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典城邦的兴起
- 共263题
雅典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发源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除这种困扰。”
材料二 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如果他们交不起地租,那么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作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流行到梭伦之时为止。梭伦第一个成为人民的领袖。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三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只大盾,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梭伦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梭伦改革以前的雅典社会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三,你怎样理解梭伦是雅典“第一个成为人民的领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贵族寡头政治;财产贫富不均;平民大量沦为债务奴隶;社会矛盾激化。
(2)废除债务奴隶制,使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摆脱了沦为奴隶的厄运;梭伦的“折中”原则决定了民主化改革不彻底,政权并未完全转移到雅典人民手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把持了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它拥有非常广泛的权力,包括有权选举和制裁执政官。议员为终身任职,执政官卸任后自动成为议员。
材料二 公民大会是古希腊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它由原来的部落成员大会转化而来。公民大会由城邦中的成年男性公民组成,负责处理城邦的立法、选举、宣战、媾和等重大事务,但在初期实际上成为贵族政治的附属品。
材料三 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构,是雅典公民讨论战争、媾和及选举等重大事务的场所。一切成年的雅典男性公民皆有权参加公民大会。但是,只有前三个等级的成员才享有被选举权,属于最低等级的人不得竞选各级职官。
材料四 四百人会议由雅典的四个部落各选100名代表组成,为公民大会拟定议程,准备和审议公民大会的议案。前三个等级的公民都可以当选。
(1)综合材料一、二,说明长老会议与公民大会的关系及其反映的本质问题。
(2)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梭伦改革的什么措施?这些措施对长老会议的职能产生什么影响?
(3)综合材料三、四,说明梭伦改革的意义和局限性。
正确答案
(1 )长老会议把持了国家的大部分权力, 使公民大会形同虚设,实际没有掌握权力。本质上 反映出贵族专权、平民无权的贵族政治。
(2 )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的地位,设立 “四百人会议”。以上两个机构的地位恢复或创设,取代了长老会议的部分职能,削弱了其权力。
(3 )意义:打破了贵族对国家权力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局限性: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贵族仍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雅典的最高行政长官是执政官,全部从贵族中选出,最初设立3名,主管宗教、战争和行政事务,任期10年。后来又增添了6名司法执政官,9名执政官任期缩短为1年。
材料二 雅典城附近的土地多石、缺水,收成非常有限。平民在自己的小块土地上辛勤耕作,却常常食不果腹。走投无路的农民被迫向贵族借种子、工具或口粮,为此,不得不将 土地或人身抵押给债主,在田间立起石碑作为土地抵押的标记。若欠债的农民不能按期还债,土地便归债权人所有,失去土地的农民变成替贵族种地的雇农,必须将土地收成的5/6 交给地主。当时人身抵押十分流行,无地的农民只有人身这一最后的“财产”可以支配。一旦无力交纳地租,农夫本人及其妻子、儿女就会被债主捉去抵债,要么在债主家中服劳役,要么被卖到国外当奴隶。
材料三
橄榄油出口
材料四 在雅典的中心广场上,只见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双手不住地擂打着自己的胸部,招来许多围观的百姓。这时,他就会对着人群大声朗读他的诗篇:“啊,我们的萨拉米斯,她是多么美丽,又多么使我们留恋,让我们向萨拉米斯进军,我们要为收复这座海岛而战,我们要雪洗雅典人身上的奇耻大辱……”
(1)若农民的债务不能按期还清,他的命运将会如何?
(2)综合材料一、二,判断当时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图片反映了当时雅典怎样的经济状况?请从地理的角度,分析该图片反映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从政治、历史的角度,分析该图片反映现象所产生的影响。
(4)材料四的“疯诗人”是谁?他的举动产生了什么影响?你认为“疯诗人”后来成为人民领袖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 )无力偿还债务的农民,一是沦为“六一汉”;二是沦为债务奴隶或被卖到国外当奴隶。
(2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是当时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
(3 )经济状况:对外贸易发达。主要原因:雅典海岸线曲折,为对外贸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影响: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新兴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并发展,他们在政治上要求分享政治权利,反对旧贵族的政治专权,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从而推动了梭伦改革的进行。
(4 )梭伦。影响:鼓动了雅典公民的爱国精神,受到大众的拥护。原因:梭伦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振兴城邦的远大政治理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荷马时代”(约公元前11-前9世纪),阿提卡居民分属4个部落,每个部落包括3个胞族,每个胞族包括30个父系氏族。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管理机构,彼此互不相属,长期纷争不休。到“荷马时代”末期,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氏族内部的阶级分化进一步加剧。由于多利亚人南侵,迈锡尼各部的一些居民为躲避战乱纷纷逃至雅典居住,他们成为氏族之外的居民。由于居民混乱,原有的氏族管理机构失灵。为适应这种新形势的需要,便出现了 传说中的提修斯改革,其主要内容:一是在雅典设立中央议事会,把各部落的重大事务收归起来管理;二是把阿提卡自由居民分为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个等级,并规定唯有贵族才有担任公职的权力。通过改革,氏族部落管理机构正式发展成为贵族独占的国家机构。
——《(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齐涛主编)
材料二 从氏族部落废墟上产生的雅典国家,氏族贵族垄断了一切主要官职。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国家机构有执政官、贵族会议和公民大会。执政官最初为终身任职,后改为十年一任,执政官全部由贵族中产生,任职期满后进入贵族会议。贵族会议实际上是最高权力机构,有权决定国家大事,并掌握最高审判权、推荐和制裁执政官。公民大会是由能自备武装出征的平民组成,它只有从贵族中选举官员的权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不起实际作用。
——《世界上古中古史》(朱寰主编)
(1)荷马时代的雅典处于怎样的社会形态?史学家普遍认为提修斯改革促进了雅典城邦国家的初步形成,依据是什么?
(2)公元前8世纪以后的雅典政治体制的特点是什么?说明依据。由此对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及政局带来怎样的影响?
正确答案
(1 )社会形态: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依据是设立了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并把自由居民分为贵族、农 民、手工业者三个等级;这产生了一个凌驾于各部落之上的公共权力机构,确认了氏族内部的等级差别。因此,提修斯改革跨出了摧毁氏族制度的第一步,标志着雅典城邦国家开始产生。
(2 )特点:贵族政治。依据是贵族垄断国家的一切权力,而广大平民在政治上无权。影响:使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成为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雅典社会政局动荡不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出身贵族家庭,为人正直,聪明颖悟。青年时因家道中落,曾到国外经商,游历广泛,饱览人情世事。他深知雅典社会的问题所在,具有革除弊端、建立公平社会的政治抱负。他以诗歌抒发情怀,寄托自己的政治理念,即节制、中庸、公平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些政治理念成为他后来进行改革的基本原则。
材料二
其一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他,使他平静。
其二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
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梭伦的诗歌
(1)材料一中“他深知雅典社会问题所在”中的“社会问题”主要是指什么?
(2)材料二中“站在两个阶级面前”中的“两个阶级” 具体指哪两个阶级?
(3)综合材料可以看出,梭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或原则是什么?由此判断出梭伦在改革中对两个阶级采取了怎样的立场?
(4)材料二中梭伦所说的话在具体实践中做到了吗?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1 )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内战一触即发。
(2 )贵族阶级和平民阶级。
(3 )节制、中庸、公平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贵族和平民采取了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
(4 )没做到。如他确立的财产等级制度实质上是以其政治权力按照财产的多少来决定的制度,广大贫穷平民未获得与富裕平民相同的权利。
阅读下列材料:
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城邦的自治权利或多或少属于各邦公民。根据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可将城邦政体划分为若干类型,其中贵族制和民主制在古希腊城邦中最为流行。所谓城邦公民,并非指全体成年国民,而是指具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或旯。他们一般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
请回答:
(1)结合材料概括古代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具体介绍雅典公民在梭伦改革前的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主要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自治权归属于城邦公民;城邦政体中贵族制和民主制最为流行。
(2)雅典公民包括贵族与平民两部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发展起来。梭伦改革前雅典公民分化为三部分:代表贵族的“平原派”,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以巩固自身的统治;代表工商业奴隶主的“海岸派”,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分享政治权利;代表平民的“山地派”,主张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梭伦
材料二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三 (康有为说)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四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撼……
———《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商鞅、康有为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4分)
(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 (2分)
(4)据材料一、四分别指出两场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从中你得出什么启示?(2分)
正确答案
(1)出发点: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维护奴隶制统治;振兴雅典城邦。(2分)
(2)商鞅:阐述法家理论;列举历朝兴亡史实。(2分)康有为:以西方、日本变法取得成功为例证。(2分)
(3)性质:梭伦改革是奴隶主性质的政治改革;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改革运动。(2分)
(4)梭伦:中庸,缓和矛盾,取得广泛的支持;康有为:过于激进,激化矛盾。(1分)启示:注意改革的策略(渐进性、不急于求成等,意思相近者酌情给分)。(1分)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梭伦改革的出发点。从材料一中的“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 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维护奴隶制统治;振兴雅典城邦。
(2)“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可以看出商鞅阐述法家理论;列举历朝兴亡史实来取得统治者的支持;“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可以判断康有为的方法主要以西方、日本变法取得成功为例证。
(3)本题考查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行政。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梭伦改革是奴隶主性质的政治改革,梭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是雅典平民古希腊民主政治反对贵族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对雅典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改革运动,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发展。
(4)梭伦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包括中庸,缓和矛盾,取得广泛的支持;“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撼”,康有为失败的原因是过于激进,激化了矛盾。我们应该得到的启示,应该开放思维,答题要点为注意改革的策略或者说渐进性、不急于求成等均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以后发生了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从各方面来看,他们的政治体制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尤其是穷人,他们的妻子和儿女都为富人所奴役,他们被称作附庸和“六一汉”。因为他们正是按照这样的地租耕种富人的土地。所有的土地都控制在少数人手中;如果他们无力支付地租,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孩子都将失去自由。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梭伦改革的第一个重大措施是颁布“解负令”。平民所欠公私债务一律废除,雅典公民沦为债奴者一律解放,……然而“解负令”并不是平分土地,所以贵族阶级祖传的土地亦即非因高利贷收进的抵押土地仍归贵族所有,贵族阶级的优势经济地位并没有受到摧毁性的打击。第二项重大改革措施是按土地收入的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第一等级可任执政、司库及其他一切官职;第二等级与第一等级同,惟不得任司库;第三等级可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则依旧不得担任一切官职,但可以和其他等级一样陪审法庭的陪审员。
——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 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以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梭伦采取消除“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的主要措施和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原因:贵族独占政权;贵族控制所有土地。
(2)措施:经济上废除债务奴役;因债务而被抵押的土地一律归原主;允许贵族保留祖传土地。政治上实行按财产划分等级参与政权的制度。方式:立法和建立制度。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