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09年国庆杭州中山路·南宋御街正式开街,黄金周期间,南宋御街接待游客近135万人次,日均接待游客近17万人次,日均营业额达100多万元。

南宋御街国际旅游综合体建设将杭州城市历史的辉煌巧妙地与杭州城市的再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没有让历史文化遗产在隆隆的城市现代建设中湮灭,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价值。

杭州市政府强调,在后续的南宋皇城大遗址综合保护工程实施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坚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等原则,既加快考古发掘,体现真实性和历史性,又要创新保护方式,尽量利用现有建筑资源实现综合保护,确保在2014年能够开园。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杭州市政府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南宋皇城大遗址综合保护为什么要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的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杭州市建设南宋御街国际旅游综合体为经济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杭州经济发展。文化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实施遗址综合保护工程保留了传统文化元素,将杭州城市历史的辉煌巧妙地与杭州城市的再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坚持了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繁荣。南宋皇城大遗址为御街的建设提供文化资源,御街建设推动杭州城市文化的创新和繁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南宋皇城大遗址对于研究杭州市历史文化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2)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南宋皇城大遗址综合保护工程涉及规划、拆迁、建没等方方面面,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等关系,应着重把握文化保护、生态保护关键环节。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明确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提出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根据纲要,我国将推进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扩大教育开放。

材料二: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吴邦国委员长在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翻阅我国法律规定的调节制度,包括诉讼中的调解、劳动争议调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民间纠纷调解以及其他方面的调解制度,都可以看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而进行制度创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律制度,如证券制度等,则是在学习国外立法经验基础上补充完善而成的。继承而不守旧,借鉴而不照搬,根据国情和实际对传统法制文化、外来法律制度加以改造和创新,大大加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步伐。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简要分析我国大力发展教育的理论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立法是如何实现不断创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在经济发展中,教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②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教育能够培养人们的民族凝聚力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大力发展教育有利于文化创新。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⑤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大力发展教育有利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在前后相继的联系之中,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国立法创新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进行的,同时又注入时代精神,借鉴学习国外的法律制度和立法实践,为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奠定了基础。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我国立法遵循了事物发展规律,是在继承传统法治文化和借鉴外来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完善和创新,从而形成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这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立法根据我国国情和法制建设的具体实际而创新的,继承传统文化而不守旧,借鉴外来法律制度而不照搬,形成了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法律体系。④辨证否定观和革命批判主义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我国立法继承而不守旧,借鉴而不照搬,根据国情和实际对传统法制文化、外来法律制度加以改造和创新体现了这一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江苏给力“文化强省”》(注:“给力”是网络热词,给劲、带劲的意思)。该文报道了近年来江苏建设文化强省所取得的成就,反响热烈。某校高三(6)班同学围绕江苏文化发展开展探究活动。

【回眸】同学们登录江苏省政府网站得知,“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文化产业立项投资规模超过3400亿元,文化产业增速连续5年达30%,文化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文化产业单位数、从业人员数等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1)结合材料,说明江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经济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同学们在调查中也发现,某些文化企业一味追求票房、收视率和发行量,导致文化市场出现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现象。针对上述现象,同学们展开讨论。

(2)有同学认为,“只要能够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和经济发展,出现三俗现象也不必大惊小怪。”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析这一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力】同学们还认真学习江苏省“十二五”规划建议。该建议提出,“十二五”期间,江苏要加快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为此,该校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同学们主动参与其中。

(3)请你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角度设计一项可行的校园文化活动,并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江苏的支柱产业。②有利于扩大内需,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消费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③有利于扩大就业规模,促进就业,构建和谐社会。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导致三俗现象出现。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三俗现象是落后的社会意识,不利于我国社会健康发展,必须坚决反对。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我们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反对落后腐朽文化。

(3)“略”(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广泛征集民意后,“敢为人先、追求卓越”被确定为武汉城市精神。城市精神只有植根历史,才能内涵丰富、根基深厚;只有基于现实,才能形象生动、焕发活力;只有紧跟时代,才能承前启后、引领未来。辛亥首义,武汉在近代历史关头敢为天下先,推动了历史进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武汉涌现出多个“中国第一”;现代武汉誓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是对武汉历史文化的升华,也是对广大市民精神气质的提炼,更反映了武汉人民对武汉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1)运用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知识,分析说明武汉为什么选择“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作为城市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让城市精神深入人心。2011年12月,武汉推出首批12位城市精神代言人,他们的巨幅照片竖立在三镇街头。武汉市委要求开展武汉精神的宣传和教育,把武汉精神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使武汉精神根植于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灵。

(2)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武汉市上述举措的合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汉城市精神表述为“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上海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长沙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大连是“创造、创业、创世”。

(3)有人认为,每一种城市精神都应该与众不同。你选同这一观点吗?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是武汉人民基于共同价值判断作出的选择,符合武汉人民的精神追求。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社会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社会历史性。“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作为武汉城市精神,有其社会基础,符合武汉历史和现实。③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城市精神的确立必将引领武汉人民复兴大武汉的伟大实践,对武汉的现在和未来产生积极影响。

(2)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宣传武汉精神,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同时要引导广大市民和青少年主动接受武汉精神的浸润和熏陶。②弘扬和培育城市精神,要重视教育在文化传承以及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弘扬和培育城市精神,要重视发挥教育的作用。③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宣传武汉精神,要创作出讴歌城市精神的优秀作品。

(3)观点一:赞同。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不同城市间存在历史传统、地域环境、思想文化、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导致城市精神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这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观点二:不赞同。虽然因不同城市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因素不尽相同,导致不同城市精神存在差异,但是不同城市人们社会实践存在共性,有其普遍规律,反映在城市精神上也会出现大体相同或相似的情况。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4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