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和Q间的拉力大小为F;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和Q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

A8

B10

C15

D18

正确答案

B,C

解析

解:设PQ两边的车厢数为P和Q,

当机车在东边拉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Pm•a,

当机车在西边拉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Qm•a,

根据以上两式可得,

即两边的车厢的数目可能是2和3,或4和6,或6和9,或8和12,等等,

所以总的车厢的数目可能是5、10、15、20,

所以可能的是BC.

故选:B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t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v2>v1,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

B0~t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

Ct2~t3时间内,小物块受到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作用

D若v1>v2,则小物块回到A处的速度为v2

正确答案

A,D

解析

解:A、由乙图知:物体先向左做匀减速运动,然后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直到速度与传送带相同,做匀速运动.故t1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由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知:Smax=v2t1,故A正确.

B、0-t2时间内,物块相对传送带一直向左运动,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一直向右,大小为f=μmg保持不变.故B错误.

C、t2-t3时间内,小物块相对于传送带静止向右做匀速运动,不受摩擦力.故C错误;

D、若v1>v2,则小物块先减速后反向加速,往返过程对地位移相同;故回到A处的速度仍为v2.故D正确.

故选:A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的布带上有一质量为m=1.0kg的小铁块,它离布带的右端距离为L=0.5m,铁块与布带间动摩擦因数为μ=0.1.现用力从静止开始向左以a0=2m/s2的加速度将布带从铁块下抽出,假设铁块大小不计,铁块不滚动,g取10m/s2

求:(1)将布带从铁块下抽出需要多长时间?

(2)布带对铁块做了多少功?

正确答案

解:(1)设铁块离开带时,相对桌面移动了x的距离,布带移动的距离为L+x,铁块滑动的加速度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

a=μg=1m/s2

根据运动学公式有:L+x=

x=

解得:t==1s    

故将布带从铁块下抽出需要1s.

(2)x==0.5m           

布带对铁块做的功:W=μmgx=0.5J  

故布带对铁块做了0.5J的功.

解析

解:(1)设铁块离开带时,相对桌面移动了x的距离,布带移动的距离为L+x,铁块滑动的加速度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

a=μg=1m/s2

根据运动学公式有:L+x=

x=

解得:t==1s    

故将布带从铁块下抽出需要1s.

(2)x==0.5m           

布带对铁块做的功:W=μmgx=0.5J  

故布带对铁块做了0.5J的功.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a所示为杂技“顶杆”表演,一质量为m1=80kg的成年人站在地面上,肩上扛一质量为m2=5kg的竖直竹竿,竿上有一质量m3=30kg的小孩可看成是质点,竿上的小孩从竿的顶端A恰好下滑到竿的末端B,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b所示,g取10m/s2,求:

(1)竿的长度lAB为多少;

(2)地面上的成人对地的最大压力为多少?

(3)小孩在加速下滑过程中受到摩擦力的冲量大小为多少?

正确答案

解:(1)由速度图象可知竿长为:l==3m;

(2)以杆、小孩和成人整体研究.小孩匀减速下降时,成人对地压力最大,加速度方向向上,系统超重.加速度大小由图象可得:

a1=2 m/s2

则:F=(m1+m2+m3)g+m3a1=1210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成人对地压力为1210N

(3)小孩加速下滑的加速度由图象可得:a2=1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3g-f=m3a

f=m3g-m3a=270N

摩擦力冲量为:If=ft=270×2 Ns=540Ns

答:(1)竿的长度lAB为3m.

(2)地面上的成人对地的最大压力为1210N;

(3)小孩在加速下滑过程中受到摩擦力的冲量大小为540Ns.

解析

解:(1)由速度图象可知竿长为:l==3m;

(2)以杆、小孩和成人整体研究.小孩匀减速下降时,成人对地压力最大,加速度方向向上,系统超重.加速度大小由图象可得:

a1=2 m/s2

则:F=(m1+m2+m3)g+m3a1=1210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成人对地压力为1210N

(3)小孩加速下滑的加速度由图象可得:a2=1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3g-f=m3a

f=m3g-m3a=270N

摩擦力冲量为:If=ft=270×2 Ns=540Ns

答:(1)竿的长度lAB为3m.

(2)地面上的成人对地的最大压力为1210N;

(3)小孩在加速下滑过程中受到摩擦力的冲量大小为540Ns.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水平面上放置一倾角为θ的斜面体A,质量为M,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1,其斜面上静放一质量为m的物块B,A、B间动摩擦因数为μ2(已知μ2>tanθ),如图所示.现将一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在斜面体A上,F的数值由零逐渐增加,当A、B将发生相对滑动时,F不再改变.设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求:

(1)B所受摩擦力的最大值;

(2)水平力F的最大值.

正确答案

解:(1)设最大加速度为a,在水平方向,对B有:

fcosθ-FNsinθ=ma

在竖直方向对B有:

fsinθ+FNcosθ=mg

又有:f=μ2FN

联立得:

(2)由以上各式解得:

把AB看做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μ1(M+m)g=(M+m)a

联立得:

答:(1)B所受摩擦力的最大值为

(2)水平力F的最大值为

解析

解:(1)设最大加速度为a,在水平方向,对B有:

fcosθ-FNsinθ=ma

在竖直方向对B有:

fsinθ+FNcosθ=mg

又有:f=μ2FN

联立得:

(2)由以上各式解得:

把AB看做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μ1(M+m)g=(M+m)a

联立得:

答:(1)B所受摩擦力的最大值为

(2)水平力F的最大值为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中间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相连,在水平外力F1、F2的作用下运动,已知F1<F2,当该运动达到稳定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

A

B

C

D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此时的加速度为:a=

隔离B对B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2-F=ma

根据胡克定律得:F=kx,

解得,弹簧的伸长量:x=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一块质量为M=2kg,长L=1m的匀质木板放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桌面上,初始时速度为零.板的最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1kg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小物块上连接一根足够长的水平轻质细绳,细绳跨过位于桌面边缘的定滑轮(细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计,木板与滑轮之间距离足够长,g=10m/s2).

(1)若木板被固定,某人以恒力F=4N向下拉绳,则小木块滑离木板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2)若木板不固定,某人仍以恒力F=4N向下拉绳,则小木块滑离木板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3)若人以恒定速度v1=1m/s向下匀速拉绳,同时给木板一个v2=0.5m/s水平向左的初速度,则木块滑离木板所用的时间又是多少?

正确答案

解:(1)对小物块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受到的合力F=μmg=ma

可得:a=2m/s2

运动学公式s= 

 可得t1=ls

(2)对小物块、木板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m:F-μmg=ma1

对M:μmg=Ma2         

可得:a1=2m/s2,a2=1m/s2

物块的位移s1=a1t2,木板的位移s2=a2t2

m相对于M向右运动,

所以s1-s2=L  

由以上三式可得t=s  

(3)若人以恒定速度v1=1m/s向下匀速拉绳,木板向左做匀减速运动,

对M而言,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3

可得:a3=1m/s2,方向向右,

物块m向右匀速运动,其位移为x3=v1t   

木板向左的位移为x4=v2t-a3t2m和M沿相反方向运动,

所以得x3+x4=L 

由以上三式可得t=1s 

答:(1)若木板被固定,某人以恒力F=4N向下拉绳,则小木块滑离木板所需要的时间是1s;

(2)若木板不固定,某人仍以恒力F=4N向下拉绳,则小木块滑离木板所需要的时间是s;

(3)木块滑离木板所用的时间是1s.

解析

解:(1)对小物块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受到的合力F=μmg=ma

可得:a=2m/s2

运动学公式s= 

 可得t1=ls

(2)对小物块、木板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m:F-μmg=ma1

对M:μmg=Ma2         

可得:a1=2m/s2,a2=1m/s2

物块的位移s1=a1t2,木板的位移s2=a2t2

m相对于M向右运动,

所以s1-s2=L  

由以上三式可得t=s  

(3)若人以恒定速度v1=1m/s向下匀速拉绳,木板向左做匀减速运动,

对M而言,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3

可得:a3=1m/s2,方向向右,

物块m向右匀速运动,其位移为x3=v1t   

木板向左的位移为x4=v2t-a3t2m和M沿相反方向运动,

所以得x3+x4=L 

由以上三式可得t=1s 

答:(1)若木板被固定,某人以恒力F=4N向下拉绳,则小木块滑离木板所需要的时间是1s;

(2)若木板不固定,某人仍以恒力F=4N向下拉绳,则小木块滑离木板所需要的时间是s;

(3)木块滑离木板所用的时间是1s.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所示,一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斜面上放置一质量不计的柔软薄纸带.现将质量为M=2kg的A物体和质量m=1kg的B物体轻放在纸带上.两物体可视为质点,物体初始位置数据如图,A、B与纸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A=0.5、μB=0.8(sin37°=0.6,cos37°=0.8,g取10m/s2).则(  )

A物体A离开纸带前匀加速下滑,物体B静止不动

B物体A离开纸带后匀速下滑,物体B匀加速下滑

C两物体同时由静止释放后,A物体滑离纸带需要的时间是0.8s

D两物体同时由静止释放后,B物体经1.8s到达水平面上

正确答案

A,C,D

解析

解:A、对A分析,因为mAgsin53°>μAmAgcos53°,知A的加速度a==5m/s2.A离开纸带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对B、mBgsin37°<μBmBgcos37°,知B能保持纸带相对静止,因为A对纸带的最大摩擦力大于B重力沿斜面方向上的分力,则物体B能保持静止.故A正确,B错误.

C、两物体同时静止释放,在A滑离纸带前,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与纸带处于静止,根据,解得t=,知A物体滑离纸带所需的时间为0.8s.故C正确.

D、当A物体滑离纸带后,B物体与纸带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gisn37°=6m/s2.则,解得,则B物体到达水平面的时间t=0.8+1s=1.8s.故D正确.

故选ACD.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一物体受到两个互相垂直的外力作用,已知F1=3N,F2=4N,物体在这两个力作用下获得的加速度为5m/s2,那么物体的质量为______kg,由F1和F2单独作用时,各自产生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______m/s2______m/s2

正确答案

1

3

4

解析

解: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物体所受的合力

则物体的质量m=

F1单独作用时的加速度,F2单独作用时的加速度

故答案为:1,3,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个物体,受到F1=4N的力,产生a1=2m/s2的加速度,要使它产生a2=3m/s2的加速度,需要施加多大的作用力?

正确答案

解:物体的质量:m===2kg,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作用力:

F2=ma2=2×3=6N;

答:需要施加的作用力为6N.

解析

解:物体的质量:m===2kg,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作用力:

F2=ma2=2×3=6N;

答:需要施加的作用力为6N.

下一知识点 : 力学单位制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牛顿第二定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