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表材料,回答问题:(13分)

20世纪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与GDP占世界比重的变化

区域

人口占世界百分比

GDP占世界百分比

1900年

2000年

1900年

2000年

亚洲

57.4

60.5

32.6

37.4

欧洲

24.6

12.O

42.4

25.5

非洲

8.1

13.O

3.4

3.0

北美洲

5.0

5.5

16.6

24.6

拉丁美洲

4.5

8.5

4.O

8.1

大洋洲

0.4

0.5

1.0

1.4

    (1)1900年,在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中,人均GDP最高的是__________,最低的是__________。

(2)20世纪,人口占世界百分比上升的大洲或地区有__________;GDP占世界百分比下降的大洲或地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1995~2000年,非洲和欧洲的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2.4%、0.0%,试分别说明非洲和欧洲目前突出的人口问题。

正确答案

(1)北美洲非洲(2分)

(2)亚洲、非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7分)

(3)非洲人1:3增长过快(加剧了人口贫困化).欧洲人口停止增长(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4分)

本题立意在于考查学生对统计表的使用、分析能力,具体考查的是20世纪世界各大洲人口与GDP占世界比重变化的数据分析。第(1)题,要求比较1900年各地区人均 GDP值.可将表格中1900年后各地区的GDP比重除以人口比重,从计算结果中找出最高值、最低值所在地区。第(2)题较第(1)题相对简单一些,只需直接在表格中分别比较出人口比重上升与GDP比重下降的大洲或地区。第(3)题,解题的依据是:一般地说.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1%.就称之为高人口增长率。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达2.4%,很明显其人口增长过快,加剧了该区的人口贫困化;与此相反,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也就意味着它的人口已停止自然增长.必然会引起人121老龄化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7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风汽车总部由十堰搬迁至武汉示意图            材料二 武广高铁示意图                                                           

材料三 东风汽车公司始建于1969年,是中国汽车行业骨干企业之一。公司主要业务分布在十堰、襄樊、武汉和珠江三角洲四大基地,形成了“立足湖北,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产业布局。

(1)分析武汉在交通上的区位优势。(3分)

 

 

 

 

 

 

 

 

 

 

 

 

 

 

 

 

 

 

 

 

 

 

 

 

 

 

 

 

 

 

 

 

 

 

 

 

 

 

 

 

 

 

 

(2)分析武广高铁的开通对东风汽车集团发展的影响。(2分)

 

 

 

 

 

 

 

 

 

 

 

 

 

 

 

 

 

 

 

 

 

 

 

 

 

 

 

 

 

 

 

 

 

 

 

 

 

 

 

 

 

 

 

(3)运用工业区位原理分析东风汽车总部为什么由十堰搬迁至武汉?(2分)

正确答案

(1)①武汉交通位置重要,南北京广铁路经过;②汉江与长江交汇的水运优势;③武广高铁的开通,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每点1分,共3分)

(2)①武广高铁连接东风汽车集团的武汉与珠三角两大基地,两地联系更加便捷;②有了高铁使京广铁路的货运能力增强有利于汽车零部件的运输。(每点1分,共2分)

(3)武汉的交通、市场、技术、信息化程度等都比十堰更具有优势,这些对东风汽车集团的发展都非常有利。(答对2项即可得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8分)根据下列材料,运用农业区位原理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珠江三角洲农业变迁

珠江三角洲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沛;河汊纵横,地势低洼易涝。自南宋开始,“塞堑为塘,叠土为基”,发展基塘农业。20世纪30年代初,形成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菜基鱼塘和稻田并存的局面。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塘农业不断减少,基塘质量不断下降,水稻种植面积也不断萎缩。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花卉、蔬菜、亚热带水果种植等城郊型农业,以及各种农庄式休闲农业蓬勃兴起。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景观图和花卉种植园景观图

 

 

 

 

 

 

 

 

 

 

 

 

 

 

 

 

 

 

 

 

 

 

 

 

 

 

 

 

 

 

 

 

 

 

 

 

 

 

 

 

 

 

 

 

 

 

 

 

 

 

 

 

 

 

 

 

 

 

 

 

 

 

 

 

 

 

 

 

 

 

 

 

 

 

 

 

 

 

 

 

 

 

 

 

k(1)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属于                (农业地域类型)。(1分)

 

 

 

 

 

 

 

 

 

 

 

 

 

 

 

 

 

 

 

 

 

 

 

 

 

 

 

 

 

 

 

 

 

 

 

 

 

 

 

 

 

 

 

(2)珠江三角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水稻种植规模较大,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这里种植水稻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3分)

 

 

 

 

 

 

 

 

 

 

 

 

 

 

 

 

 

 

 

 

 

 

 

 

 

 

 

 

 

 

 

 

 

 

 

 

 

 

 

 

 

 

(3)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商品粮生产的地位不断下降,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正确答案

(1)混合农业。 (1分)

(2)①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②土层深厚肥沃;③河网密布,水源充足。(意思相近酌情给分)(每点1分,共3分)

(3)①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工业用地、城镇建设用地、交通用地扩大,耕地面积减少;②人口增加,人均耕地不断减少;③基塘生产技术没有改进,效益不高;④花卉种植业及其它高效益城郊农业迅速发展。(意思相近酌情给分)(每点1分,共4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44.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是茶马古道主要线路图。“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汉文史料中多有藏人“嗜茶如命” ……字样;藏地民谚有“汉家饭果腹,藏家茶饱肚”……之说。早在汉唐时,这条以马帮运茶为主要特征的古道就发挥作用了。抗日战争中后期,茶马古道成为大西南后方主要的国际商业通道。

(1)读以上材料,试根据茶树的生长习性及西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藏地不产茶的原因。结合藏民的主要农业活动和膳食结构特点分析藏民嗜茶的原因。

(2)马帮运输以来成为茶马古道所经地区较为单一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其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茶树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的微酸性土壤中,多云雾天气更加适宜;西藏地处高原,大部分地区气候高寒,降水少,空气干燥。

藏民以种植青稞,饲养牲畜为主要农业活动,其膳食中以

(2)茶马古道所经的西南区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大;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南北纵列,相间分布,阻断东西交通;四川盆地周围重重山岭环绕,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云贵高原区喀斯特地貌广布。

本区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多发,给交通线路的建设和维护带来很大困难。

从水路运输条件看,西南地区距海遥远,流经该区的河流大多奔腾在高山峡谷之中,航运条件并不理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13,回答问题:(10分)

(1)图中①、②、③、④序号表示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其中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_______, ④是_________________。

(2)②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是                                     ;从投入多少看,④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密集型农业。

(3)字母A、B、C、D代表世界著名工业区,其中C区是         (填工业区名称),该地区的有利区位因素是___                                            ,其主导部门是       工业;四个工业区中发展条件相类似的是______ (填字母) 。

正确答案

(1)混合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 水稻种植业

(2)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明显的地区专门化生产    劳动力

(3)硅谷 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依附斯坦福大学等科研机构 电子   B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某地农村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

(1)1983年时,秸秆基本上都是当作燃料燃烧的,试分析这样做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3分)。

(2)2003年地农业部门结构呈现_______ (1分)的新格局,这样的结构调整对当地生产、生态和农民生活的影响是___________(3分)。

(3)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该地的农业用地可能会逐渐减少,试分析针对这种情况该地应如何发展,才能提高其经济效益。(3分)?

正确答案

(1)秸秆不能还田,土壤的有机质得不到补充,土壤肥力下降,农民为了增加产量,必然要加大化肥的施 量,增加了农业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土壤的质量。(3分)

(2)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1分)从生产上讲,由于实现了多种经营;有利于抵御市场风险;从生态上讲,由于各业之间可以相互利用废弃物,可以形成良性生态循环,由此可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3分)(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3)①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②随着市场距离的缩短,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多种植一些经济价值高的作物,如花卉、蔬菜等;③加大投入,发展集约经营。(3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l)要解决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2)说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

(3)据图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

正确答案

(l)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持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

(2)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

(3)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人均耕地面积成下降趋势。

(1)a地区为中国东北,农业存在的问题是水土流失,黑土带土壤肥力下降,土层变薄,因此要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持水土,增施有机肥,倡导秸秆还田。

(2)通过读图可知b、c、d分别为浙江、福建、广东省,主要分布在浙闽丘陵、两广丘陵,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位于东南沿海人口密度大,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工业用地增加,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非农业用地比重大,所以人均耕地减少。

(3)本题主要是审题读图,把图上的信息变成文字总结出来。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人均耕地面积成下降趋势。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图(右图)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这里土地面积仅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6%,有大、中、小城市50多个,成为我国第一大城市群。

(1)请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城市名称:

A        ;B         ;C          

(2)                  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往往对城市的分布及发展带来很大影响。例如,近代以来,由于                                            以及京杭大运河淤塞,大运河沿岸的扬州等繁华城市曾一度衰落。

(3)B是我国最大的_________性工业城市和_________基地,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正确答案

(1)南京 上海 杭州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海上运输的发展  京沪铁路建成 

(3)综合性工业  外贸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年)》给北京提出了“宜居城市”的定位。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1800万是北京的最佳人口规模。

材料二:下图是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1)“最佳人口规模”最接近___________________容量。

(2)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该市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其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人口合理

(2)南市中心向郊区呈波浪式降低;植被覆盖率低的地方气温较高;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较低

(3)不合理。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污染物容易随城市风从郊区流回城市中心,没有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我国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材料,完成下列

要求。(9分)

材料一:见下表                                    单位:万人

材料二:我国城镇与农村人口的百分比图。

(1)将广东省、上海市、湖北省、青海省1990年一2000年人口增长幅度由高到低排序?(2分)

(2)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全国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人口增长速度并不均衡,自1990年以来,                                                  人口增长较快。试分析这些地区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                                   (3分)

(3)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属于                                 型,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2分)

(4)20世纪90年代,我国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是                            。(2分)

正确答案

(1)广东、上海、青海、湖北(2分)

(2)东部地区(1分)城市(1分)东部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快,吸引外来人口迁入。(1分)

(3)现代(1分)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1分)

(4)从农村到城市(1分)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1分)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人口的合理容量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