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诗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有

①《辛丑条约》的签订②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③武昌起义 

④推翻清朝统治⑤成立中华民国

[ ]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2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那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③大总统誓词的照片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06年4月27日,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到南京拜谒中山陵后,参访了“总统府”。对于发生在南京的部分历史,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1912年,孙中山在这里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B1949年,此地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C1912年,袁世凯在此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1853年,太平天国在此定都,与清朝政权对峙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口中是个“王”字,即“国”;而辛亥革命后却又有人将“国”写为“圆”,口中是个“民”字。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

A前者说明其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

B前者说明其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得到体现

C前者说明其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D前者说明其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播共和龙种,收专制跳蚤”这一评论所反映的历史进程是

[ ]

A从金田起义到天京变乱

B从公车上书到戊戌政变

C从武昌起义到北洋军阀统治确立

D从国民党一大召开到“四一二”政变

正确答案

C
下一知识点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中华民国成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