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简答题 · 36 分

工业是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经历着手工业、机器大工业和现代工业几个发展阶段。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摘自郭书杰《我国宋元时期手工业技术的历史定位》

1901年左右是英国“极盛期”的顶点。连续不断的战争使英国的军火工业得到大批订单,但机器和工具制造业在整个工业结构中地位,还是远不足与纺织业、煤炭业和食品工业相比;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不断提升的蒸汽机质量,使英国企业界在新能源开发和发展新型动力机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凡是英国势力所及,它的工业品出口就有盈利,维持19世纪中期的贸易政策有利于传统工业部门产品的外销;英国的银行家们更关注于世界范围的投资热潮(铁路建筑、工矿企业、外国政府债券),与本国工业资本结合程度较低。实际上,在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后的百年间,英国在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又在失去世界工厂地位。先进与落后、促进与阻碍的转化是十分明显的。

——摘自厉以宁《西方经济史探索·英国经济史》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掀起过一场“以农立国”与“以工立国”的争论。从鸦片战争以来对西方充满向往的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中,一些人面对着人类空前的灾难进行着怀疑和反思。对新生民国的希望,面对的是军阀混战的现状,崇尚农耕,回归田园成为他们呼声。1923年章士钊的《业治与农》中明确提出“吾国当确定国是,以农立国,文化治制……寡欲而事节,财足而不争,简朴而绕生趣,一切使基于农”。

13.依据材料并结合史实,概述宋元时期在手工业技术领域的成就。(8分)

14.为什么说 20世纪初的“英国在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又在失去世界工厂地位”?(12分)

15.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这一场争论。要求:观点明确;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史论结合。(16分)

1 单选题 · 3 分

5. 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1 单选题 · 4 分

15.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1 单选题 · 4 分

15.《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

①频繁更换工种                     

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                     

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 单选题 · 4 分

14.有学者根据材料一“苜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

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古代手工业的基本特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