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 共30题
35.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图9中甲省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什么?请列举两条原因。
(2)a城市应对矿产资源枯竭问题,更加重视发展旅游业。请填表说明,发展旅游业对促进a城市持续发展的作用。
某地理小组的学生考察了中国与新加坡合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
(3)学生发现,生态城所在地有多项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请据图10列举三项。
(4)有学生认为,新加坡重视环保,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应当很普遍。经过探究,大家认识到新加坡的太阳能、风能并不丰富。请参考图11说明原因。
40.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2)参考图13 ,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产生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
(3)北京正在建设大型太阳能发电站(见图14)。在北京布局大型太阳能发电站的社会经济区位条件有哪些?请列举三项。
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据此,回答第1、2题。
2.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
① 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 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 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④ 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全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墉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以花卉、菜基为主。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
2. 图1显示的长江大桥创造了多项世界记录:最大主跨(1088米)、最深桥基、最高桥塔和最长拉索。建造该桥经历的挑战是气象条件差(面临台风等的威胁)、水文条件复杂(江面宽,水深,浪高)、基岩埋藏深(达300米)、航运密度高等。
该桥主跨度大是为了( )
11.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的劳动力和资金多,产出多,则土地利用的集约度高,为集约利用;反之,土地利用集约度低,为粗放利用。图6是2000年和2009年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区域差异图。
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变化特点是( )
7.巴西东南部S州甘蔗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其甘蔗主要用来生产燃料乙醇。该州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燃料乙醇厂。随着国内外对燃料乙醇需求的增加,该州和巴西中南部地区更多的土地被开发为甘蔗田。燃料乙醇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巴西( )
①碳排放量增加
②能源消费结构改变
③热带草原面积减少
④蔗糖消费量下降
26.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图7是一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