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纯碱的生产
- 共208题
[选修一化学与技术]联碱法(候氏制碱法)和氨碱法的生产流程简要表示如下图:
(1)沉淀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X是______,Y是______ (填化学式);
(3)Z中除了溶解的氨气、食盐外,其它溶质还有______;排出液中的溶质除了氢氧化钙外,还有______;
(4)从理论上分析,在氨碱法生产过程中______ (填“需要”、“不需要”)补充氨气,从原料到产品,氨碱法总反应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可写为______;
(5)根据联碱法中从母液中提取氯化铵晶体的过程推测,所得结论正确是______;
a.常温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小
b.通入氨气目的是使氯化铵更多析出
c.加入食盐细粉目的是提高Na+的浓度,促进碳酸氢钠结晶析出
(6)联碱法中,每当通入NH3 44.8L(已折合成标准状况下)时可以得到纯碱100.0g则NH3的利用率为______.相比于氨碱法,指出联碱法的一项优点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依据流程图分析可知,生产流程联碱法和氨碱法生产流程中沉淀池中发生的反应是氨气、二氧化碳、水、氯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和氯化铵,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故答案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联碱法生产流程图中分析循环Ⅱ中是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氨碱法的生产流程中循环Ⅰ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铵盐反应生成的氨气可以循环使用,故答案为:CO2;NH3;
(3)依据两个过程中的物质发生的反应分析,联碱法母液主要是氯化铵、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Z中除了溶解的氨气、食盐外,其它溶质还有氯化铵、碳酸钠;氨碱法排出液中的溶质除了氢氧化钙外,还有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的氯化钙,氯化钠,故答案为:Na2CO3、NH4Cl;CaCl2、NaCl;
(4)从理论上分析,氨碱法生产过程中,母液中加入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和铵盐生成氨气,反应过程中氨气转化为铵盐,铵盐转化为氨气,氨气循环使用,不需要补充氨气;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CaCO3═CaO+CO2↑;CaO+H2O═Ca(OH)2;Ca(OH)2+2NH4Cl═CaCl2+2NH3↑+2H2O;2NaHCO3═Na2CO3+H2O+CO2↑合并得到总化学方程式为:CaCO3+2NaCl═Na2CO3+CaCl2,故答案为:不需要;CaCO3+2NaCl═Na2CO3+CaCl2;
(5)联碱法中从母液中提取氯化铵晶体的过程中;
a、温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故a错误;
b、通氨气作用有增大NH4+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和使NaHCO3转化为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故b正确;
c、加入食盐细粉目的是提高Cl-的浓度,促进氯化铵结晶析出,故c错误;
故答案为:b;
(6)联碱法中发生的反应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每当通入NH3 44.8L(已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物质的量为2mol;生产过程中得到纯碱100.0g,物质的量为=
mol;需要氨气的物质的量为
=
mol;则NH3的利用率=
×100%=94.3%;
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应用同量的食盐比氨碱法生产更多的纯碱.另外它综合利用了氨厂的二氧化碳和碱厂的氯离子,同时,生产出两种可贵的产品--纯碱和氯化铵.将氨厂的废气二氧化碳,转变为碱厂的主要原料来制取纯碱,这样就节省了碱厂里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庞大的石灰窑;将碱厂的无用的成分氯离子(Cl-)来代替价格较高的硫酸固定氨厂里的氨,制取氮肥氯化铵.从而不再生成没有多大用处,又难于处理的氯化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大大降低了纯碱和氮肥的成本,充分体现了大规模联合生产的优越性,
故答案为:94.3%;不产生无用的CaCl2,提高了食盐的转化率.
工业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完成下列填空:
(1)粗盐水加入沉淀剂A、B除杂质(沉淀剂A来源于石灰窑厂),写出A、B的化学式.
A______、B______.
(2)碳酸化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向母液______(选填图中字母)中通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通氨气的作用有______.
A.增大NH4+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
B.使NaHCO3更多地析出
C.使NaHCO3转化为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
(4)不用其它试剂,检查副产品NH4Cl是否纯净的方法及操作是______.
(5)Xg纯碱产品(含有碳酸氢钠)充分加热分解后,质量减少了Yg,则纯碱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可表示为______.
(6)有人以硫酸钠和焦炭、石灰石在高温下进行煅烧,再浸取,结晶而制得纯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已知产物之一为CaS).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加入试剂氢氧化钙可以除去粗盐中的杂质镁离子等,过量的钙离子可以通过碳酸钠来除去,所以A、B的化学式为Ca(OH)2、Na2CO3,故答案为:Ca(OH)2;Na2CO3;
(2)根据操作过程,氨化后通入二氧化碳的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H2O+CO2+NH3+NaCl=NaHCO3+NH4Cl,即碳酸化后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故答案为:NH3+CO2+H2O+NaCl=NH4Cl+NaHCO3↓;
(3)根据操作过程,氨化后通入二氧化碳的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H2O+CO2+NH3+NaCl=NaHCO3+NH4Cl,最终得到NH4Cl还有NaHCO3等,碳酸氢钠溶解度很小而结晶,故酸化后滤液的主要成分为:NH4Cl,通氨气可以增大NH4+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并且能使NaHCO3转化为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故答案为:D;AC;
(4)可以采用加热法来检验铵根离子,方法是:取少量氯化铵产品于试管底部,加热,若试管底部无残留物,表明氯化铵产品纯净,故答案为:加热法;取少量氯化铵产品于试管底部,加热,若试管底部无残留物,表明氯化铵产品纯净;
(5)加热前纯碱的质量为X,加热后的质量为Y,根据反应2NaHCO3Na2CO3+CO2↑+H2O,所以故纯碱中含有的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ω(NaHCO3)=
;
(6)硫酸钠和焦炭、石灰石在高温下进行煅烧可以得到硫化钙、二氧化碳以及碳酸钠,即Na2SO4+2C+CaCO3CaS+Na2CO3+2CO2↑,故答案为:Na2SO4+2C+CaCO3
CaS+Na2CO3+2CO2↑.
纯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玻璃、肥料、合成洗涤剂等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工业上“候氏制碱法”以NaCl、NH3、CO2及水等为原料制备纯碱,其反应原理:NaCl+NH3+CO2+H2O=NaHCO3↓+NH4Cl,然后再焙烧NaHCO3制得纯碱(Na2CO3).
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①操作A的名称为______.
②析出NaHCO3晶体中可能含有少量氯离子杂质,检验该晶体中是否含有氯离子杂质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③向沉淀池中先通入足量NH3,后通入CO2,析出NaHCO3晶体而不是Na2CO3晶体,其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利用过滤操作可从沉淀池中得到碳酸氢钠,故答案为:过滤;
(2)检验晶体中是否有氯离子,取少量晶体溶于水,加稀HNO3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该晶体中含有氯离子,故答案为:取少量晶体溶于水,加稀HNO3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该晶体中含有氯离子;
(3)因相同温度下,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故向沉淀池中先通入足量NH3,后通入CO2,析出NaHCO3晶体而不是Na2CO3晶体,故答案为:相同温度下,碳酸钠溶解度比碳酸氢钠大.
【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
侯德榜制碱法,也叫联合制碱法,其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图:
(1)向沉淀池中通入CO2和氨气时,应先通入______.原因是______.
(2)沉淀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煅烧炉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是______.
(3)向母液中通氨气并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的副产品是______,通入氨气的作用是______(填选项)
A.增大NH+4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
B.使NaHCO3更多地析出
C.使NaHCO3转化为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
(4)为提高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主要是设计了______.(填上述流程中的编号)的循环,物质X是______.从沉淀池中分离沉淀的操作是______.
(5)CO2是制碱工业的重要原料,侯德耪制碱法和氨碱法中CO2的来源有何不同______.
(6)产品纯碱中含有碳酸氢钠,可以用加热分解的方法测定产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已知样品质量为ag,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时称重为bg,则纯碱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应该先通氨气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NH3;因为CO2溶解度小,而NH3易溶于水,先通入NH3有利于后面CO2的吸收;
(2)氨气、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反应方程式为NH3+H2O+CO2+NaCl═NH4Cl+NaHCO3↓,
煅烧炉中碳酸氢钠不稳定,在加热条件下能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
故答案为:NH3+CO2+NaCl+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CO2↑+H2O;
(3)根据NH3+H2O+CO2+NaCl═NH4Cl+NaHCO3↓及流程图知,母液中溶质为氯化铵,向母液中通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通入的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铵根离子,铵根离子浓度增大有利于析出氯化铵,所以选项A正确;
通入氨气使溶液碱性增强,使碳酸氢钠转换为溶解度较大的碳酸钠,可以提高氯化铵的纯度所以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NH4Cl;AC;
(4)循环Ⅰ是将未反应的氯化钠返回沉淀池中,煅烧碳酸氢钠时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循环利用,所以X是CO2,从固液混合物中分离出固体的方法为过滤,
故答案为:Ⅰ;CO2;过滤;
(5)侯德耪制碱法:以食盐、氨和二氧化碳(其中二氧化碳来自合成氨厂用水煤气制取氢气时的废气)为原料来制取纯碱,氨碱法:以食盐(氯化钠)、石灰石(经煅烧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氨气为原料来制取纯碱,两者CO2的来源不同,
故答案为:前者CO2是由合成氨厂提供,后者CO2是由碳酸钙分解得到;
(6)设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2NaHCO3 Na2CO3+H2O+CO2↑ 固体减少的质量
168 106 18 44 62
(a-x)g (a-b)g
列比例式:=
解得X=
,所以纯碱的质量分数为:
×100%,
故答案为:×100%;
工业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完成下列填空:
1)粗盐水加入沉淀剂A、B除杂质(沉淀剂A来源于石灰窑厂),写出A、B的化学式.
A______ B______
2)实验室提纯粗盐的实验操作依次为:取样、______、沉淀、______、______、冷却结晶、______、烘干.
3)工业生产纯碱工艺流程中,碳酸化时产生的现象是______.碳酸化时没有析出碳酸钠晶体,其原因是______.
4)碳酸化后过滤,滤液D最主要的成分是______(填写化学式),检验这一成分的阴离子的具体方法是:______.
5)氨碱法流程中氨是循环使用的,为此,滤液D加入石灰水产生氨.加石灰水后所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滤液D加石灰水前先要加热,原因是______.
6)产品纯碱中含有碳酸氢钠.如果用加热分解的方法测定纯碱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纯碱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可表示为:
______.(注明你的表达式中所用的有关符号的含义)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沉淀剂A源于石灰窑,说明其是生石灰或熟石灰;粗盐中的镁离子和钙离子一般用碳酸钠除去,故答案为:Ca(OH)2或CaO;Na2CO3;
2)实验室提纯粗盐的整个操作过程为:取样、溶解、沉淀、过滤、蒸发、冷却结晶、过滤、烘干几步,故答案为:溶解;过滤;蒸发;过滤;
3)纯碱生产中碳酸化时,会看到溶液中析出晶体,这是由于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故答案为:有晶体析出(或出现浑浊);碳酸钠溶解度比碳酸氢钠大;
4)根据操作过程,氨化后通入二氧化碳的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O2+NH3+NaCl=NaHCO3+NH4Cl,最终得到NH4Cl还有碳酸氢钠等,碳酸氢钠溶解度很小而结晶,故酸化后滤液的主要成分是NH4Cl;检验其中的氯离子时,要经过取样,加硝酸酸化,加硝酸银,有白色沉淀,该阴离子是氯离子,故答案为:NH4Cl;取样,加硝酸酸化,加硝酸银,有白色沉淀,该阴离子是氯离子;
5)滤液中主要含有的是氯化铵,其和石灰水反应时:NH4++OH-NH3↑+H2O;由于滤液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故此加石灰水前先加热,是为防止加石灰水时产生碳酸钙沉淀,故答案为:NH4++OH-
NH3↑+H2O;防止加石灰水时产生碳酸钙沉淀;
6)假设加热前纯碱的质量为m1,加热后的质量为m2,则加热损失的质量为:m1-m2,则纯碱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84(m1-m2)/31,故纯碱中含有的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纯碱(化学式为Na2C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现代化工生产有三种工艺:
(一)布兰制碱法.以食盐为原料制碱,该法分三步:
①用氯化钠与硫酸反应制硫酸钠:2NaCl+H2SO4═Na2SO4+2HCl;
②用焦炭还原硫酸钠得硫化钠:Na2SO4+4C═Na2S+4CO↑
③用硫化钠与石灰石反应制碳酸钠:Na2S+CaCO3═Na2CO3+CaS
(二)氨碱法即索尔维制碱法.以食盐、氨、二氧化碳为原料,其反应也分三步进行:
①NH3+CO2+H2O═NH4HCO3
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
③2NaHCO3═Na2CO3+CO2↑+H2O
(三)候氏制碱法.低温下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可析出碳酸氢钠,再加入细盐末,因同离子效应,低温氯化铵溶解度突然降低,而食盐的溶解度变化不大,所以氯化铵析出而食盐不析出;再用氨饱和后通二氧化碳,结果往返析出NaHCO3和NH4Cl.该法生产的纯碱质量优良,纯白如雪.
(1)相比另外两种方法,布兰制碱法工艺的缺点除了成本较高,生成CO和CaS等污染物外还有______和______(写两点).
(2)氨碱法工艺的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产品的副产物NH4Cl既可以做氮肥又可以重新生成氨气.写出NH4Cl与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候氏制碱法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
(4)为什么候氏制碱法工艺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理由是______(写一点).
(5)候氏制碱法产品纯碱中含有碳酸氢钠.如果用加热分解的方法测定纯碱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用m1表示加热前纯碱样品的质量,m2表示加热后固体的质量.则纯碱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可表示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布兰制碱法用氯化钠与硫酸反应制硫酸钠,用焦炭还原硫酸钠得硫化钠,用硫化钠与石灰石反应制碳酸钠,原料需硫酸,硫酸具有腐蚀性,硫酸对设备腐蚀严重,生产时需要高温消耗能源成本较高,中间产物为CaS,废弃物长期堆积臭气四溢,
故答案为:生产时需要高温;硫酸对设备腐蚀严重;
(2)氨碱法即索尔维制碱法.以食盐、氨、二氧化碳为原料,其反应也分三步进行:
①NH3+CO2+H2O═NH4HCO3 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 ③2NaHCO3═Na2CO3+CO2↑+H2O,第③步生成的二氧化碳可作为第①步的生产原料,可循环利用,NH4Cl与生石灰反应2NH4Cl+CaO=2NH3↑+CaCl2+H2O,
故答案为:CO2;2NH4Cl+CaO=2NH3↑+CaCl2+H2O;
(3)侯氏制碱法,也称为联合制碱法,化学反应原理是用氨气和二氧化碳与氯化钠饱和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然后加热碳酸氢钠制取碳酸钠,反应方程式为NH3+H2O+CO2+NaCl=NH4Cl+NaHCO3↓,2NaHCO3Na2CO3+CO2↑+H2O,
故答案为:NaCl+CO2+NH3+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CO2↑+H2O;
(4)因为饱和氨盐水显碱性,比饱和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所以在用氨碱法生产纯碱过程中,要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保证全部生成NaHCO3,
故答案为: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吸收率低,后通入CO2保证全部生成NaHCO3;
(5)m1表示加热前纯碱样品的质量,2表示加热后固体的质量,则加热损失的固体质量为:m1-m2,根据2NaHCO3Na2CO3+CO2↑+H2O可知,纯碱中含有的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
故答案为:.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根据NaHCO3溶解度比NaCl、Na2CO3、NH4HCO3、NH4Cl都小的性质,运用CO2+NH3+H2O+NaCl=NaHCO3↓+NH4Cl的反应原理制备纯碱.下面是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气体A的饱和溶液A和食盐的饱和溶液
悬浊液
晶体
纯碱
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氨气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依据侯德榜制碱的原理:向氨化的饱和食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析出碳酸氢钠,加热反应制备纯碱,所以气体A为氨气,B为二氧化碳,故A错误;
B.发酵粉是一种复合添加剂,主要用作面制品和膨化食品的生产.发酵粉中含有许多物质,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和酒石酸,第Ⅲ步得到的晶体是碳酸氢钠,故B正确;
C.第Ⅲ步操作是过滤操操作,通过过滤得到碳酸氢钠晶体,所以需要的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故C正确;
D.第Ⅳ步操作是将晶体碳酸氢钠直接加热分解得到碳酸钠固体,故D错误;
故选AD.
如图是侯氏制碱法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饱和食盐水A和食盐饱和溶液
悬浊液
晶体
纯碱
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氨气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依据侯德榜制碱的原理:向氨化的饱和食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析出碳酸氢钠,加热反应制备纯碱,所以气体A为氨气,B为二氧化碳,故A正确;
B.侯氏制碱法利用的是碳酸氢钠溶解度比碳酸钠在同温下小的差异,在氨化饱和的氯化钠溶液里通足量CO2气体得到碳酸氢钠沉淀,故B正确;
C.第Ⅲ步操作是过滤操操作,通过过滤得到碳酸氢钠晶体,所以需要的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故C正确;
D.第Ⅳ步操作是将晶体碳酸氢钠直接加热分解得到碳酸钠固体,故D错误;
故选D.
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化学工业中用途很广,如用于硬水软化、洗涤剂生产、食品加工、石油精炼、粗盐精制、玻璃制造等领域.工业上以食盐、氨气(主要由合成氨厂提供)和二氧化碳为主要原料生产纯碱.其流程如下:
(1)盐水精制的过程是除去溶液中各种杂质的过程.为将盐水中含有的Ca2+、Mg2+等沉淀,可以向其中加入过量纯碱.此时将混合液中不溶物除去的方法是______,该操作中所用的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烧杯等,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有______,溶液中多余的纯碱可以加______试剂来除去.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盐水精制的过程是除去溶液中各种杂质的过程.为将盐水中含有的Ca2+、Mg2+等沉淀,可以向其中加入过量纯碱.此时将混合液中不溶物除去的方法是过滤,过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及漏斗,在滤液中加入盐酸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除去碳酸钠;
故答案为:过滤;漏斗、玻璃棒;盐酸;
我国科学家侯德榜为我国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如图是侯氏联合制碱法的工艺流程.
已知 NH4Cl 在常温时的溶解度比 NaCl 大,而在低温下比 NaCl 溶解度小,在 278K~283K时,向NH4Cl溶液中加入食盐细粉,可使 NH4Cl 单独结晶析出.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用到的玻璃仪器为______,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分别将NH3和CO2通入饱和食盐水中,正确的通入顺序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3)流程图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
(4)写出固体B的一种用途______.
正确答案
烧杯、玻璃棒、漏斗
Na++NH3+CO2+H2O═NaHCO3↓+NH4+
先通入足量的NH3,再通入足量的CO2
因为通入NH3使溶液呈碱性,增大CO2的溶解度,才能产生足够多的HCO3-,以确保得到NaHCO3沉淀
气体A和滤液B
常用作氮肥
解析
解:侯氏联合制碱法: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氨气极易溶于水,先通入NH3使溶液呈碱性,在氨的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发生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操作①为过滤,得到的A为NaHCO3微小晶体,2NaHCO3Na2CO3+CO2↑+H2O,气体A为二氧化碳;
母液为NH4Cl溶液,NH4Cl 在低温下比 NaCl 溶解度小,在 278K~283K时,向NH4Cl溶液中加入食盐细粉,可使 NH4Cl 单独结晶析出,固体B为NH4Cl,滤液BNaCl溶液,
(1)反应①总反应为NH3+CO2+H2O+NaCl(饱和)=NaHCO3↓+NH4Cl,操作①为过滤,得到的NaHCO3微小晶体,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碳酸钠小,所以反应①发生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本质为Na++NH3+CO2+H2O═NaHCO3↓+NH4+,
故答案为:烧杯、玻璃棒、漏斗;Na++NH3+CO2+H2O═NaHCO3↓+NH4+;
(2)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氨气极易溶于水,通入NH3使溶液呈碱性,增大CO2的溶解度,才能产生足够多的HCO3-,以确保得到NaHCO3沉淀,所以应该先通氨气,
故答案为:先通入足量的NH3,再通入足量的CO2;因为通入NH3使溶液呈碱性,增大CO2的溶解度,才能产生足够多的HCO3-,以确保得到NaHCO3沉淀;
(3)①NH3+CO2+H2O═NH4HCO3 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 ③2NaHCO3Na2CO3+CO2↑+H2O,第③步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A可作为第①步的生产原料,可循环利用;在 278K~283K时,向NH4Cl溶液中加入食盐细粉,可使 NH4Cl 单独结晶析出,可循环利用滤液BNaCl溶液,
故答案为:气体A和滤液B,
(4)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能为植物提供的营养元素,所以副产品氯化铵是一种氮肥,
故答案为:常用作氮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