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的合理容量
- 共562题
(22分)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阿拉斯加(见下图)面积为171万平方千米,人口仅60多万,人口密度0.42人/平方千米。森林、矿产等资源丰富,阿拉斯加输油管道是世界上第一条伸入北极圈的原油管道。安克雷奇机场因低廉的机场使用费和跨太平洋航线的中转站成为全球第四大货运机场(仅次于孟斐斯、成田和香港国际机场),其货运近四分之一来自中国。
(1)普拉德霍湾的石油是通过管道运到瓦尔迪兹港口,再经海洋运输到美国本土炼油厂的。读图分析其使用管道运输而没有采用铁路运输或直接采用海洋运输的原因?(6分)
(2)为什么美国经济发达,阿拉斯加资源丰富,其环境人口容量低。(4分)
(3)结合图文材料,从自然和人文因素角度分析安克雷奇机场成为最大的中美航空货物集散地的原因。(8分)
(4)你是否赞成阿拉斯加东南部沿海平原大力发展奶制品生产厂。(4分)
正确答案
(1)通航时间短,海运不便:普拉德霍湾处于北极圈内,全年气候严寒,接近永久封冻线,大部分时间处于封冻状态,只有夏季很短一段时间可勉强通航;(或者纬度高,结冰期长,可通航时间短,连续性较差;)
铁路建设难度大:北极圈内的冻土地带,沿线多山地,地形复杂,很难建设铁路;(或者纬度高,冻土广布,地形复杂,铁路建设难度大)
管道运输的优势:管道运输运量大、损耗少、安全性能高、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每点2分,铁路、海运、管道三个角度必须都有,各任答一点得6分。)
(2)阿拉斯加纬度高,气候严寒,多山地,人口稀少;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美国生活消费水平高,人均资源消耗量高,环境人口容量低;开发历史晚;(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3)自然条件:跨太平洋航线的中转站,地理位置优越;航线接近球面大圆的劣弧,距离近;气温较高,北部有高山阻挡,南部有阿拉斯加暖流的影响;三面环山,风力较小;降水较少,晴天多 。(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人文条件:位于南部沿海,水路交通便捷;低廉的机场使用费;国际贸易特别是中美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该机场货运近四分之一来自中国,中美货运量大。安克雷奇有丰富的补给燃料。(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4)观点一 赞成。(2分) 阿拉斯加东南部沿海为平原,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适合饲养奶牛,利于发展奶制品厂;当地人有食用奶制品的习惯;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保鲜技术的提高,奶制品可以远距离运输,可拓展国际市场;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观点二 不赞成。(2分) 阿拉斯加人口密度低,城市化水平低,市场狭小;平原面积小,生产规模小。(※※阐明观点后,答出两点合理理由,即得4分。没有阐明观点或仅有观点不得分,写出观点后,阐述理由至少要有一条是对的,才可以得分。)
试题分析:(1)读图,可以看到普拉德霍湾处于北极圈内,全年气候严寒,接近永久封冻线,大部分时间处于封冻状态,,结冰期长,可通航时间短,连续性较差。只有夏季很短一段时间可勉强通航,通航时间短,海运不便。 位于北极圈内的冻土地带,沿线多山地,地形复杂,铁路建设难度大。 使用管道运输,运量大、损耗少、安全性能高、连续性强、管理方便。所以采用管道运输而没有采用铁路运输或直接采用海洋运输。
(2)阿拉斯加纬度高,气候严寒,多山地,不适宜人类生存,阿拉斯加的开发历史晚,人口稀少。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美国生活消费水平高,人均资源消耗量高,环境人口容量低。
(3)从自然条件分析,安克雷奇机场是跨太平洋航线的中转站,地理位置优越。航线接近球面大圆的劣弧,距离近。机场北部有高山阻挡,南部有阿拉斯加暖流的影响,气温较高。安克雷奇机场三面环山,风力较小,降水较少,晴天多,便于飞机的起降。从人文条件分析,该地位于半岛南部沿海,水路交通便捷。低廉的机场使用费,国际贸易特别是中美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该机场货运近四分之一来自中国,中美货运量大。安克雷奇有丰富的补给燃料。所以这里发展成了最大的中美航空货物集散地。
(4)阿拉斯加东南部沿海为平原,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适合饲养奶牛,利于发展奶制品厂。当地人有食用奶制品的习惯,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保鲜技术的提高,奶制品可以远距离运输,可拓展国际市场。美国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生产成本低,所以赞成大力发展奶制品生产厂。
阿拉斯加人口密度低,城市化水平低,市场狭小。平原面积小,生产规模小。环境承载力低,所以不赞成大力发展奶制品生产厂。
(13分)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7为新疆部分区域图
材料二:2011年5月26日,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称,去年5月至今年5月,塔里木河首次实现自1988年以来首次全年不断流。
(1)根据图中信息简述塔里木盆地内部的地势特征。(3分)
(2)说出塔里木盆地沼泽分布特征并分析成因。(6分)
(3)塔里木河实现20多年来的“首次全年不断流”,试说出其流域管理局可能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4分)
正确答案
(1)大致由南向北缓斜(或南高北低)(1分),由西向东降低(或西高东低);(1分)盆地北缘地势偏低。(1分)
(2)主要分布在盆地北缘的铁路线以南和塔里木河以北的区域;(2分)该区域有河流流经,夏秋季节河流泛滥带来充足水源;(2分)地势低洼,排水不畅。(2分)(成因分析因果各1分)
(3)加强流域内上中下游的水量统一调度;(2分)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2分)(其他言之成理也给分。)
从图中信息中可以看出,塔里木盆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塔里木盆地沼泽主要分布在盆地北缘的铁路线以南和塔里木河以北的区域;是因为有河流流经,夏秋季节河流泛滥带来充足水源,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塔里木河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为季节性河流,要实现全年不断流,必须加强流域内上中下游的水量统一调度;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著名学者邦奇等创建了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第一个为东亚和东南亚;第二个是南亚;第三个是欧洲;第四个是北美东部。下图为世界人类大陆图的一部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人类大陆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_。
(2)分析B人类大陆的形成原因。
(3)D处只形成了一个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试分析其原因
(4)B区域国家的人口再生产属于什么类型?主要特点是什么?
(5)从国际人口迁移的角度看,A区域是人口迁入区还是迁出区?为什么?
正确答案
(1)欧洲 南亚 东亚和东南亚
(2)B为南亚地区,世界古老的文化中心,人类在此聚居历史悠久;加上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或热带季风气候),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3)D位于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远,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小,降水稀少,环境承载力低,因而广大地区人烟稀少;而D利用了所在地高山上冰川融水提供的水源发展绿洲农业,产生了一个人口稠密的孤岛。
(4)过渡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5)迁入区。欧洲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劳动力缺乏,就业机会多,生活条件好,吸引了很多国际移民。
考查人口与环境的关系。A为欧洲西部,B为南亚,C为东亚和东南亚是世界人口密集区,这些地区人类聚居历史悠久,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而D位于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远,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小,降水稀少,环境承载力低,广大地区人烟稀少;D利用了高山上冰川融水提供的水源发展绿洲农业,产生了一个人口稠密的孤岛。发展中国家大部分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的过渡型国家。欧洲由于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劳动力缺乏,就业机会多,生活条件好,吸引了很多国际移民。
读“不同人群对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不同人群对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1)乐观者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悲观者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介于悲观者与乐观者之间,许多人认为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在_________亿左右。
正确答案
(1)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
(2)目前世界上的人口太多,已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3)100
在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中,假定条件不同,估计的方法不同,必然得出不同的估计结果。在地球上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的问题上,就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乐观派、悲观派、介于两者之间的。
第(1)题,乐观派着眼于尚未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以及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认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在经济高速发展、科技进一步提高的未来,人类有足够的能力制止环境退化,推动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良性发展。
第(2)题,悲观派认为目前世界上的人口已经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将不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人口若进一步增长,后果将不堪设想。
第(3)题,还有一种看法介于上面两者之间,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的报告认为,将全球人口稳定在110亿或略多一些,可使地球上的人维持健康的生活。
相对新疆,江苏面积小、矿产资源贫乏,所以江苏环境人口容量更小。
正确答案
错
相对新疆,江苏面积小、矿产资源贫乏,但江苏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环境人口容量大。
请阅读课文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环境人口容量下的定义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1)这段文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有哪些影响因素?
(2)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包含有几层意思?
正确答案
⑴主要讲的是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从定义中可以看出,环境人口容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
⑵包含有四层意思:①环境人口容量是时间的函数,具有不确定性,应指明具体的时期;②制约的因素较多,资源状况则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③人口的生活水平也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④如果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但不见得完全就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定义中的“其他”,这一点对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本题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读我国人口分布图表,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0分)
黑河—腾冲一线东西部地区比较表
(1)黑河、腾冲分属哪两个省级行政区 和 (写简称,2分)
(2)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特征是(2分)
从以下三方面分析该线东西部人口差异的原因
社会经济条件:(2分)
。
自然条件:(2分)
。
开发历史:(2分)
。
正确答案
(1)黑(1分) 滇(1分)
(2)东部多西部少或东南多西北少(2分)
社会经济条件: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内陆地区经济落后(2分)
自然条件:东部沿海地区气候宜人,并且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而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燥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2分)
开发历史:东部地理位置优越,开发历史比较早,而西部则相反(2分)
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分布。(1)黑河位于我国黑龙江省,腾冲位于我国云南省。(2)直接根据表格数据可判断,我国人口分布东南多,西北少。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东西差异分析。自然条件主要从我国东部的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即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而西部自然条件较恶劣。开发历史主要从东部地区开发历史较早,而西部地区开发历史较晚。
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36分)
材料一 中国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分布图
中国人口密度分布
材料二 中国人口构成比例示意图(2007年)
人口构成比例示意图
材料三 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数据预测,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12%,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平均水平,人口老龄化问题尚不突出。但是,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年均增长16.55%,204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28%左右。在这30年里,中国开始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将超过30%,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中国未来人口数量变化趋势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是 (4分),影响上述分布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4分)
(2)结合中国人口构成比例示意图分析,中国人口构成总体呈现
(6分)的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6分)
(3)根据材料三,我国人口未来发展的趋势是 ,(4分)此种趋势对中国未来社会经济、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4分)
(4)结合中国当前国情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未来人口健康发展的主要方向。(8分)
正确答案
(1)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 (4分)
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东部、沿海优于西部、内陆);经济发展水平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沿海高于西部、内陆。)(4分)
(2)男女性别比例失衡、乡村人口比重较大、人口老龄化问题开始出现(6分)
重男轻女的传统生育观念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市化水平较低;出生率、死亡率降低,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6分)
(3)人口增长速度减慢,甚至出现负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4分)
环境压力相对减轻;青壮年劳动力减少,社会保障成本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一定限制。(4分)
(4)继续稳定当前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在适当时期可对生育政策作合理调整;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快城市化进程,积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关注老年人健康发展;转变生育观念,维持合理的人口性别结构。(每点2分,言之成理可合理给分)(8分)
略
读下图数据分析并回答问题。
(1)按世界人口容量是100亿,根据世界第五个10亿人口的增长速度,世界人口将在_________年达到饱和。
(2)按我国人口容量是16亿,根据我国199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进行计算,我国将在_________年达到饱和。
(3)当人口超过环境容量时,出现的后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目前人口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2047
(2)2021~2022
(3)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恶化。
(4)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的1/3,并有继续减少的趋势;淡水严重不足,人均淡水仅为世界人均的1/4,过度开采地下水出现许多环境问题。
该题考查世界及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以及研究环境人口容量的意义。第(1)(2)题为关于人口增长的数学计算。第(3)题,当人口数量超过了该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时,将会对该地区的资源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我国大陆人口已经达到13亿,虽未超过环境人口容量,但已对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读图2-1-46,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在世界人口和耕地中所占百分比
今后我国人口和耕地发展的可能趋势
图2-1-46
(1)目前,我国以占世界_________%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_________%的人口。
(2)今后我国人口发展的可能趋势是_________,耕地发展的可能趋势是_________。
(3)我国耕地承载量所面临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 。
(4)目前国家对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是 。
正确答案
(1)7 22.6
(2)不断增长 不断减少
(3)耕地承载量受到的压力过大,农业生态系统有遭到破坏、失去平衡的危险
(4)①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②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解答本题关键是善于从图中提取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图中不难看出:(1)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22.6%的人口;(2)今后我国人口仍将不断增长,耕地将会进一步减少。通过这些信息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均耕地少而且有继续减少的趋势,耕地承载量受到的压力过大。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另一方面要保护好有限的耕地资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