业人口、效率不高的传统工业等实际,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这些内涵不同的目标彰显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特征。其后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改革方面已成共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宣言书、动员令,表达了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与信心。“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可能关闭。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根据材料,运用唯物史观的有关知识,分析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确立不同的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原因。(8分)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一论断的依据。(8分)

(3)一些地方以推进城镇化为名,拆除有价值的传统建筑。有专家警示,这样做是没有文化的,也是不负责任的。运用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专家警示的合理性。(10分)

正确答案

39.(1)(8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党立足于不同时期的国情,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确立不同的现代化战略目标(3分)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会因实践、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确立不同的现代化战略目标,彰显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特征。(3分)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建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具体的客观条件的变化和党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现代化战略目标也必然会有所发展。(2分)

(2)(8分)①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的始终,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创新的,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立足实践,树立创新意识。(每点2分,共8分)

(3)(10分)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只有保护好本地本民族建筑中的传统文化特色,才能激发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4分)

②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城镇化过程要注重对传统建筑保护,继承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2分)

③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同时又要体现时代精神。城镇化过程既要继承、保持和发扬传统建筑中的精华,又要改造和剔除其糟粕,还要与现代文明相协调。(4分)

试题分析:(1)该题要求从唯物史观的角度作答,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能从材料中找到与教材的结合点。仔细阅读材料,不难发现,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确立不同的现代化战略目标是随着社会的经济政治形势而不断调整的,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考生可以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都回答,注意理论与材料融合。

(2)本题考查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辩证法的知识包括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和树立创新意识等知识。我们要分析改革永无止境,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发展的观点,不断改革创新,所以改革永无止境;另外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要解决矛盾,不断改革。

(3)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用传统文化的知识回答。首先材料中涉及到了古建筑,所以首先要回答一下传统建筑的意义和地位。我们保护传统建筑,其实就是在保护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所以考生从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的特征、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等分析即可。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