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朝田亩制度》
- 共338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个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哪些方案反映了时代潮流?三个方案共同的进步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中孙中山以什么为借鉴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言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以上三种方案的实践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材料一、二是农民阶级提出的救国方案;材料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救国方案——三民主义。其中《资政新篇》和三民主义顺应了时代潮流。共同的进步意义是都体现了反封建精神。
(2)孙中山借鉴欧美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导致的即将到来的社会革命而提出。
(3)①《天朝田亩制度》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根本无法实行。②《资政新篇》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而是迫于当时形势提出,根本没有实行。③在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下,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三民主义在实践中受挫。
(23分)平均主义是指要求平均分享一切社会财富的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个体经济是封建宗法家长制的基础,平均主义是宗法家长制的产物。
——董楚平《论农民战争的平均主义与特权主义》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论语·季氏》
材料二:平均主义是农民民主主义的思想核心,是农民革命的巨大推动力……“等贵贱,均贫富”调动了千百万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卷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狂飙。
——漆侠《读〈李自成〉——论农民的革命民主主义》
材料三:……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以后,播种面积已经扩大到30%、40%甚至50%。为什么有这种“冲昏头脑”的功效呢?这是因为农民在单独劳动的时候本来是没有什么力量的,而他们把自己的农具集合起来组织了集体农庄的时候,就变成了极大的力量了。
——(1929年)斯大林《论苏联土地政策的几个问题》
材料四:
苏联历年谷物产量统计表(部分)
——据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
请回答:
(1)概括提炼材料一中农民平均主义思想产生的根源。(4分)
(2)请运用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观点。(2分)并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关联。(4分)
(3)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斯大林关于“集体农庄”的说法是否合理?结合史实说明理由(言之成理,均可得分)。(5分)此后苏联在农业政策方面进行了哪些改革?(2分)
(4)例举苏联农业政策模式对我国哪些农业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4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业政策领域出台了哪项重大改革措施?(2分)
正确答案
(1)根源:小农经济(个体经济);宗法制;儒家思想(均贫富思想)。(每点2分,任答2点得满分4分)
(2)史实:《天朝田亩制度》的提出大大鼓舞了农民阶级参加反清起义。(2分)
关联:鸦片战争后,中国被逐步卷入世界市场,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解体。(2分)农民、手工业者破产,阶级矛盾激化,推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2分)
(3)【本问从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作答均可得分。只做判断不说理不得分】
不合理。(1分)理由:①斯大林推动农业集体化,是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重工业。(2分)②集体化降低了农民生产积极性。(2分)
合理。(1分)理由:①集约经营优于分散生产;②农业发展为工业化腾飞奠定基础;③从材料四来看农业产量有所增长。(每点2分,任答2点得满分4分)
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2分)
(4)影响:三大改造中的农业合作化(或农业集体化);(2分)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改革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试题分析:(1)根源: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来概括,所以从材料一中的“个体经济”、“平均主义是宗法家长制的产物”、“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以及第二段材料的出处“《论语·季氏》”可以知道根源有
小农经济(个体经济);宗法制;儒家思想(均贫富思想)。
(2)史实:由于材料二中体现的是农民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均贫富”、“平均主义”,所以最能体现这个思想的相关史实是《天朝田亩制度》的提出,大大鼓舞了农民阶级参加反清起义。关联:需要考虑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即鸦片战争后,中国被逐步卷入世界市场,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解体。这导致了农民、手工业者破产,阶级矛盾激化,从而推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
(3)材料三中斯大林关于集体农庄的说法是“有这种‘冲昏头脑’的功效”,也就是说集体农庄效果显著。这种说法是否合理需要结合材料三、四来判断。根据材料三中“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以后,播种面积已经扩大到30%、40%甚至50%”和材料四中“苏联历年谷物产量统计表”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无论回答合理还是不合理,都是符合要求的,关键是要将材料中的信息与自己的判断正确结合起来。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斯大林之后,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均涉及到了农业方面。
(4)影响:苏联农业政策模式是强调农业生产公有化性质和较大规模,对我国农业政策产生的重大影响体现在三大改造中的农业合作化(或农业集体化)和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改革措施:需要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来考虑,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早在1958年为纪念建国十周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树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年,由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研究浮雕图片所需要的史料题材。经过精心挑选确定了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请根据下面五幅浮雕图片回答问题。
(1) 图一、二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是什么?(2分)
(2) 图二、五这二幅图所反映出的两支军队的最终建国理想分别是什么?(4分)
(3) 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有何影响?(5分)
(4)根据图四、五提供的信息,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分别是谁? (2分)
(5)图五反映的史实是什么?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2分)
正确答案
(1)名称:金田起义 武昌起义(2分)
(2)理想:图二军队的理想是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图五军队的理想是建立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国家。(4分)
(3)事件:五四运动;(1分)
影响: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为中共成立奠定基础。(4分)
(4)斗争对象:抗日战争时期的日本帝国主义;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反动派。(2分)
(5)史实:渡江作战(1分) 影响: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1分)
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据(美)费正清《观察中国》
问题:
(1)为实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梦想,中国近代各阶级做出了哪些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提高农民地位,中国近、现代各阶级揣摩了哪些纲领和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49年以来,中国参加了哪些国际组织,见证了“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
(2)农民阶级:《天朝天亩制度》。
资产阶级:平均地权。
无产阶级: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重返联合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等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民国时期的“总统府”,现已被建设成中国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这是我国目前最高级别、保存最完好的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
材料二 有学者说,从历史价值和政治价值上来讲,“总统府”要超过北京的故宫。故宫是我国现今保存最完整、建设最辉煌的皇家宫殿,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故宫只是明清封建王朝的标志,而“总统府”则象征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终结。从这个角度来讲,“总统府”的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都不逊于故宫,而且“总统府”以前还曾经是清代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的天宫遗址,这种汇集交融的历史价值也是故宫所不具备的。在此设立博物馆的目的就是为了展示和宣传这些价值。
材料三 史料研习、理论指导、问题研讨和社会调查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进程。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它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1)近代史上,太平天国政权、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在这里颁布过哪两部体现历史发展方向的著名文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举近代史上在这里所发生过的反对或摧毁封建统治的三件重大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彻底完成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3,请回答:(答案直接从文中的语句中摘录)
①文中属于原始史料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属于史料解释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文中属干历史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资政新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1853年,太平天国在此定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1912年,中华民国在此宣告成立;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3)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4)①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②即实行责任内阁制。 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