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 共311题
读某大陆北部示意图(图1)和世界著名河流统计图(图2)分析回答:
图1
图2
(1)图1中Q示意的是五个国家共建的绿色植物带,简析该绿色植物带的主要作用。
(2)图2示意的四条河流中,流经图8大陆的是 河,在图中适当位置用H标注该河三角洲;
(3)图2示意的四条河流中河口年平均盐度最低的是 河;其流域的主要气候类型为 。
正确答案
(1)控制沙漠(撒哈拉沙漠)北移(或固沙) 减缓土地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 (2)甲, 标出尼罗河三角洲位置(略) (3)乙 热带雨林气候
从海陆分布及国家轮廓特征,判定图示区域为非洲北部,世界最长的河是尼罗河,从埃及苏伊士运河的西侧注入地中海;亚马孙河是世界流域面积最大、经流量最大的河流,因此河口海水年平均盐度最低。
图为我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图中A、B、C示意我国在建和已建的三大资源调配工程,它们分别是A:“ ”工程、B:“ ”工程的南部通道和C:“ ”工程的东部线路。
(2)我国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是 的空间分布不均和 发展的不平衡。
(3)有人说A工程对东西部地区来说是一个“双赢”的决策,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
(1)西气东输(2分) 西电东送(2分) 南水北调(2分)
(2)自然资源(2分) 社会经济(2分)
(3)西部地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加快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东部地区:缓解能源不足,促进良展;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城市大气质量;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略
(2006·广东地理改编)根据所给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 见下图
资料2 下图表示了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
资料3 下表是资料1图中A一B线上某乡的有关资料。
(l)根据资料l,从B至A反映出____和____地域分异规律。
(2)根据资料2,当年降水量小于300毫米时,森林的覆盖率较低,降水的侵蚀力____。当年降水量在____毫米之间,降雨侵蚀力急剧增大,而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仍较小。当年降水量超过450毫米之后,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明显________。
(3)根据资料3,从干湿区上划分,该乡属于____区,耕作制度是______。
(4)根据上述资料,目前该乡的人地关系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协调?
正确答案
(l)从赤道向两极从沿海向内陆
(2)较低(或弱、或不强) 300至450 增强
(3)半干旱 一年一熟
(4)存在的问题:①降水量少(或半干旱区),降水季节不均(或年际变化大),气候灾害对农业影响大;②垦殖过度,土地贫瘠,土壤侵蚀强度大(或水土流失严重);③耕作不合理,土地收益低,土地生产力低,土地利用不合理(或土地利用向恶性发展);④人口增长快,人均耕地减少;⑤农业结构单一,农业生产水平低。
协调措施:①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草;②治理水土流失;③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土地生产力;④调整农业结构;⑤政府支持;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⑦控制放枚;⑧(适当)移民,缓解环境压力。
本题综合森林的环境效应性较强,考查的内容涉及地域分异规律、、干湿地区、耕作制度、生态问题表现及其整治措施。第(1)题,主要考查了识记能力,较简单。第(2)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由图可知,当年降水量小于300毫米时,森林的覆盖率较低,降雨的侵蚀力较弱。当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一450毫米之间时,降雨侵蚀力急剧增大,而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仍较小。当年降水量超过450毫米之后,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明显增强。第(3)题,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为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干旱地区的分界线为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由表可知,该地年降水量为350毫米,故为半干旱地区。由该地≥10℃积温知,该地位于中温带地区,作物一年一熟。第(4)题,需要根据表格中资料分析、归纳方能得出答案。
新时期要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及“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应注意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的综合治理。读某区域植被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料,回答问题。(10分)
(1)综合图和表格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本区可能为 地区,并简要分析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试分析造成图中A、B两区域人口密度差异的自然原因。
A区域人口密度 (大或小)的原因:
。
B区域人口密度(大或小)的原因:
。
正确答案
(10分)
(1)东北(1分)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平原广布(3分)
(2)大 土壤肥沃 作物高产(3分) 小 地表多流沙 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3分)
略
读我国甲、乙两地形区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目前,甲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________________ ;乙地山地丘陵地区国土整治的首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从各区域的有利因素出发,分析两地区分别形成我国重要的优质棉花生产和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的原因。
(3)两地区旅游资源都很丰富,但旅游资源的类型差异很大。你觉得它们各应发展哪些特色旅游?(各举两例以上,合理即可)
正确答案
(1)荒漠化的防治 回复和保护热带森林植被
(2)甲地区夏季高温光照强,有灌溉水源,土层深厚,利于长绒棉生长;乙地区夏长冬暖,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土壤发育,适宜橡胶生长
(3)甲地区:沙漠探险游、山地放牧游登山游少数民族风情
乙地区:海洋生态游、少数民族风情游热带高校农业游
略
表示我国各省水土流失面积。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10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疆面积大,但水土流失面积小,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西面积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陕 甘 川 渝
(2)降水少,干旱
(3)黄土结构疏松,有多暴雨;地表植被破坏严重。
略
读河西走廊地区自然景观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④四个地形部位最易形成绿洲的是________,影响绿洲面积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
(2)在图示地区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方案,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3)当前不少学者提出“一旦祁连山出现问题,对本来就危机四伏的河西走廊生态无疑是釜底抽薪”。运用地理的相关原理,简述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正确答案
(1)③ 水资源的多少
(2)选②或③
理由: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和荒漠;森林生态耗水量远大于草原,过量植树,会加剧水资源短缺;种草(或自然恢复)较植树造林耗水量小,且投入较少。
(3)祁连山冰雪融水滋养了河西走廊;祁连山冰川退缩、植被减少将导致河西走廊水源枯竭、土地荒漠化加剧(绿洲萎缩),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略
读“我国局部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虚线为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工程,试分析京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以及该调水工程的主要优点。
(2)丙地的优势经济作物是__________,该地有利于该经济作物生产的气候条件有哪些?
(3)丁地是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发展农业生产应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人口稠密.人均水资源量少;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沿线基本自流引水,运营成本低;水质好。(4分)
(2)棉花 夏季高温多雨,利于棉花的生长;秋季雨水少,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采摘(3分)
(3)兴修水利;搞好农田林网建设;排灌结合,调节好土壤的水盐运动;改良作物品种等(3分)
第(1)题,京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既有自然方面,更有人为方面;南水北调中线调水,从图中看出能够自流,且沿线地区多处于河流上游,工农业造成的污染较少,河流水质较好。第(2)题,丙地主要位于豫北和鲁西南,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气候方面则可从气候特征方面分析对于棉花生产的影响。第(3)题,丁地中低产田比较集中,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是旱涝、盐碱和风沙。因此农业生产要注意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培育优良品种等。
2008年6月17日是第十四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今年的主题是“防治土地退化以促进可持续农业”。全世界100多个国家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到36亿公顷,占陆地面积的28%,而且还在扩大,我国也不例外。结合图2一1回答问题。
(1)将下列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次)。
a.风力作用为主b.流水作用为主c.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d.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
(2)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上面两空:左a,右b;下面两空:左d,右c。(2)过度开垦、过度放枚、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等导致土地退化。
在进行联系图的判断时,一定要从我们最熟悉、最有把握的方面入手。据图可看出,在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引起土地退化的外力作用是不同的,很显然干旱地区的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而湿润地区的外力作用则以流水为主。就降水而言,两地之间也有区别,湿润地区受海洋的影响明显,我国的东部季风区表现为降水丰沛且多暴雨;而西北的干旱地区降水量少且存在较大的变率。除了自然原因外,人类活动也是导致土地退化的重要原因,如过度开垦、过度放枚、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A、B区域盐碱地分布较广,其形成与水盐运动有关,试分析水盐运动的过程。(4分)
(2)图中C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试分析其自然原因。(5分)
(3)图中D河中下游洪涝灾害严重,试分析洪涝发生的自然原因。(5分)
正确答案
(1)旱季,蒸发强烈,土壤中盐分随水沿土壤空隙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大量盐分便在土壤表层积累。雨季,土壤表层的盐分又被雨水淋洗,使土壤表层脱盐;雨季过后,随着蒸发的增强,土壤又开始积盐过程;导致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4分)
(2)自然原因:黄土高原,沟谷发育;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集中在7、8月份;植被覆盖率低;处于过渡地带,生态系统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环境破坏后,很难恢复。(5分)
(3)自然原因: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洪水来量大;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中游河床较高,形成地上“悬河”,河道宣泄能力不足;长江流域大部分为湿润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有些年份,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支流同时来水,川江洪水也随之袭来,多股洪水汇合,形成特大洪水。(5分)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