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众传媒的变迁
- 共438题
报刊、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反映了近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演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社会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晨)书房榻上的秦孝廉坐了起来,穿上贴身舒适的棉布内衣,外面罩上青色的湖丝长衫,然后将挂在墙壁上的长剑取在手中。来到院中,他舞起了一套四十八式太极剑。舞毕回房后,身旁侍立良久的小厮举着一个茶托走上前来。秦孝廉将长剑交与小厮,取了茶托上的一盏茉莉香茶,边饮边读起了《朱子语类》。
——据《一个开封人的一天·明朝版》整理
(1)依据材料一,从物质、精神生活两方面归纳明朝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 孙宝瑄在1907年《忘山庐日记》中写道:夜,诣味莼园,览电光影戏。观者蚁聚,俄,群灯熄,白布间映车马人物,变动如生,极奇。能作水腾烟起,使人忘其为幻影。
——武斌《百年流行时尚》
(2)材料二所描述的娱乐活动是什么?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原因和影响。
材料三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沂蒙根据地掀起了广泛的扫盲运动,组织群众学习文化,成立了各种“识字班”,按年龄、性别分班。由于女青年班坚持得最好,成绩也最突出,所以就习惯称女青年为“识字班”。至今,在山东的费县、沂南、诸城、临朐等地的方言里,仍把未婚女青年称为“识字班”。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设立“识字班”作用。
(4)随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现代化,有人感慨现代生活方式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也有人忧虑现代生活方式是人类文明的巨大灾难。
你同意哪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正确答案
(1)物质特征:棉布成为主要衣料,茶叶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精神特征:注重养生;理学兴盛。
(2)娱乐:看电影。原因:西方工业文明(或: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电影)传入中国。影响: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传播了先进的技术和思想文化,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3)提高了妇女的文化知识,促进了妇女地位的提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了广泛的思想动员。
(4)观点一:现代生活方式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理由:现代生活方式是人类享受现代工业文明的结果,体现了科技进步,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如计算机网络、汽车交通、电视电影等。
观点二:现代生活方式是人类文明的巨大灾难。理由:现代生活方式造成了众多社会、环境等问题,如汽车尾气、核泄漏造成的核污染、网络泛滥、食品安全等。
观点三:现代生活方式既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又是人类文明的巨大灾难。理由:综合表述两种理由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展示近代以来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变迁情况,某班同学组织了一次图片展览活动。以下是活动中展出的部分图片。
材料二 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1985-2000年)
(1)根据材料一,写出上述图片反映的传媒形式的名称,并为本次展览拟定一个标题。
(2)根据材料二分析,表中四种传媒发展速度,哪种最快?说明了什么问题?
(3)为了了解中国近代以来大众传媒的变迁情况,你会通过哪些方式获取相关资料?
正确答案
(1)图一报刊、图二电影、图三电视、图四互联网。标题: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变迁(精神的来源——大众传媒的变迁)等。
(2)互联网发展的速度最快。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讯事业的快速发展。
(3)到图书馆查询、互联网查询、书面问卷调查、民间访谈等。
右图为1879年外商在上海创办的新式印刷工厂——点石斋书局。1882年广东人徐润看到点石斋图书印制精美,获利甚丰,遂与其兄集资在上海创办同文书局。这是民族印刷工业之始。此后,各地相继出现新式印刷厂,中国近代印刷业初步形成规模。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新式印刷业出现的社会政治背景。(6分)请举一例说明新式印刷业给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带来的新变化。(4分)
正确答案
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遇挫;早期维新思想传播;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先后兴起。报
纸、画报、书籍增加,丰富了社会生活内容,传播了维新思想、革命思想。
第一个破题点是材料中的有效信息(1879年、1882年,表明在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时期);第二个破题点:这些企业是新式厂、民族工业(表明了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第三个破题点是:从新式印刷业代表的阶级利益和宣传的内容来分析
传统意义上的三大媒介是指报纸、广播和互联网。
A.对 B.错
正确答案
B
指的是报刊、广播与电视,而非互联网,故错。
《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应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 ]
正确答案
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家在上海。这一现象说明
[ ]
正确答案
维新运动期间,一位英国人到中国来。此时他能够:
①到北京观看中国人拍的电影②到重庆租赁土地开设工厂③在上海阅读《时务报》④到广州吃西餐
[ ]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