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 共48题
21.2008年2月,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苏州等8个市作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首批试点市。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④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8.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礼仪早已融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近年来,“重智轻德”的教育使孩子成长失范的现象屡见不鲜。日前,《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正式出台,并从今年春季开学起全面推行,这是全国首个未成年人文明礼仪规范。《规范》对不同阶段的未成年人提出“仪表之礼”等八项礼仪要求,切实开展“入学仪式”等四项仪式,在全省1700万名未成年人中推进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规范》强调“践礼修德,从小抓起”,融入了“爱、善、诚、勤、俭、美”六种理念,最大特点就是注重从生活细节入手,让未成年人易懂易学易做,每一礼都区分了年龄段,循序渐进、设置科学贴近生活实际,并强调将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落到学校、家庭、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
(1)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加强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教育的依据及意义。
(2)分析江苏省上述举措与要求所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辩证法思考。
正确答案
(1)
①文化环境、文化活动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地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音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加强礼仪规范教育,有利于塑造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加强礼仪规范教育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立德树人,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加强文明礼仪规范教育有利于培养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历史唯物主义: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任由礼仪失范现象蔓延,会败坏社会风气,故要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和发展正确的社会意识。
②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加强文明礼仪规范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升未成年人素质,培育现代公民。
唯物辩证法:
①掌握系统优化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文明礼仪养成教育需要从学校、家庭、社会实践各个环节着手。
②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两边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践礼修德,要从小抓起,从生活细节入手。
③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要坚持具体问题具。礼仪教育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循序渐进。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9.加强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某校高三学生在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收集到一组信息,并进行了交流。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组 无抵押无担保,道德信誉彰显有形价值
安徽省通过创新“道德信贷”举措,建立健全激励崇德向善的长效机制,传递好人好报的正能量。道德信贷的最大特点是无担保、无抵押,靠个人道德诚信立本,让道德文明变成“真金白银”。道德信贷的重心在于精神与物质“两富”的结合,通过道德量化评价体系的构建,引导人们树立“道德是一个人最大资本”的理念。道德信贷把道德品质纳入信贷范畴,让道德模范和“中国好人”名利双收,探索道德与经济互相推进。
(1)结合第一组观点,分析“道德信贷”所产生的文化影响。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评析“道德信誉彰显有形价值”观点的合理性。
第二组 “走基层”特别节目,倾听百姓心声
中央电视台在2013年国庆和2014年春节“走基层”特别节目中分别推出,“爱国让你想起什么”和“家风是什么”的特别调查,引发社会的广泛热议。倾听百姓心声,寻找中国人“国”与“家”的精神支柱。
(2)如果你接受央视记者的采访,请分别表达你的一个心声,并阐述其中蕴含的唯物论或认识论道理。
正确答案
(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影响人并塑造着人。道德信贷让人富了精神鼓了腰包,名利双收,传递出好人好报的正能量,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崇德向善,投身到积德行善事业中来。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创新道德信贷举措,探索道德与经济互相推进,既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能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健全激励崇德向善的长效机制,在全社会营造见贤思齐、好人好报的社会氛围,对社会风气起到正向引导作用。
道德信贷帮助生活困难的“好人”,既能发展生产,促进就业,增加收入;又能改善生活状况,提高消费水平,实现共同富裕,体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道德本身是一种无形资产,而道德信贷探索出道德与经济互相推进,以良好的信誉形象优先获得银行贷款,增强生产能力,提高生活水平,从而彰显出有形的价值。
(2)示例:略。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9.2014年9月9日,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习近平指出,这些古诗词都好。应该把这些经典从小就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
材料二 有媒体载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在践行》强调,我们必须熟悉当代青少年的特点,离他们生活近些、再近些,用他们的语言和形式,循序渐进,教化于无形。必须警惕把道德教育的目标设定过高、离生活太远。必须防止道德教育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让古诗词成为学生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说明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应如何正确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3)结合上述材料,就反对“去中国化”拟定两条公益广告阋,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正确答案
(1)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和 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而 发展。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
①尊重客观规律,防止道德教育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考虑青少年学生的实际情况。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用青少年熟悉的语言和形式,循序渐进,数化于无形。
(3)答案示例:诵读经典义化,传承中华文明;延续文化血脉,传承文化基因;传承传统文化。 共铸民族之魂;诵读中华经典,放飞巾圈梦想。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4.《陋室铭》中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说明文化交往受( )的影响。
①道德水准
②文化程度
③经济利益
④地理环境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5.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②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③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4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内容。
正确答案
①网络等数字化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传统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加强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和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
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是影响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
解析
略
知识点
21.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打动了全国各族观众,抒发亲情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演变成全方位的“去哪儿体”,人们开出了长长的去哪儿了清单,有戏谑,有吐槽,有感伤,更有真真切切的疑问。这说明()
①贴近现实生活的文化作品更能唤起人们的共鸣
②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
③各民族文化逐步走向趋同,中华民族认同感增强
④大众传媒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39.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内容。
正确答案
①网络等数字化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传统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加强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和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
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是影响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
解析
略
知识点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继党的十八大和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倡导全民阅读”之后,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2015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时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感受:“书籍和阅读可以说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一种财富,可以说终身受益。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我们国家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
而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
(1)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谈谈上述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据此有人认为,实现人生价值就要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离开实践都是空谈,读书无关紧要。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评析该观点。
正确答案
(1)①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③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2)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实现人生价值要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②实现人生价值要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要利用好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坚定理想信念,读书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更好实现人生价值提供条件。③实现人生价值,既要投身实践,又要重视读书。
解析
略。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