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 共311题
(10分)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古往今来,很多成功的经验,也留下了失败的教训。
材料一鄱阳湖见证了人类理念从传统的“征服自然”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巨大转变。历史上,江西由于山区毁林种粮,河导致道淤积,全流域通航里程锐减,鄱阳湖水面急剧萎缩,湖泊功能下降,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20世纪80年代江西省开始实施“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将河流上游丘陵山区列为治理重点,使江西省森林覆盖率增长了近1倍,鄱阳湖湖体面积恢复到5100平方千米。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则将此项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材料二 图12“江西省地形、水系图”
(1)简述丘陵山区的治理对流域生态环境的作用。(5分)
(2)根据表3中长江流域各类型农业生产状况和特点,说明其主要形成条件。(5分)
正确答案
(1)(5分)
植被覆盖率增加;水土流失减轻;河流含沙量减少;湖泊面积增大;生物多样性增加;调节气候;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降低。(每项1分,答出其中五项即可得5分)
(2)(5分)
①水热资源充足;河湖众多;市场需求(3分)
②科技水平高;政策引导(2分)
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经过近10年的实验研究,70年代日渐成熟。目前,已从信息储存、数据库建立,以及查询检索、统计分析和自动制图输出等基本功能的实现,向建立多功能的分析评价模型、实现智能化专家系统、周期性的信息自动更新、实时评估和进行全区变化的系统研究等方面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已广泛深入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生活中,成为区域或工程管理、规划及辅助决策的一种现代化先进工具。
(1)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有哪些?
(2)与地图相比较,地理信息技术有哪些优点?
正确答案
(1)信息储存、数据库建立、查询检索、统计分析、自动制图、建立分析评价模型、周期性的信息自动更新等。
(2)①它以数值的形式储存地理空间数据,比纸绘地图精确,且便于保存;②通过它进行的空间数据的查询、计算以及数据更新,其速度远非手工绘图可比;③它可以将不同来源、不同比例尺、不同投影的地图数据综合在一起,并进行各种空间分析。
结合教材所学和材料提供的信息,可以很容易地总结出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对于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的比较,要求有较高的分析对比和归纳能力。
读“内蒙古某县土地荒漠化状况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土地),回答下列问题。
(1)土地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
(2)上图中土地荒漠化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针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实际,在防治荒漠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
三是: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气候干旱;
(2)1963年—1978年,荒漠化土地面积迅速增加;1978年—1998年荒漠化土地面积迅速减少
1963年—1978年由于过度开垦草原,破坏植被,荒漠化面积迅速增加;
1978—1998年由于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用防风固沙措施,受荒漠化危害的农田面积大幅度减少。
(3)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略
读下图,回答问题。(11分)
安徽省地形图
(1)填写下表,比较安徽省甲河以北和乙河以南地区的差异。(3分)
(2)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造成我国土地荒漠化扩大的主要原因。据图分析可知, 、 因素所占比重最大。(2分)
(3)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面积广大的自然原因主要有哪些?土地荒漠化引发的最突出的气象灾害是什么?(2分)
(4)安徽南部和我国西部地区都存在着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安徽南部主要表现为 ,我国西部主要表现为 ,但其形成又有相似之处,其共同的人为原因是 ;针对这一原因,你认为最为有效的解决措施是什么?(4分)
正确答案
(1)
(2)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3)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多大风 沙尘暴
(4)水土流失 荒漠化 过度樵采 因地制宜地利用沼气、地热、风能、太阳能等新的能源;种植薪炭林;推广省柴灶,提高能源利用率。
略
下图示意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水土流失的面积(单位:万公顷)。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1 0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治理的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内蒙古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四川省
重庆市(排名不分先后,答简称同样得分)
(2)气候干旱
(3)地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覆盖差,夏季多暴雨 小流域综合治理或植树造林和工程措施(如造梯田、打坝淤地等)
根据题干和图像提供信息,找到切入点。水土流失面积大于1 000万公顷的图例,再在图上找到符合要求的位置,判断出省市区名称: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新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降水量少,而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由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土质(疏松)、人为(植被破坏)等原因,水土流失严重。治理的主要措施有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小流域综合治理需多项措施相结合。
(11分)读我国某半岛沿海土地类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海域属于我国近海中的 。(1分)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2)此地的丘陵如果植被遭到破坏,将导致 ,平原地区如果不合理灌溉将造成 。(2分)
(3)将下列土地利用方式的数字代号正确填人表中相应的空栏内(每栏限填一个)。
①贝类养殖 ②小麦种植 ③油棕种植 ④甘蔗种植
⑤苹果种植 ⑥柑橘种植 ⑦水稻种植 ⑧油菜种植
(4)该地区所属温度带的名称是 带,耕作制度是 ,所属的自然带名称是 。(3分)
(5)该地区由于城市发展需要,拟在图上A、B、C、D四处中选择一处建大型仓储式超市。
经比较你认为较合适的地址是 ,试说明理由。(2分)
正确答案
略
读“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商品粮基地名称: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A地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C、D两地的主要油料作物是_______________。
(3)试述A、C两地主要粮食作物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商品粮基地在我国各商品粮基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三江平原 成都平原 洞庭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2)春小麦 油菜
(3)纬度差异
(4)粮食商品率高,提供的商品粮总量大,提供的商品粮比重在全国最大,机械化水平较高
由A、B、C、D在中国轮廓图中的位置可知各商品粮基地的名称。三江平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油菜是长江流域主要的油料作物。C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高温多雨有利于水稻生长,故纬度差异是导致A、C两地主要作物不同的关键因素。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关键是三江平原粮食商品率高,提供的量大,以及机械化水平高。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________区。
(2)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为了保护包兰铁路,该地区建了草方格沙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干旱、半干旱。
(2)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农业种植过程中,采用大水漫灌方式。
(3)A
(4)过度开垦和放牧破坏植被
略
读“三江并流”区域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三江并流的三江是指 、 和长江,其中图中表示长江的序号是 ;注入印度洋的是 。(4分)
(2)该区域内山河并列,峡谷深邃,其形成的原因
是
。(2分)
(3)该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是 。(2分)
(4)该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民风民俗独特,这种文化的多样性的原因 。(2分)
(5)根据该地区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背景来分析:
①你认为经济发展应以什么产业为主? 。(2分)
②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2分)
正确答案
(1) 澜沧江 怒江 ③ ① (2)高大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隆起,扭曲变形造成,峡谷是由于河水强裂下切形成的。由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3)该地区纬度较低,山高谷深,自然带垂直变化显著,动植物种类复杂多样。(4)山高谷深,交通闭塞,长时间民族之间文化交流太少,所以形成独特的民风、民俗。(5)①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开发旅游业②改变交通运输条件,使游人方便出入。
略
读图1、图2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资料:舟曲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县城坐落在三眼峪沟(流域最高点海拔3828m,最低点海拔1340m)和罗家峪沟(流域最高点海拔3794m,最低点入河口处为1330m)等峡谷的交汇处,其附近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从岩性上看,岩层比较破碎、松软,风化程度很高。人口的增长,使这里的开发不断加剧。此前舟曲还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之一。该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不足200mm。2010年8月8日,在40分钟内降水高达97mm,暴雨形成强大洪水依次冲毁了两条沟内的天然碎石堆和人工拦挡坝,引发了突发性特大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1)依据图文资料,分析甘肃舟曲县发生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原因。
(2)根据泥石流逃生示意图分析,当泥石流发生时,在泥石流的流经区和堆积区的游客应该如何正确逃生。
正确答案
(1)舟曲县城附近为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这里的岩层比较破碎、松软,风化程度高,容易发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甘肃舟曲县地处构造活跃地带,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地震导致县城周边山体松动、岩层破碎;连续几日的特大暴雨,产生了特大山洪,引发了泥石流灾害的发生;长时间的持续干旱,造成舟曲城区周边岩石解体,部分山体、岩石裂缝暴露在外,加上植被破坏,使雨水容易进入,导致滑坡、泥石流的发生;人类的不合理活动,例如破坏地表、砍伐植被等进一步诱发了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修建的多道人工拦挡坝被暴雨冲毁起到了放大泥石流灾害的效应。(答对一点得2分,只要答出其中任意4项即可,总分不超过8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2)在听到泥石流的声音和发出的泥石流警报时,要快速向垂直于河道(山谷)两岸的高地逃跑,并跑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够安全。(2分)
(1)本题考查泥石流发生条件。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舟曲县城附近为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这里的岩层比较破碎、松软,风化程度高,容易发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甘肃舟曲县地处构造活跃地带,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地震导致县城周边山体松动、岩层破碎;连续几日的特大暴雨,产生了特大山洪,引发了泥石流灾害的发生;长时间的持续干旱,造成舟曲城区周边岩石解体,部分山体、岩石裂缝暴露在外,加上植被破坏,使雨水容易进入,导致滑坡、泥石流的发生;人类的不合理活动,例如破坏地表、砍伐植被等进一步诱发了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修建的多道人工拦挡坝被暴雨冲毁起到了放大泥石流灾害的效应。
(2)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逃生。在听到泥石流的声音和发出的泥石流警报时,要快速向垂直于河道(山谷)两岸的高地逃跑,并跑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够安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