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2015秋•萍乡期中)质量为m=4kg的小物块靜止于水平地面上的A点,现用F=1ON的水平恒力拉动物块,一段时间后在B点撤去水平力的作用,物块继续滑动一段位移最终停在C点.已知A、C两点相距x=20m.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取10m/s2,求:

①A、B间的距离x1

②撤去力F后物块继续滑行的时间t.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取小物块为研究对象,从A到B过程的整个运动过程中有拉力与摩擦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有:

Fx1-fx=0

其中:f=μmg

联立解得:x1=16m;

(2)对A到C过程运用动能定理,有:Fx1-μmg

代入数据解得:v=4m/s

C到B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ma′,

解得:a′=μg=2m/s2

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有:v=a′t,

代入数据解得:t=2s;

答:(l)A、B间的距离x1为16m;

(2)撤去力F后物块继续滑动的时间t为2s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设木块与水平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块原来静止在冰面上,一大小等于重力的水平拉力F作用于木块,ts后撤去F,则物块还能运动的时间为______s.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加速过程,受拉力、重力、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f=ma

其中:F=G,f=μG

解得:a=g(1-μ)

减速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ma′

解得:

a′=-μg

根据速度公式,有:

0=at+a′t′

解得:

t′=

故答案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工人在推一台割草机,其推力F=100N,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30°.

(1)画出100N的推力的水平和竖直分力;

(2)若割草机重300N,则割草机对地面向下的作用力是多少?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如右图所示.

(2)由三角知识,则有:推力向下的分力为:F1=Fsin 30°=100×=50 N

对地的作用力为:F=F1+mg=50+300=350 N;

答:(1)如上图所示;

(2)则它作用在地面上向下的力是350 N.

解析

解:(1)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如右图所示.

(2)由三角知识,则有:推力向下的分力为:F1=Fsin 30°=100×=50 N

对地的作用力为:F=F1+mg=50+300=350 N;

答:(1)如上图所示;

(2)则它作用在地面上向下的力是350 N.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甲所示,光滑水平面上停放着一辆上表面粗糙的平板车,质量为M,一质量m的铁块以水平初速度v0滑到小车上,两物体开始运动,它们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t0是滑块在车上运动的时间),则可以断定(  )

A铁块最终能与小车达到相对静止

B铁块与小车的质量之比m:M=1:2

C铁块与小车表面的动摩擦因数μ=

D平板车上表面的长度为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由图象可知,滑块运动到平板车最右端时,速度大于平板车的速度,所以滑块将做平抛运动离开平板车,故A错误;

B、根据图线知,铁块的加速度大小a1=.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2=,知铁块与小车的加速度之比为1: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铁块的加速度a1=,小车的加速度a2=,则铁块与小车的质量之比m:M=1:1.故B错误;

C、铁块的加速度a1=,又a1=,则,故C正确;

D、铁块的位移x1=,小车的位移x2= 

则小车的长度L=v0t0-v0t0=v0t0,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质量m=10kg的物体,在F=40N的水平向左的力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从静止开始运动.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30N.在开始运动后的第5s末撤去水平力F,求:

(1)物体在撤去F之前的加速度和位移大小?

(2)撤去F之后的加速度和位移大小?(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解:(1)物体在撤去F之前,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

代入数据解得:a=1m/s2

位移:x=at2=m=12.5m;

(2)撤去F时的速度 v=at=5m/s

撤去拉力后,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

代入数据解得:a′=3m/s2

撤去水平力后,物体的运动位移 x′==m≈4.17m

答:

(1)物体在撤去F之前的加速度是1m/s2,位移大小是12.5m.

(2)撤去F之后的加速度是3m/s2,位移大小是4.17m.

解析

解:(1)物体在撤去F之前,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

代入数据解得:a=1m/s2

位移:x=at2=m=12.5m;

(2)撤去F时的速度 v=at=5m/s

撤去拉力后,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

代入数据解得:a′=3m/s2

撤去水平力后,物体的运动位移 x′==m≈4.17m

答:

(1)物体在撤去F之前的加速度是1m/s2,位移大小是12.5m.

(2)撤去F之后的加速度是3m/s2,位移大小是4.17m.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如图1固定光滑细杆与地面成一定倾角,在杆上套有一个光滑小环,小环在沿杆方向的推力F作用下向上运动,推力F与小环速度v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2、3所示,则小环的质量为m=______kg;细杆与地面间的倾角为α=______

正确答案

1

30°

解析

解:将F-t图与v-t图对照可以得到:当推力F=5.5N时,物体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时F-mg sinα=ma…①;

当推力F=5N时,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推力F=mg sinα…②.

再由v-t图得到匀加速时加速度的大小为:a=…③.

将①②③联立解得:m=1kg,α=30°.

故答案为:1,30°.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冰雪节上,不少游客都要去体验一次雪滑梯.在一个倾斜的长冰道上方,游客排成一队,每隔1s有一个游客从静止开始往下滑.一记者对着冰道拍下一张照片,照片上有甲乙丙丁四个游客,如图所示.根据比例可推算出甲乙、乙丙间的距离分别为l1=11.5m、l2=16.5m.(不计一切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冰道倾角θ;

(2)拍照时丁的速度大小;

(3)拍照时,甲上方正在下滑的游客人数(要求有具体计算过程).

正确答案

解:(1)根据△x=aT2得:

l2-l1=aT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sinθ=ma

可得:sinθ=0.5

即θ=30°

(2)乙的速度:v===14m/s;

丁的速度:

v=v+a•2T=14+5×2=24m/s;

(3)甲的速度v=v-aT=14-5=9m/s;

甲已下滑时间t===1.8s;

所以在冰道上,甲上方只有一个游客正在下滑;

答:(1)冰道倾角θ为30°;

(2)拍照时丁的速度大小为24m/s;

(3)拍照时,甲上方正在下滑的游客人数1人.

解析

解:(1)根据△x=aT2得:

l2-l1=aT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sinθ=ma

可得:sinθ=0.5

即θ=30°

(2)乙的速度:v===14m/s;

丁的速度:

v=v+a•2T=14+5×2=24m/s;

(3)甲的速度v=v-aT=14-5=9m/s;

甲已下滑时间t===1.8s;

所以在冰道上,甲上方只有一个游客正在下滑;

答:(1)冰道倾角θ为30°;

(2)拍照时丁的速度大小为24m/s;

(3)拍照时,甲上方正在下滑的游客人数1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倾角为θ=37°的粗糙斜面顶端有一质点A自静止开始下滑,质点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同时另一质点B自静止开始由斜面底端向左以恒定加速度沿a沿光滑水平面运动,A滑下后能沿斜面底部的光滑小圆弧平稳地朝B追去,为使A能追上B,B的加速度最大值是多少?(g取=10m/s2)

正确答案

解:A滑到底端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在B的速度小于A之前,两者距离越来越小,若速度相等直线未追上B,速度相等后不会追上,因为AB距离又越来越大,可知A要追上B,则追上B时的速度必大于等于B的速度.

设A滑到底端的速度为vA,滑到底端的时间为t1,A追上B所用的时间为t.临界情况为当B的加速度最大时,此时A追上B时,两者速度恰好相等.

速度相等时,根据平均速度公式,B的位移:

xB=

A做匀速运动的位移:

xA=vA(t-t1),

A追上B时,有xB=xA,即:

解得:

A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又:

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答:为使A追上B,B的加速度的最大值为1m/s2

解析

解:A滑到底端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在B的速度小于A之前,两者距离越来越小,若速度相等直线未追上B,速度相等后不会追上,因为AB距离又越来越大,可知A要追上B,则追上B时的速度必大于等于B的速度.

设A滑到底端的速度为vA,滑到底端的时间为t1,A追上B所用的时间为t.临界情况为当B的加速度最大时,此时A追上B时,两者速度恰好相等.

速度相等时,根据平均速度公式,B的位移:

xB=

A做匀速运动的位移:

xA=vA(t-t1),

A追上B时,有xB=xA,即:

解得:

A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又:

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答:为使A追上B,B的加速度的最大值为1m/s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电梯以a=2g从静止由地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电梯内有一用细绳悬挂的小球,小球距电梯的地板2m,电梯向上运动了2s绳突然断裂.求小球再经过多长时间落到电梯的地板上?从绳子断裂到小球落到地板上,小球相对地面高度变化了多少?

正确答案

解:绳子断裂时,小球的速度v0=at=2×10×2m/s=40m/s,方向竖直向上.

设经过t时间小球落到地板上.则有:

=2m

代入数据解得:t=0.365s.

在此过程中,小球上升的位移为:=13.93m.

答:小球再经过0.365s时间落到电梯的地板上,从绳子断裂到小球落到地板上,小球相对地面高度变化了13.93m.

解析

解:绳子断裂时,小球的速度v0=at=2×10×2m/s=40m/s,方向竖直向上.

设经过t时间小球落到地板上.则有:

=2m

代入数据解得:t=0.365s.

在此过程中,小球上升的位移为:=13.93m.

答:小球再经过0.365s时间落到电梯的地板上,从绳子断裂到小球落到地板上,小球相对地面高度变化了13.93m.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一根轻绳跨过定滑轮,两端分别系着质量为m1、m2的小物块,m1放在地面上,m2离地面有一定高度.当m2的质量发生变化时,m1上升的加速度a的大小也将随之变化.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图中能正确反映a与m2关系的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当m2≤m1时,m1仍处于静止状态,没有加速度.当m2>m1时,m1有向上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m1:T-m1g=m1a

对m2:m2g-T=m2a

联立得:a=

根据数学知识得知,当m2>>m1时,a→g.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下一知识点 : 力学单位制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牛顿第二定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