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民国成立
- 共64题
最后懿旨
前因民军起义,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睽隔,彼此相持,商辍於涂,士露於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於前,北方诸将,亦主张於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立宪共和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陈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大、盛之意)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问题
(1)“民军起义”发生于何时何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懿旨公开发布于何时?文中“皇帝”和“北方诸将”分别是指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该懿旨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911年10月10日;武昌。
(2)1912年,宣统帝或溥仪;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等。
(3)“略”(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统之。
——《元史·百官志》
材料三 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材料四 中国历史是一连绵不断的演进过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内聚力不断增强。自春秋战国至清前期,虽曾经历了三次社会大分裂,但最终还是走向了秦汉、隋唐和元明清三次大统一。统一的时间越来越长,统一的规模越来越大,统一的制度基础越来越坚实。
——赵毅《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1)从政治结构而言,材料中的第一次“革命”主要是指什么?第二次“革命”又是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几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总体分析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成立民国,形式上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2)地方权力、相权不断被削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3)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有利于集中力量进行大型工程。使中国文明延绵不断。后期使人们思想日益僵化,严重阻碍社会科技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10日逃往法国。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1688年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
——屈勒味林《英国史》
材料三
——据《辞海》等整理
(1)中华民国建立时,除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外,世界上的共和国制国家寥寥无几。写出当时西方两个共和制大国国名的全称并简要评价其宪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的“光荣革命”。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综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的历史事实,并思考该事件为何被称为“光荣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美利坚合众国。其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为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制,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其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2)斯图亚特复辟王朝倒行逆施。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率军来英国,并成为国王。詹姆士二世逃亡。没有流血而政治制度发生变革(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
(3)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是继美、法之后的共和制大国,也是亚洲最早的共和制大国。革命中没有流很多血,避免了人民的巨大牺牲。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民国时期的“总统府”,现已被建设成中国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这是我国目前最高级别、保存最完好的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
材料二 有学者说,从历史价值和政治价值上来讲,“总统府”要超过北京的故宫。故宫是我国现今保存最完整、建设最辉煌的皇家宫殿,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故宫只是明清封建王朝的标志,而“总统府”则象征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终结。从这个角度来讲,“总统府”的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都不逊于故宫,而且“总统府”以前还曾经是清代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的天宫遗址,这种汇集交融的历史价值也是故宫所不具备的。在此设立博物馆的目的就是为了展示和宣传这些价值。
请回答:
(1)“太平天国的天宫遗址”述说着“人间天国”梦的破灭,从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角度分析其破灭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统府”内“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旧址”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亮点,试从南京临时政府在政治和经济两方面所采取的重大措施来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举近代前期在这里所发生过的反对封建统治的两件重大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方式的代表;农民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依靠自身无法克服等级观念、贪图享受等封建思想。
(2)在此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人们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实行奖励和保护工商业的措施,奖励兴办实业,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3)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此宣告成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