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科尔沁草原位于内蒙古东部,松辽平原西北部,目前大部分草地都已沙化。

材料二  1 99 1~1 996年,我国某研究机构在科尔沁沙地进行了放牧试验,试验分为3个放牧强度进行,即重牧(HG)(6只羊/公顷)、中牧(MG)(4只羊/公顷)、轻牧(LG)(2只羊/公顷),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植被的影响。下两图为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示意图。

(1)在放牧试验的最初2年,各放牧强度的物种丰富度均呈现___________________趋势,不同放牧强度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从第3年开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区的物种丰富度明显下降。(3分)

(2)三种放牧强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草层高度明显下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草层高度有所增加。(2分) 

(3)分析科尔沁草原沙化的主要人为原因。(5分)

正确答案

(1)增加或上升   中牧区>重牧区>轻牧区   重牧区(3分)

(2)重牧     轻牧(2分)

(3)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工矿、道路居民点建设不注意保护环境。(5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面我国甲、乙两个地区简图,回答问题。

(l)甲为我国________地区,该地区主要地形是________。乙为我国________地区,该地区主要地形是________。

(2)土地资源主要有耕地、林地、沼泽地、坡地、草地等类型。比较甲、乙两地的土地利用,完成下表:(12分)

(3)甲、乙两地土地利用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应如何开发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6分)

正确答案

(1)东北       平原      南方丘陵      山地丘陵

(2)甲地:耕地、林地、草地、沼泽地          较稳定          可相互转化

乙地:山地、坡地、耕地                        不稳定          难以转化

(3)甲地黑土肥力下降,乙地水土流失严重。甲地要注重保护利用,耕地要合理施肥和防止冲刷;沼泽地开发要有计划性,保护生态环境;林地应综合开发森林资源,以营林为主。乙地应综合利用地形、气候条件,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农林牧渔全面发展。

根据图形轮廓及地理事物可以判断甲为东北平原地区,乙为南方丘陵地区,东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草地、沼泽地等,人类容易改造。乙地由于地形障碍,多山地、坡地,不易转化。东北地区黑土受冲刷,肥力下降,南方丘陵区水土流失加剧,甲地应保持土地肥力,维护湿地生态环境,乙地则应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下列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2)D地区的地表覆盖物是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堆积的结果。地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主要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D地区物质运动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____,人为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正确答案

(1)汉江谷地秦岭渭河平原黄土高原

(2)黄土风力沟谷发育(或答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水土流失

(3)水土流失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开矿

解题的关键是弄清代号所表示的地区。结合图中注记西安、S(南),联系我国地势、地形分布状况,可推知B为秦岭,则A为汉江谷地,C为渭河平原,D为黄土高原。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空框内填上适当的内容,使系统成立。

(2)整治盐碱地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第一行从左至右:引淡淋盐井排井灌覆盖生物措施第三行从左至右:土体脱盐控制耕作层盐分含量

(2)治水通过治水可以有效调控水盐运动

此题考查水盐调控的四种基本方法。整治盐碱地的核心是治水,即完善排灌系统,使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等综合配套技术科学地调控土壤中的水盐运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列图8“我国西北地区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图9“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图10“我国西北地区土地状况图”回答: (16分)

(1)该地区自然资源的优势是        、          ;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首要自然因素是      ;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         。(5分)

(2)我国该地区具有区位优势的商品性经济作物有          ,         .(2分)

(3)简要回答该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应的解决办法。(6分

(4)若在该地拟建一大型太阳能电站,在A,B,D,E四处中最佳的区位选择应是哪一处?说明理由。(3分)

正确答案

(1)有丰富的煤、石油、铁矿等矿产资源以及太阳能资源;水资源极度缺乏;资金、交通、科技文化   

(2)棉花甜菜瓜果、中药材   

(3)问题:草场资源退化、荒漠化、次生盐碱化、水资源缺乏、河流干涸、生态环境恶化 解决办法:合理规划、加强管理、控制人口、退耕还林还草、合理灌溉、发展节水农业、改良品种、改变生产方式发展生态农业……

(4)E(1分)  A,B两处太阳辐射量较小且地表植被为森林和草原;D处太阳辐射量虽然较强,但属新疆的绿洲农业区,太阳能电站占地较广;E处太阳辐射量大,且沙漠广布,适宜建造太阳能电站。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阴影区是我国     (填地形区名称),甲山脉是     山。(2分)

(2)顺图中箭头方向,简要回答该区域地势和降水的变化趋势。(4分)

(3)阴影区内过渡性特征十分明显。请从气候、植被、农业三方面说明。(6分)

正确答案

(1)黄土高原(1分) 太行(1分)

(2)地势由低变高(2分);降水量由多变少(2分)。

(3)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过渡(或答地处半湿半干区域)(2分),植被由森林向草原过渡(2分),农业由种植业向牧业过渡(或答地处农牧业交错地带)(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黄土高原表土的主要特点是,呈灰黄色或棕色,质地均一细腻,粉沙约占50%;结构疏松,多孔隙,有的大孔隙肉眼可见;无沉积层理,有垂直节理裂隙;富含碳酸钙(10%左右),遇水浸泡易产生湿陷,抗水冲、抗侵蚀性能弱。黄土高原的汛期暴雨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外力。黄土高原的暴雨80%以上发生于汛期7、8月份。在丘陵沟壑地形,夏季暴雨会迅速汇集成猛烈的洪峰,冲走大量疏松的黄土,使沟谷明显地被洪水侵蚀下切和展宽。全年从黄土高原冲入黄河的泥沙,90%以上都来自汛期的几场暴雨。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

(2)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自然原因:①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②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植被覆盖差。人为原因:①植被破坏严重;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③开采矿产资源的影响。

(2)①压缩农业用地,加强重点地区治理;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合理经营草场。

黄土高原的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冲刷侵蚀严重,地表植被缺乏,使强劲的径流携带泥沙滚滚而下,导致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应以保护营造植被为中心,通过生物和工程措施减弱径流强度使水不下山,土不离坡,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这是美国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1月31日提出的一个通俗易懂的概念。什么是“数字地球”呢?所谓“数字地球”,可以理解为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其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整个地球的自然和社会活动诸方面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并使普通百姓能够通过一定方式方便地获得他们所想了解的有关地球的信息,其特点是嵌入大量地理数据,实现多分辨率、三维对地球的描述,即“虚拟地球”。数字地球的核心是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技术体系中最基础和基本的技术核心是“3S”技术及其集成。通俗地讲,就是用数字的方法将地球、地球上的活动及整个地球环境的时空变化装入电脑中,实现在网络上的流通,并使之最大限度地为人类的生存、可持续发展和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娱乐服务。

(1)材料中的“3S”技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大技术系统。

(2)1998年夏秋,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监测主要是靠______________系统进行的。运用该技术的优点有(至少写出三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查询某地的三维地形全部或局部地图信息,靠的是____________系统,写出该技术的简要程序:

信息源_________数据库_________表达

(4)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是系统。它由三大部分组成,即、、。

正确答案

(1)RS遥感技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

(2)RS遥感技术探测范围大、获得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能反映动态的变化、受地面限制条件少、手段多获得信息量大、用途广

(3)GIS地理信息数据处理空间分析

(4)GPS全球定位空间部分——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GPS信号接收机

本题主要考查“3S”技术的基本知识。“3S”是指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应用于资源勘探、动态监测等。地理信息系统GIS简要程序是: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全球定位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空间部分——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GPS信号接收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江中游的支流南北对称,一般年份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的锋面雨带,5月份位于南岭一带,使长江南岸各支流进入汛期;6月份,锋面雨带向北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北岸支流和干流才开始进入汛期。这种支流的南北分布和雨带自南向北推移的规律,使南岸支流与北岸支流涨水时间错开,加之沿长江地带有洞庭湖、鄱阳湖等众多的湖泊对洪水起着调节作用,干流不致在短时间内出现过大洪峰。但在1998年夏季,锋面雨带在长江流域活动时间过长,并且,长江流域普遍出现暴雨,南北支流普遍涨水,与上游的洪水同时汇入长江,使干流水量大增,引发了特大洪水。

小题1:一般年份,对长江干流水量起天然调节作用的两个因素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小题2:1998年夏季,给长江流域带来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__,导致这次洪水发生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长江三峡工程将在______、发电、航运、______、旅游、养殖等方面发挥巨大的效益。

正确答案

小题1:①中游支流南北对称分布和雨带自南向北推移,长江南岸支流汛期与北岸支流和干流汛期错开;②中游众多湖泊的调节作用

小题2:锋面   锋面雨活动时间过长和长江流域普遍出现暴雨

小题3:防洪   供水

考查区域国土整治。

小题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由于支流的南北对称分布和雨带自南向北推移,长江南岸支流汛期与北岸支流和干流汛期错开;加之中游众多湖泊的调节作用。减轻了长江洪涝灾害。

小题2:

小题3:三峡工程是一个综合性水利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灌溉、供水、旅游、养殖等方面发挥巨大的效益。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资料2反映的问题是____________,该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解决该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资料4反映长江含沙量大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该问题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__。为解决长江含沙量大的问题,保护源地的生态环境,建立了我国最大的              自然保护区,保护广大的天然林,并在广大地区营造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小题1: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对干流水量调节作用减弱   围湖造田   退耕还湖

小题2:森林覆盖率减小   泥沙淤积,抬高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三江源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考查区域国土整治。

小题1:图中资料2反映了由于人们的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对干流水量调节作用减弱。所以要退耕还湖。

小题2:由于长江中上游的森林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重,河流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由于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抬高河床,加剧洪涝灾害。为解决长江含沙量大的问题,保护源地的生态环境,建立了我国最大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并营造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