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 共2079题
材料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纲要》明确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
材料二:深圳一位网友在一篇题为“不比开闭幕式的深圳大运会应该怎么办”的帖子里“希望大运会不要搞‘穿衣戴帽’工程;不应过度安保;不要限行车辆;不应打着‘办大运’的旗帜,将一届运动会办成一届‘烧钱会’……” 。为此他还建议:
一是要做到不扰民。以牺牲或损害市民利益为代价举办的大运会,不可能是一届成功的大运会。不要在安保上过度紧张,搞什么“菜刀实名制”,驱赶所谓“高危人群”等等,弄得全城草木皆兵。
二是节俭办会的理念应该贯穿始终。深圳办大运,不光要“不比开闭幕式”,还要让节俭办会的理念贯穿整个举办过程的各个环节,要“少花钱多办事”。
三是要让市民发自内心、快乐地参与到大运会当中,真正做到你U我U,大家U!
成功地举办一届‘不扰民的、节俭的、快乐的、难忘的’大运会,让世界看看,深圳之所以是深圳,就是因为它有特立独行的勇气,能给世界不一样的精彩!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国家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依据。(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知识分析,网民的建议给深圳市政府哪些启示?(16分)
正确答案
(1)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全民族素质,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自觉抵制外来腐朽文化影响。
③文化可以影响人和塑造人。教育的发展有利于给人以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推动影响人们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维护社会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教育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⑤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功能,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创新。
⑥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推动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⑦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相辅相成,教育的发展有利于通过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促进人们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这启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在筹办工作中要注意勤俭节约。(4分)
②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启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工作中树立节俭意识,珍惜每一种资源。 (4分)
③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应该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办好“大运”服务人民。办好“大运”服务人民。(4分)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启示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办“大运”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4分)
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要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文化开放水平。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结合材料,说明在推动我国文化发展过程中应怎样处理好古今中外文化的关系?
正确答案
①要处理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关系,(1分)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古为今用;(1分)②要处理好文化借鉴、融合与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关系,(1分)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洋为中用;(1分)③要尊重文化多样性,(1分)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1分)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1分)
试题分析:处理好古今文化的关系,就是要处理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关系,应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古为今用;处理好中外文化的关系,就是要处理好文化借鉴、融合与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关系,应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洋为中用,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尊重文化多样性。
近几年来,端砚制作人才严重缺乏,严重影响了端砚产业的发展。为此,我市计划开展组织端砚理论专家和制砚大师编写端砚制作理论教材,逐步在青少年学生中普及;利用端砚协会、肇庆学院的平台,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培训班和讲座,逐步提高现有制砚队伍的水平;与教育部门合作建立青少年学生端砚制作技艺劳动基地;举办端砚样式设计、端砚制作工艺培训班。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教育对于端砚文化发展的作用。(10分)
正确答案
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通过宣传教育能够促进端砚文化的传播、交流与合作。(4分)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开展端砚知识教育有利于端砚文化的传承。(4分)
③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通过教育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与进步。(2分)
试题分析:近几年来,端砚制作人才严重缺乏,严重影响了端砚产业的发展。为此,我市计划开展组织端砚理论专家和制砚大师编写端砚制作理论教材,逐步在青少年学生中普及。题目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教育对于端砚文化发展的作用。我们要结合材料,选准角度,从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传承文化的特定功能,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等方面分析说明
(24分)2014年3月16日,新华社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材料一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城镇建设,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材料二 会议明确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和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等六大任务。在城镇化的六大任务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被排在了第一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
(1)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传承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的认识。(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的认识。(14分)
正确答案
(1)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它具有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城镇化建设让人们记得住乡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有利于发挥传统文化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作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4分)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精神根基,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3分)
③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3分)
(2)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应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针对城镇化现状,国家把“以人为本”作为城镇化的核心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4分)主次矛盾相互依赖,主要矛盾的解决有助于次要矛盾的解决,抓住“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可以推动其他五个问题的解决。(3分)主次矛盾相互依赖,次要矛盾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这要求我们应坚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在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的同时,不忽视城镇化其他五个方面体现了这一要求。(4分)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被排在了第一位,又不忽视城镇化其他方面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的统一。(3分)
试题分析:(1)该题需要对材料内容准确、全面解读,根据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对应回答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城镇化建设要让人们记得住乡愁,传承传统文化,体现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城镇化要注意保持村庄原貌,通过建筑继承传统文化,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该题原理指向性明确,范围确定,主次矛盾相关原理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和理解。“以人为本”作为城镇化的核心,体现了要抓主要矛盾,抓重点;搞好六大任务,除了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之外,还不能忽视其他五个方面的推进,这体现了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传统文化的含义、主要特点、作用、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和态度。(2+2+4+4+2分)
正确答案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鲜明的民族性、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其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的创造新生活。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本小题考查的是传统文化。没有难度,只是对基础知识的再现。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