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 共2079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天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
“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十八大报告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民为贵,君为轻”到新时期“人民观”演变的认识。
正确答案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从建立“君”与“民”关系基础上的“民为贵,君为轻”发展到反映公仆与人民关系的新时期人民观体现了这一点。(4分)②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新时期“人民观”的树立体现了这一点。(4分)
③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新时期“人民观”的确立有利于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4分)
试题分析:该题的原理范围大致固定,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和理解,并能根据材料内容选择合适的要点进行分析。新时期的“人民观”是对“民为贵,君为轻”的继承和发展,需要论述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新时期的“人民观”是对文化的创新,回答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从创新的作用上回答新时期的“人民观”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材料一:2010年亚运会开幕式在珠江一个叫海心沙的小岛上举行。这台盛大开幕式的经典“水”秀,不仅是展现了岭南文化核心价值观中平民化的品格,更突出面向世界的开放内涵,是对岭南文化大气一面的张扬。同时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另外一面——浪漫与柔美,展现了岭南文化来自于“水”的风采。
材料二:这是一台由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主创团队联手众多世界顶级艺术家,共同打造的“文化大礼”。 将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移出体育场,放到海心沙岛举办的决策,为世界体育史写下厚重一笔。它首开大型运动会开幕式在体育场外的岛屿上举办的先河。
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亚运会开幕式能够为人们提供一场极具震撼的视听盛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亚运会开幕式进行了文化创新是其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2)亚运会开幕式批判的继承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利用和展现了广东传统文化中优美元素。(3)亚运会开幕式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4)亚运会开幕式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和借鉴了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5)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文化创造的主体。组委会研究考察理解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开幕式,并且汲取了群众的智慧和经验。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为了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这一精神,某班开展了探究性学习,并收集到以下材料:
①文化创新是当前特别重视的一种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建设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②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两个过程。因此,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要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③近年来,山东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创建文化大省,形成了山东的特色文化。特色文化提高了山东的软实力,充分展示了山东的文化底蕴、综合实力和文化创新能力。
假如你是探究组其中一员,请参与研究:
(1) 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文化创新中如何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山东是文化资源大省,具有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民俗文化。请你运用探究获得的理论知识,就山东传统文化如何适应时代发展提几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①“古为今用”就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②“洋为中用”就是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③要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3)①面对市场竞争,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充分体现山东特色;
②着眼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赋予其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等时代的内容;
③要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国外文化的有益经验和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始。这期间,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模式;企业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现在各项改革都进入了深化阶段和攻坚阶段。以“我看改革开放三十年”为主题,某校高三(1)班学生展开综合探究活动,现在请你参与其中。
在同学们的探究活动中,班主任王老师参加了全过程。他提出学生要真切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应该主动去农村参加社会实践.,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如火似荼,同时也是我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学分指标之一。
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学校组织青年学生参加农村社会实践,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有什么重要影响?
正确答案
青年学生积极参加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农村文化的发展也不例外;参加农村社会实践,既是农村文化创新的源泉,又是农村文化创新的动力;农村文化的创新反过来推动农村实践的发展。(3分)(说明:如果答案有创意或者有不同角度分析并且观点正确的,可以适当给分或者加分)
此题考查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把“孔子”这个国际品牌做大做强,进一步发掘和丰富孔子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使之不断创新发展,必须以“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胸怀走向世界。“和而不同”指的是
正确答案
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而不同”即“求同存异”,就是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A正确;B说法正确,但体现的是“兼收并蓄”;C说法错误,中华文化和其他文化不能说逐渐走向融合;D说法错误,各国文化可以相互借鉴。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