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的合理容量
- 共562题
人口合理容量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正确答案
对
本题考查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也就是能够承受的人口数量的极限,是一个警戒值。人口合理容量:指地球以及它的各个部分对人口的合理负载能力,是一个理想值。所以本题叙述正确。
下图是地中海某岛屿等高线图(单位: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岛的地形、地势基本特征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岛屿降水的季节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卡利亚里到奥尔比亚铁路走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该铁路长度最接近_______千米(填字母)。
A.120B.260C.400D.540
(4)图中甲、乙两区域环境人口容量较大的是_______区域,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西部以平原、丘陵为主,东部以山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2)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多
(3)地形和经济;B
(4)甲;甲地耕地资源、水资源较丰富,对外交通便利,开放程度较高,地区经济较发达(任答两点即可,从乙地角度回答亦可)
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中的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材料二 表青海省2000 年和2010 年人口数据
(1)描述图 所示区域积温空间分布的最主要特点,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歌谣所反映的西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西宁市环境人口容量高于青海省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二概括青海省2000~2010年的人口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由东向西积温逐渐降低,地势由东向西逐渐抬升。
(2)昼夜温差大,地势起伏大( 天气多变) ,植被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
(3)位于河谷地区,气候条件较优越(1 分) ;科技发展水平较高。
(4)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增加;老龄化进程加快。(答出两点即可) 有利:劳动力较丰富,社会抚养比下降;不利:就业压力加大。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图甲),区域内年降水量介于200mm~400mm之间。
材料二 该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图乙)
材料三 贺兰山东坡是世界优质葡萄产区。图为该地葡萄加工生产流程图。
(1)利用图甲、图乙,简述宁夏平原的成因。(2分)
(2)根据地形区的不同,指出图 甲区域农业生产布局的地域分异。(3分)
(3)从农业灌溉角度分析贺兰山东坡山麓与宁夏平原生产条件的差异(4分)
(4)分析该地区发展材料三所示葡萄加工产业链的经济意义。(4分)
正确答案
(1)地壳运动,断裂下陷;河流流水搬运堆积而成(2分)
(2)东部畜牧业,中部灌溉农业(种植业),西部山地畜牧业、园艺业(山区立体农业)(3分)
(3)贺兰山东坡(坡度较大)需提水灌溉,但排水良好;宁夏平原可自流饮水灌溉,但(排水不畅)易引发土地盐碱化(4分)
(4)延长葡萄产业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发展旅游业,水产养殖,多样化经营增加就业收入;生产加工中的废物再利用,降低了原料投入的成本。(4分)
试题分析:
(1)由图可以看出:贺兰山和鄂尔多斯高原的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带,后由于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此堆积形成的宁夏平原。所以宁夏平原是地壳运动,断裂下陷;河流流水搬运堆积而成。
(2)贺兰山以西降水稀少,海拔高可发展山地畜牧业、园艺业、山区立体农业;东部地区在鄂尔多斯高原西部,降水少,地表水不足,发展畜牧业;中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黄河流经,利用黄河水可发展灌溉农业(种植业)。
(3)贺兰山东坡,坡度较大,水资源不足,需提水灌溉,但排水良好;宁夏平原可自流引水灌溉,但排水不畅,因降水少,蒸发旺,易引发土地盐碱化。
(4)由该地葡萄加工生产流程图可以看出:延长了葡萄生产的产业链,深加工提高了附加值,使产品多元化;发展了旅游业,水产养殖,多样化经营增加了就业和收入;生产加工中的废物再利用,降低了原料投入的成本,做到了循环经济。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自然村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 该自然村等高线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该自然村年降水量约1500毫米,最冷月平均气温约10℃,最热月平均气温约28℃;人口密度约550人/平方千米。
(1)该自然村的农业地域类型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发展该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甲、乙、丙、丁四处中,一般情况下商店比较集中的是_______处,理由是___ _________ ___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
正确答案
(1)水稻种植业(水田农业)(1分) 平坦地形面积较大;气候高温多雨;灌溉便利;劳动力丰富;粮食需求量大;经验丰富等(答4点得4分)
(2)甲(1分) 甲处为公路交汇处,交通便捷;处于区域的核心位置,居民点规模大(2分)
本题考查区域综合分析。(1)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且农田面积广阔,故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等社会经济因素分析。(2)甲地商店最集中,主要从其人口分布和交通条件分析。
(16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在地形影响下,该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4分)
(2)简述图中滦河三角洲的成因。(4分)
(3)比较图10(a)与(b),分析滦河河道的变化及其人为原因。(8分)
正确答案
(1)平原:城镇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
山地和高原: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
(2)在滦河河口附近,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3)河道变窄,分叉减少。
主要由于上游沿线修建水库拦水,自滦河向流域外引水,滦河流域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河流流量减少,沼泽湿地被开发为盐田、鱼塘。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根据图中信息,该区域地形主要为平原和山地高原两部分;看清问题中“在地形影响下”这个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该地平原和山地高原不同地形下的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第(2)题,本题考查的是外力作用中流水的沉积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要熟悉河流在不同的河段对地表的作用不同。题中已明确要求回答三角洲的成因,了解河流下游的特征,从河流的沉积过程方面入手,注意使用关键词,本题不难回答。第(3)题,结合图示说明1979年与2000年的河道变化,其原因与人类对滦河流域的开发利用关系密切。
(12分)读下列三幅图,回答问题。
(1)澳大利亚中部降水稀水,主要原因是受____________控制。
(2)澳大利亚高度发达的商品农牧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这里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中主要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墨累河流域是荒漠化很快的地区之一,简要分析原因。
(4)墨累河流域水资源缺乏,为此澳大利亚政府实施了“东水西调工程”,试分析淡水资源的调入对墨累河流域经济和生态产生的影响。
正确答案
(1)副热带高压带
(2)东南部地区 光热充足、降水丰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3)降水量较少、气候干燥、降水变率大;全球变暖;高强度开发(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用水。
(4)(经济)缓解农业用水的紧张局面,促进农业发展;(生态)缓解土地荒漠化压力,有利于生态维护。
本题考查世界地理(澳大利亚)。
第(1)题,澳大利亚中部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第(2)题,澳大利亚东南部高度发达的商品农牧业从气候、水源、地形、土壤方面分析。
第(3)题,墨累河流域荒漠化既有自然方面原因(气候、地表状况等)也有人为方面原因(植被破坏)。
第(4)题,东水西调一方面缓解农业用水不足,另一方面利于缓解荒漠化压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图18中甲市所在的自治州棉花产量占全国的l/8,长绒棉占全国总产量的93%。甲市是重要的棉花交易集散地,棉纺工业发达。
(1)说出甲、乙之间国道的走向,并分析原因。(4分)
(2)分析甲市成为棉花交易集散地的有利区位条件。(5分)
(3)结合材料,提出甲市所在自治州今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5分)
正确答案
(1)大致呈东西走向。(1分)原因:沿山麓地带(或盆地边缘)分布,地势较平坦,建设工程量小;(2分)沿线多城市(绿洲)。(1分)
(2)区域中心城市,信息通达度高;区域交通枢纽,交通运输便利;位于棉花产区,商品来源丰富;棉纺织工业发达,对棉花需求量大;与中亚国家相邻(边境城市或临近中亚产棉区),利于商品进入国际市场。(任答五点,每点1分)
(3)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依托丰富的油气资源,发展石油化工产业;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煤焦化工和能源工业;依托丰富的棉花资源,做大做强棉纺织产业,延长产业链;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依托边境城市区位,发展边境贸易;发展过程中注意生态环境保护。(任答五点,每点1分)
试题分析:(1)根据图示的等高线分布判断,图示甲乙之间的国道基本沿等高线分布呈东西走向,反映地形、水源等因素对交通线建设的影响。(2)影响棉花交易集散地的主要区位条件可从地理位置、原料、市场、交通、政策和工农业基础等因素分析,注意与当地的实际相结合。(3)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从区域第一、二、三产业的合理发展,并结合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并能结合图示信息综合分析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区域地理的主干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并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德国启动了开发非洲北部沙漠太阳能发电项目(DESERTEC),计划在北非沙漠地区建立太阳能电站,满足欧洲约15%的用电需求,其余供应电站所在国。经考察甲国将成为这一项目的最佳投资地。下图是甲国等高线地形简图,下表是K港口气候资料表.
(1)描述K港口气候特征,并分析原因。(6分)
(2)根据材料,简析甲国成为德国DESERTEC项目最佳投资地的主要原因。(4分)
(3)判断乙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正确答案
(1)(共6分)K港口全年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夏季干燥、冬季湿润(2分)。地处亚热带,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燥天气;冬季受南移的西风影响,来自海洋的西风温暖湿润,因此降水较丰富,气温温暖(2分)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夏季气温不高(2分)。
(2)(共4分)甲国日平均日照时数长,太阳能资源丰富(2分);隔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距欧洲较近,可节省输电成本(2分)。
(3)(共6分)畜牧业(2分);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降水较少;地势平坦开阔;草场资源丰富。(任答2点即可,每点2分)
试题分析:
(1)由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K港口位于非洲的西北角,全年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夏季干燥、冬季湿润。原因:地处亚热带,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燥天气;冬季受南移的西风影响,来自海洋的西风温暖湿润,因此降水较丰富,气温温暖;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夏季气温不高。
(2)甲国成为德国DESERTEC项目最佳投资地的主要原因:由表中数据可以判断,甲国日平均日照时数长,太阳能资源丰富;由地理位置可以判断,隔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距欧洲较近,可节省输电成本。
(3)由乙地的地理位置可以判断,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降水较少;地势平坦开阔;草场资源丰富。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等高线地形简图和港口气候资料表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非洲西北部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16分)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4分)
(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4分)
(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4分)
(4)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4分)
正确答案
(1)分布规律: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
有利条件:(棉花生长期)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有灌溉条件。
(2)棉花易储存、易运输(交通条件改善);棉花品质优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市场需求量大。
(3)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有限。
(4)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甚至断流;荒漠化扩展、绿洲消失(生态环境恶化);灌溉用水过量(与排水失衡),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渍)化。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事物分布规律及农业的区位条件。描述地理事物分布规律时关键是找出影响其分布的因素。结合经纬度及图例可知该区域为位于南疆的塔里木盆地,种植棉花的有利条件从光照、热量等气候条件及水源条件去分析。第(2)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审清题干。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说明与棉花易储存、易运输有关。南疆的长绒棉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广阔。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该地区深居内陆,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水源成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棉花的采摘需要大量劳动力,而本地区人口较少,劳动力不足。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环境问题。该区域位于干旱地区,缺少水源,如果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造成河流下游水量减少,荒漠化严重,不合理的灌溉还会造成土壤次生盐碱(渍)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