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的合理容量
- 共562题
读巴西的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巴西的北部为什么人口很少?
(2)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为什么能保存下来大面积的热带雨林?
(3)当前造成亚马孙雨林毁坏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北部为繁茂的热带雨林,开发历史晚;北部是湿热的亚马孙平原,不适合人类居住。
(2)亚马孙河流域周围的国家,全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均不高,因为丛林的阻隔和湿热环境的影响,一直未被开发;生活在其中的印第安人生产方式
落后,人口很少,对自然索取不多。
(3)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
直接原因: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
(1)巴西的北部是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开发历史短,
平原地区气候湿热,因此人口较少。
(2)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能保存下来大面积的热带雨林,除了与开发历史晚、自然条件恶劣有关外,还与区域的发展阶段有关。
(3)当前造成亚马孙雨林毁坏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和贫困带来的发展需求,直接原因有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
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一般大于该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 )
正确答案
对
:本题考查人口容量。人口容量是在一定的资源和经济条件下,一地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人口合理容量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利用资源、环境等的前提下,一地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故环境人口容量一般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同一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小于人口合理容量。
正确答案
B
试题分析: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指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供养的人口的最大数量,而人口合理容量则只是适宜数量,所以环境人口容量一定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点评:本题难度低,掌握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基本概况,注意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是解题的关键。
由于国家政策鼓励,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是从农村到城市。
正确答案
A
试题分析: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小城镇化和加速大城市建设,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再加上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差异,人们追寻美好生活的要求也导致人口有农村迁往城市。
点评:本题属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人口迁移的认知。目前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有两种:农村到城市,内陆到沿海地区;经济差距是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纸上每题相应的位置,将正确的填写“A”,错误的填写“B”。(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小题1:当今世界各国都已进入现代型人口增长阶段。
小题2:一般情况下,城市的等级越高规模越大。
小题3: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企业应加大技术投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
小题4:同一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小于人口合理容量。
小题5: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经济收入是人口移动的主要拉力因素。
小题6:世界各地运送到海地的抗震救灾物资最适宜的运输方式是航空运输。
小题7:在城市化过程中,第一产业吸引了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
小题8:某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是由当地的政策决定的。
小题9:工业区都是由政府有意规划建设而形成的。
小题10:公平性原则是指同代人、代际人之间,不同国家之间对可持续发展所尽义务应公平。
正确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A
小题4:B
小题5:A
小题6:A
小题7:B
小题8:B
小题9:B
小题10:A
小题1:当今世界,欧洲和北美的发达地区已经步入现代型的人口增长阶段;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目前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已经是现代型了。此题说法明显有误。
小题2:一般情况,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相距较远,服务范围越大,规模也越大。此题说法正确。
小题3:为应对金融危机,企业应该加大科技投入,鼓励创新,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此题说法正确。
小题4:环境人口容量强调的是某区域可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强调的是一个区域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因此同一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应大于人口合理容量。此题说法有误。
小题5:目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此题说法正确。
小题6:海地发生地震,急需救灾物资,只有运输速度最快的交通运输方式才能将世界各地的抗震救灾物资快速运往海地,选择航空运输是正确的。
小题7:在城市化工厂中,城市人口增加,二、三产业应该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此题说法有误。
小题8:某地农业地域类型一般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受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并不一定只受政府政策影响。此题说法有误。
小题9:工业区按照形成原因来看有自发形成的,如德国的鲁尔区;另外一种是规划建设形成的,中国大多数工业园区都是在政府规划建设好后招商引资形成的。此题说法有误。
小题10:公平性原则是指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此题说法正确。
读“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有关问题。
(l)图中A因素表示________,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2)图中B因素表示________,该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动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动________的变化。
(3)图中C因素表示人口的____,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影响。
(4)图中D表示____,目前对地球上D的估计,有三种学说,即____说、____说和____说。你赞成哪种学说并说出赞成的原因。
正确答案
(1)资源
(2)科技发展水平 环境人口容量
(3)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4)环境人口容量 悲观 乐观 悲观与乐观之间 略。
考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及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解答题目的关键是:①了解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及相互关系。②正确分析关系图。根据教材内容,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最大,结合图示D为环境人口容量,A、B、C为制约因素,与B有关的一项是“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推断B因素为科技发展水平,结合题目内容知A是主要因素,推测为资源,C为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中国改革报》2006年6月28日报道,近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在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生态环境总体上也出现了不断恶化的现象。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发展中考虑环境承载力,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材料2:新华社北京2006年6月28日电:铁道部提出“青藏铁路在建设中是环保线,在运营中也是环保线”,防止急剧增加的人流物流对高原环境产生污染和影响。
材料3:新华网2006年7月11日电:青藏铁路通车后,7月1一10日乘火车进藏游客每天达到1700人左右,进藏共计19392人,出20398人,全区共接待7.8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6%,还有上升趋势。
(1)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判断,下列国土空间属于禁止开发的是
(2)青藏铁路的建设需要克服的主要自然困难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藏地区地广人稀,而我国东部地区则地狭人稠,是否可以大量向青藏地区移民?为什么?
正确答案
(l)A
(2)高寒缺氧 冻土广布 生态环境脆弱
(3)不可以。因为青藏地区虽然地广人稀,但脆弱的自然环境使得环境人口容量相对较小,不适合大规模移民。
东北地区的湿地在建国后被大量开垦为耕地,严重破坏了东北的生态环境,现在国家禁止开发湿地资源。内蒙古的草原、华北的耕地和南方低山丘陵都应属于限制性开发区。青藏地区环境特殊,过去一直没有修建铁路,很大程度上受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限制,主要有高寒缺氧、冻土广布和生态环境脆弱。虽然青藏地区地广人稀,但脆弱的自然环境使得环境人口容量相对较小,不适合大规模移民。
阅读下列表格,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距海岸带不同距离的人口分布(10分)
材料二 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
(1)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规律。
(2)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部内陆地区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
正确答案
(1)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内陆地区人口稀少(人口由沿海向内陆地区递减);海拔低的地区人口稠密,海拔高的地区人口稀少(随海拔增加人口密度减小)。
(2)不能。因为西部内陆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落后,文化科技水平较差,自然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利用,环境人口容量小。
略
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同样面临人口问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将图中所示的三个地区按人口密度从大到小依次排序: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2)有关西北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
B.西北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小,原因只在于经济发展落后
C.西北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小,原因有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
D.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人口的合理容量将永远很小
(3)当前,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目的是合理利用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西部地区
社会较快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使环境承载力快速变大
B.西部大开发,人口迁移频率加大,主要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的
C.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西北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将会逐渐降低
D.西部大开发,使得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因此人口素质将会得到提升
正确答案
(1)东南沿海地区 中部地区 西南和西北部地区 (2)c (3)A
略
自然条件非常相似的两个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也相差无几。
正确答案
错误
试题分析:自然资源、科技、对外开发程度和人均消费水平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自然条件相似,但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则环境人口容量相差较大。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注意社会经济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即可判断。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