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 共38题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CH3CH2OH中含有三种氢,CH3OCH3 结构对称,只含有一种氢,故可用核磁共振氢谱区分CH3CH2OH和CH3OCH3 ,所以A错误;
B.苯酚与溴水反应中溴水要褪色且产生白色沉淀,而2,4-已二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溴水要褪色,而甲苯与溴水不反应,所以B 正确;
C、在室温下,丙三醇极易溶于水,苯酚室温下微溶于水,卤代烃均不溶于水;所以在水中的溶解度:甘油>苯酚>溴乙烷;所以C 正确;
D.两种二肽互为同分异构,水解产物可能是相同的氨基酸,如一分子甘氨酸和一分子丙氨酸形成的二肽中有两种构成方式,但二肽水解时的产物相同,所以D正确
考查方向
通过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别方法、溶解性和同分异构体和水解产物的结构特点,考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解题思路
A.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特征峰的数目反映了有机分子中氢原子化学环境的种类;不同特征峰的强度比(及特征峰的高度比)反映了不同化学环境氢原子的数目比。可以根据不同氢原子化学环境的种类和不同化学环境氢原子的数目来判断有机物的结构。
B.苯酚与溴水反应,溴水褪色产生白色沉淀,烯烃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甲苯与溴水不反应;
C、丙三醇极易溶于水,苯酚室温下微溶于水,卤代烃均不溶于水;
D.两种二肽互为同分异构,水解产物可能是相同的氨基酸,如一分子甘氨酸和一分子丙氨酸形成的二肽中有两种构成方式,但二肽水解时的产物相同。
易错点
A.易将氢原子化学环境的种类和不同化学环境氢原子的数目比观察和判断错误;
B.苯酚与溴水反应中溴水要褪色且产生白色沉淀,而2,4-已二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溴水要褪色,而甲苯与溴水不反应。
D.两种二肽互为同分异构,水解产物可能是相同的氨基酸,如一分子甘氨酸和一分子丙氨酸形成的二肽中有两种构成方式,但二肽水解时的产物相同。
知识点
49.下列关于克隆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植物组织培养的整个过程中,脱分化发生细胞分裂,再分化发生细胞分化。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结合知识分析选项,作出判断
易错点
分裂和分化时期
知识点
科研人员对温室大棚内栽种的某种植物进行了相关研究:甲图表示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叶龄的关系,A点表示幼叶成折叠状,B点表示叶片成熟并充分展开。乙图曲线1、2分别表示植物的实际光合量和净光合量。丙图表示自然种植的大棚和人工一次性施加CO2的大棚内该植物光合速率曲线。根据上述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55.由甲图分析:新形成的嫩叶相对光合速率较低,从光反应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和受光面积小导致吸收光能少。其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的用途:一是将水分解成 ,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下形成 。
56.由乙图分析:最有利于积累有机物的温度是_______ ;假如植物生活在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的环境中,则在温度达到_______ 时,植物就不能生长。
57.由丙图分析:
①7-8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此时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结构有 。
②分析两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可知:人工施加CO2的最佳时间是 时,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 。
正确答案
光合色素含量少 O2和[H] ATP
解析
由甲图可知:新形成的嫩叶相对光合速率较低,从光反应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光合色素含量少和受光面积小导致吸收光能少。其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的用途:一是将水分解成O2和[H],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下形成ATP。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解题思路
结合知识分析题干完成
易错点
原因分析
正确答案
25℃ 35℃
解析
由乙图分析:最有利于积累有机物,也就是净光合作用最大,其的温度是25℃;假如植物生活在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的环境中,植物能生长必须12h实际光合量大于24h呼吸消耗量,在35℃时,实际光合量(40×12)-呼吸消耗量[(40-20)×24]=0,植物就不能生长。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题思路
结合知识分析题干完成
易错点
积累量
正确答案
①光照强度 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少一个不得分)
② 8 人工施加二氧化碳后有机物的增加量
解析
由丙图分析:
①7-8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此时叶肉细胞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有氧呼吸,细胞内产生ATP的结构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②分析两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可知:从8h自然种植的大棚和人工一次性施加CO2的大棚内该植物光合速率曲线出现差异,所以人工施加CO2的最佳时间是8时,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人工施加二氧化碳后有机物的增加量。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结合知识分析题干完成
易错点
阴影面积的意义
茶一般以茶树的顶芽和幼叶制成。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61.采茶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随着采摘批次的增加,新梢的数量大大增加,从激素调节的角度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
62.茶树常采用扦插繁殖。研究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三十烷醇(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茶树插条生根的影响,完成了一组预实验,结果如图。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 ;从图中所示知道,此实验的对照有两大类:一是用___ 处理插条,作为空白对照;二是用 处理插条进行相互对照。
②从预实验的结果可知,三十烷醇浓度为15 ppm时对茶树插条生根具有_______ (填“抑制”、“促进”)作用。
③ 若要探究三十烷醇促进茶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还应增设实验组,从图中数据判断,三十烷醇浓度的取值应设在________ppm。
④ 用三十烷醇处理茶树插条比较简便的方法有沾蘸法和浸泡法。与沾蘸法相比,浸泡法所用的浓度 ,所需处理时间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除了顶端优势,促进了侧芽的生长发育
解析
随着采摘批次的增加,新梢的数量大大增加,是由于解除了顶端优势,促进了侧芽的生长发育。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解除顶端优势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
解题思路
结合知识分析题干完成
易错点
原因分析
正确答案
① 三十烷醇的浓度 三十烷醇浓度为0(或蒸馏水) 不同浓度的三十烷醇溶液
② 促进
③ 8~15
④ 较低 较长
解析
由图可知,自变量是三十烷醇的浓度,空白对照用三十烷醇浓度为0(或蒸馏水)处理插条,用不同浓度的三十烷醇溶液处理插条进行相互对照。三十烷醇浓度为0时,生根数为18.5,三十烷醇浓度为15 ppm时,生根数为23.0,所以此时浓度为促进作用;探究三十烷醇促进茶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三十烷醇浓度的取值应设在8-15ppm。与沾蘸法相比,浸泡法所用的浓度较低,所需处理时间较长。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植物生长调节剂,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
解题思路
结合知识分析题干完成
易错点
空白对照
7.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
①石油分馏得到汽油
②煤通过干馏获得焦炭
③用铝土矿冶炼铝
④用海带提取碘单质
⑤空气液化
⑥白酒变酸
⑦粉尘爆炸
⑧干冰气化
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互变
⑩氯化钠溶液通电后导电
⑪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⑫新制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正确答案
解析
①石油分馏得到汽油,利用沸点不同,加以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②煤通过干馏获得焦炭,干馏是在高温条件下反应,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③用铝土矿冶炼铝,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④用海带提取碘单质,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⑤空气液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⑥白酒变酸,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⑦粉尘爆炸,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⑧干冰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互变,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⑩氯化钠溶液通电后导电,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⑪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⑫新制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属于物理变化的有①、⑤、⑧、⑩、⑾共计5个。
故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易错点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难度不大.要注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