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的合理容量
- 共562题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正确答案
错误
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而资源状况则是影响人口承载力大小的首要因素。所以本题叙述错误。
读“人口与资源”漫画图和“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状况及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人口流动”示意图,回答问题。人口承载状况是指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
(1)此漫画说明了什么地理问题?
(2)图中显示人口负担最轻的省区是________,从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人手,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3)根据图示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缓解我国人口压力的主要措施。
正确答案
(1)人口与资源的深刻矛盾,说明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
(2)广东 气候宜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对外的开放程度高;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等,所以人口的环境容量大。
(3)努力发展科技,提高经济水平,变以自然条件主导人口承载能力的现状为经济投人调控人口承载能力;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这两项基本国策等。
环境人口容量有相对的确定性,即在一定的条件下,人类获取的资源数量是有限的,供养的人口也是有限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与资源条件、科技水平、地区的开放程度以及消费水平关系非常密切;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数量多,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
在相同条件下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人口生活消费水平。
正确答案
对
本题考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人口消费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地域开放程度。其中与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域开放程度成正相关,与人口消费水平成负相关。即人口生活消费水平越高,则人均消费的资源较多,则人口容量减小。所以本题叙述正确。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人口司用妇女总和生育率预测人口发展。假定全球每个妇女总和生育率在两个小孩的水平上,每年人均消耗粮食400千克,则2050年、2150年全球人口和所需粮食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相关问题。
(1)总和生育率即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中国的人口发展是否应该与联合国人口司预测的总和生育率持平?为什么?
(2)分析提高环境承载力的措施有(至少写出三点)。
正确答案
(1)短期内不行,原因是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而目前已13亿多。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很多,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已十分突出。
(2)①加大经济和科技投入;②控制污染,保护环境;③开源节流,挖掘资源潜力;④加大粮食流通,调配膳食结构等。
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而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已接近13亿人口,因此,中国不能与世界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持平,要稍低一些。在经济高度发展、科技进一步提高的未来,人类有足够的力量制止环境退化,推动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良性循环,从而使环境承载力有所提高。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 中国新闻网报道,2033年前后,中国总人口的总量高峰将保持在15亿左右;在较长一段时期,保持人口总和生育率在1.8%左右。如果生育率保持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17亿。那么中国人均土地、水资源、森林、能源等都要比现在的人均拥有量降低20%以上。
(1)“如果生育率保持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17亿。”而目前我国的总人口是13亿多,形成该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能正确反映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变化趋势的是( )
(4)造成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上述变化趋势的直接因素是( )
(5)分析材料,谈谈我国目前提高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途径。
正确答案
(1)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2)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3)D
(4)C
(5)我国目前人口增长快,人口基数大,人与环境矛盾较突出,因此应稳定低生育水平。要提高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
(1)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增长。
(2)环境人口容量简单地说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制约因素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3)、(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容量呈下降趋势,后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我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还湖等生态措施的建设,环境质量又有了很大改善,我国的环境容量有了很大提高。
(5)要结合我国人口增长快,科技水平不很高,资源利用率不高的实际分析。
下表是我国某科研机构于1995年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的预计,据此回答有关问题。(10分)
对我国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的预计(1995年)
(1)比较我国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地区的环境承载力有何差异?(4分)
(2)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能否向西部地区进行大量的人口迁入,试从人口合理容量角度加以说明。(6分)
正确答案
(1)我国东部的环境承载力较西部地区大,南方的环境承载力较北方地区大。(4分)
(2)不能 (2分)西部地区虽然矿产资源丰富,但是耕地、水资源等严重不足,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再加上受地形等条件影响交通不便,环境相对闭塞,从而使得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合理容量较小。(答中其中1点得2分,共4分,)
试题分析:(1)直接根据表格的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比较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即可。(2)西部大开发促进了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而环境人口容量由该地区最短缺的自然资源决定,西部地区最短缺的自然资源是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等,西北大开发未能解决西部地区的水资源、耕地资源不足问题,故不能使西部的人口合理容量扩大。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适宜高一基础性测试。学生只要能抓住环境承载力的概况和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并能结合表格数据具体分析即可。
读“中国、美国、印度人均耕地图”(图2-1-39),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图2-1-39
(1)指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国家,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A是_________,B是_________,C是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_________,反映了我国人口与一些_________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
正确答案
(1)中国 美国 印度 中国人口最多,而耕地最少,故人均耕地最少;美国人口最少,耕地最多,故人均耕地最多;印度人口、耕地均居中,故人均耕地居中
(2)1/3 资源
解答本题关键是了解三国国情:美国耕地最多,人口最少;中国人口最多,耕地最少;印度人口、耕地均居中。
若某地区的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相当,则表明该地区人地关系协调。
正确答案
错
本题考查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容量是在一定的资源和经济条件下,一地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要使当地的人地关系协调,应使当地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人口合理容量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利用资源、环境等的前提下,一地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会逐渐减小。
正确答案
错误
本题考查人口容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利用资源的种类和程度都在扩大,故人口容量会逐渐扩大。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东、中、西部第四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人口密度统计图。
材料二“八五”末期,我国云南、贵州、四川三省贫困人口最多,总计2000万左右,1999年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仍接近600万,与之相邻的西藏贫困人口不足100万。
(1)材料一反映出1990~2000年间我国人口分布发展的趋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简析川、滇、黔地区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
(3)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的
人口迁移?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东、中部人口密度增加。西部略有下降,东、西部人口分布更加不均
(2)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落后。文化科学水平低。
(3)不能。因为西藏地区高寒、缺氧,土壤贫瘠。科技水平差。自然资源利用不充分。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
第(1)题可以直接由表中数据得出结论。第(3)题应
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分析。如资源状况、科技水
平、地区开放程度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