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胸外心脏按压正确的部位是

A心前区

B胸骨中下部

C胸骨中上1/3交界处

D胸骨中部

E胸骨角

正确答案

B

解析

胸外心脏按压正确的部位是胸骨上2/3与下1/3的交界处。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心脏骤停早期诊断最佳指标是

A瞳孔突然散大

B测不到血压

C颈动脉和股动脉脉搏消失

D呼吸停止

E面色苍白

正确答案

C

解析

颈动脉和股动脉脉搏消失是诊断心脏骤停最可靠指标。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男,72岁,排便时突然跌倒,呼之不应。诊断为心脏骤停。有陈旧心肌梗死和糖尿病病史。该患者心脏驟停最可能的病因是

A高钾血症

B心包填塞

C心脏破裂

D肺栓塞

E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正确答案

E

解析

患者有陈旧心肌梗死病史,心脏骤停原因最可能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心脏骤停的发生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造成局部电生理紊乱,引起暂时的严重心律失常所致。肾上腺素是传出神经系统类药之中的拟肾上腺素类药,能兴奋α和β两种受体,使心肌兴奋, 心肌收缩力增强和心率增快;同时收缩皮肤、黏膜、内脏血管,舒张骨骼肌血管和冠状动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等;但同时也使代谢加快,身体耗氧量增加。肾上腺素用于心搏骤停,稀释后心内注射或静脉注射。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心室颤动导致不可逆性脑损害,其发作至少持续

A4〜6分钟

B7〜9分钟

C30 秒

D1〜3分钟

E10分钟

正确答案

A

解析

心脏骤停后,大部分患者在4〜6分钟内开始发生不可逆脑损伤,随后经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死亡。心跳骤停导致脑供血不足,脑细胞在缺氧4〜6分钟内会发生坏死。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心脏骤停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

A心音消失

B手足抽搐

C桡动脉搏动消失

D呼吸断续

E呼之不应

正确答案

A

解析

下列体征有助于立即判断是否发生心脏骤停:意识丧失,颈、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或停止,皮肤苍白或明显发绀,如听诊心音消失更可确立诊断。以上观察与检查应迅速完成,以便立即进行复苏处理。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的是

A心室颤动

B室性心动过速

C电机械分离

D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E心室停顿

正确答案

A

解析

室颤是最严重的心律失常,最易出现心脏骤停而死亡。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男,68岁,排便时诉胸闷,随即跌倒,呼之不应,皮肤发绀,最有助于确诊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是

A意识丧失

B呼吸停止

C皮肤发绀

D心音消失

E挠动脉搏动消失

正确答案

D

解析

心音消失时可确定心脏骤停。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男,72岁,排便时突然跌倒,呼之不应。诊断为心脏骤停。有陈旧心肌梗死和糖尿病病史。心电图示心搏停顿,首选的药物

A氯丙嗪

B静脉输注碳酸氢钠

C5%葡萄糖酸钙

D肾上腺素

E利多卡因

正确答案

D

解析

患者有陈旧心肌梗死病史,心脏骤停原因最可能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心脏骤停的发生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造成局部电生理紊乱,引起暂时的严重心律失常所致。肾上腺素是传出神经系统类药之中的拟肾上腺素类药,能兴奋α和β两种受体,使心肌兴奋, 心肌收缩力增强和心率增快;同时收缩皮肤、黏膜、内脏血管,舒张骨骼肌血管和冠状动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等;但同时也使代谢加快,身体耗氧量增加。肾上腺素用于心搏骤停,稀释后心内注射或静脉注射。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男,72岁,排便时突然跌倒,呼之不应。诊断为心脏骤停。有陈旧心肌梗死和糖尿病病史。最佳的给药途径是

A口服

B动脉注射

C皮下注射

D静脉注射

E肌肉注射

正确答案

D

解析

患者有陈旧心肌梗死病史,心脏骤停原因最可能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心脏骤停的发生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造成局部电生理紊乱,引起暂时的严重心律失常所致。肾上腺素是传出神经系统类药之中的拟肾上腺素类药,能兴奋α和β两种受体,使心肌兴奋, 心肌收缩力增强和心率增快;同时收缩皮肤、黏膜、内脏血管,舒张骨骼肌血管和冠状动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等;但同时也使代谢加快,身体耗氧量增加。肾上腺素用于心搏骤停,稀释后心内注射或静脉注射。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治疗心室停顿的首选药物是

A胺碘酮

B利多卡因

C多巴酚丁胺

D肌苷

E肾上腺素

正确答案

E

解析

心室静止亦称心室停搏,是指房室交界区停搏合并室性停搏,须立即展开心肺复苏,就心脏复苏而言,肾上腺素被公认为是最有效且被广泛使用的首选药物。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女,36岁。自缢后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复苏后,为防治脑水肿给予脱水、降温治疗,维持肺功能稳定。关于脱水治疗,不正确的是

A保持正常输液量

B20%甘露醇250ml静脉内快速滴入,每天2~4次

C必要时加用速尿40mg/次,静脉注射

D应定期检查血生化,以免引起水电解质紊乱

E脱水治疗应持续2~3天

正确答案

E

解析

一般在第3〜4天脑水肿达到高峰,因此脱水治疗应持续5〜7天。复温应逐步减少冰袋,降温所用的辅助药物应于体温恢复1〜2 天后停用。心肺复苏时,无论单人还是双人操作,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均为30 : 2。心按压:①分为胸外心按压和胸内心按压两种,以胸外心按压最为简便常用。②患者仰卧 硬板床或地上,按压部位在胸骨下半部,将一手掌根部置于按压点,另一手掌根部覆于前掌之上,手指向上方跷起,两臂伸直,上身前倾,垂直向下用力,使胸骨下陷5cm,每分钟约100 次。③与人工呼吸配合,双人操作,每吹气2 次,心按压30次。④单人操作,每吹气2次,心按压30次。⑤小儿复苏用单手按压100次/分,新生儿只用2指按压。⑥胸外心挤压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肋骨骨折,应注意预防。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女,36岁。自缢后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复苏后,为防治脑水肿给予脱水、降温治疗,维持肺功能稳定。双人复苏时,心脏按压与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比例是

A4:1

B5:1

C6:1

D7:1

E30:2

正确答案

E

解析

心肺复苏时,无论单人还是双人操作,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均为30 : 2。心按压:①分为胸外心按压和胸内心按压两种,以胸外心按压最为简便常用。②患者仰卧硬板床或地上,按压部位在胸骨下半部,将一手掌根部置于按压点,另一手掌根部覆于前掌之上,手指向上方跷起,两臂伸直,上身前倾,垂直向下用力,使胸骨下陷5cm,每分钟约100次。③与人工呼吸配合,双人操作,每吹气2次,心按压30次。④单人操作,每吹气2次,心按压30次。⑤小儿复苏用单手按压100次/分,新生儿只用2指按压。⑥胸外心挤压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肋骨骨折,应注意预防。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终止心室颤动最有效的方法是

A非同步电除颤

B胺碘酮

C利多卡因

D胸外拳击复律

E阿托品

正确答案

A

解析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是终止心室颤动的首选方法。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某患者出现心室颤动,采用紧急措施终止心室颤动最有效的方法是

A胺碘酮

B利多卡因

C胸外拳击复律

D阿托品

E直流电除颤

正确答案

E

解析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是终止心室颤动的首选方法。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发生心脏骤停后,应首先进行的抢救措施是

A胸外按压

B清理呼吸道

C心前区撞击

D注射肾上腺素

E人工呼吸

正确答案

A

解析

早期心肺复苏的救治顺序为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下一知识点 : 消化系统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