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军的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潘家峪大扫荡、七一三部队对中国人的杀害)
  • 共1092题
  • 日军的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潘家峪大扫荡、七一三部队对中国人的杀害)
  • 共1092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简要分析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侵华的原因,指出中国社会主要政治力量面对日本侵略的反应,并概要说明中共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作的努力。

正确答案

原因:日本垂涎中国领土,侵华是既定方针;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打击日本;国民党政府正竭力“围剿”红军,(或列强忙于应付国内经挤危机无暇东顾),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反应: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中共发表宣言,谴责日本侵略,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爱国民主人士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要求保障人民的抗日权利;国民党内爱国力量纷纷举起抗日反蒋旗帜。

努力:华北事变后,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领导发动“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西安事变后,促成和平解决,揭开国共两党和平、合作抗日的序幕。七七事变后,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八一三事变后,将人民军队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提交国共合作宣言。

对日本侵华战争的全面认识。总结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和国民党对这场战争所进行的活

动。注意日本侵华战争中中共以及当时中国各各政治派别进行的斗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  1940年日本首相近卫文磨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构想。1943年,东条英机为炫耀亚洲新秩序的建立,在东京召开大东亚会议,并发表“大东亚共荣宣言”:“英美为了本国的繁荣,压制其他民族,对大东亚进行侵略和盘剥。大东亚战争的目的就是要推翻大东亚的英美隶属化。大东亚各国提携完成大东亚战争,把大东亚从英美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建立共存共荣、自主独立、没有人种差别的共荣圈,为建立世界的和平做贡献。”

材料二 中、日、韩三国200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超过7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去年中、日、韩外贸总额起过两万亿美元,其中58%来自三国之间的区域内贸易,高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55%,逊于欧盟的65.5%。据统计,2004年日本对华贸易总额高达2132.8亿美元,占日本外贸总额的1/5以上。中国业已取代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而日本也在继欧盟和美国之后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材料三 近年来,亚太地区各种合作机制蓬勃发展,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我们应该在这一问题上凝聚共识,树立符合时代潮流和亚太地区特点的区域俣作观。深化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推动共同发展,谋求和谐共赢,造福亚太人民,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摘自2006年11月胡锦涛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日本所标榜的发动“大东亚战争”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请用所学知识说明其真实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当前中、日、韩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请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构建和谐亚太应遵循的原则什么。

正确答案

(1)原因:英美侵略和盘剥大东亚地区。

目的:大东亚团结摆脱英美的束缚;建立共存共荣、独立自主、平等的新秩序;促进世界和平。二战期间,日本侵略中国和东南亚地区,进行经济掠压,殖民统治和奴化教育,因此其发动“大东亚”战争的真实原因是要把大东亚广大地区变为其殖民地。(8分)

(2)特点:发展迅速,区域内经济的联系和交往加强。

原因:二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并得到飞速发展;70年代以来,韩国、中、日、韩三国外交关系改善;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当前世界和平与发展主题的影响。(8分)

(3)原则: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平等互利、务实合作、共同发展。(4分)

(1)日本所标榜的发动“大东亚战争”的原因和目的的回答结合材料“英美为了本国的繁荣,压制其他民族,对大东亚进行侵略和盘剥”、“大东亚战争的目的就是要推翻大东亚的英美隶属化……从英美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建立共存共荣、自主独立、没有人种差别的共荣圈,建立世界的和平”概括。真实原因结合课本相关表述即可。

(2)特点分析要注意材料信息“中、日、韩三国200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其中58%来自三国之间的区域内贸易”的获取。分析原因注意联系三国关系的改善以及21世纪以来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

(3)注意材料信息“务实合作”、“共同发展”、“和谐共赢”。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6分)发生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佞垂老亲见……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世事纷纭已极。和会散后,又益以青岛问题,集矢曹、章;继以罢学,牵率罢市。咄咄学生,救国良苦……国中革命之说,暗长潜滋。

——据《严复集》整理

材料二 中国抗击的日本的兵力最多。按日军师团编制计算,“七七事变”到一九四五年,日军历年投入到中国关内战场上的陆军……平均每年占百分之七十六点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陆军主力仍分布在中国战场上,中国摧毁的日军有生力量数目最大。           

——刘大年《抗日战争年代》

材料三   中华民族从来是一个爱好和平、与邻为善的民族。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饱受外来侵略和奴役之苦,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自由。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事实雄辩地向世界昭示,中国始终是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中国率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恪守不参加军事集团、不谋求势力范围、永远不称霸等庄严承诺,倡导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为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胡锦涛《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1)阅读材料一,指出严复所称“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为“利己杀人,寡廉鲜耻”的依据是什么?请您结合所学知识,试从经济和政治的角度,说明“一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8分)

(2)二战前和二战中中国军民的反法西斯斗争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8分)

(3)阅读材料三,从汲取战争经验教训,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出发,概括指出和平与发展的关系,简要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10分)

正确答案

(1)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交战双方都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2分)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3分)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民族觉醒,五四运动爆发,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3分)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2分)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2分)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坚实基础,成为民族振兴的转折点;(2分)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分)

(3)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分)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中国率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积极实践;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中国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积极倡导者;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8分,答对4点即得8分。)

试题分析:

(1)第一小问可以从战争的性质和战争的目的方面分析,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交战双方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政治的角度分别展开分析,经济上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政治上战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2)根据材料信息“中国抗击的日本的兵力最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陆军主力仍分布在中国战场上,中国摧毁的日军有生力量数目最大”说明中国的抗日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从国际意义看,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从国内意义看,是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坚实基础,成为民族振兴的转折点,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第一小问注意辩证的看待和平与发展的关系。第二小问注意材料信息“中国始终是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中国率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再结合所学知识进一步回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即19世纪90年代的甲午战争和20世纪30年代的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次侵华战争是日本一贯所奉行的哪一侵略政策的结果?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次侵略战争中均发生了日军屠城暴行,请分别列举典型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次侵华战争不同的结局,对中国台湾省的命运、民族意识和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今天学习和了解这段历史,有何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大陆政策。为垄断资本获取原料和市场。

(2)旅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

(3)甲午中日战争:台湾被日本割占,遭受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推动民主革命进程。

  抗日战争:台湾光复;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4)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友人大东仁先生展示由日本士兵当时在南京所拍的原版照片(下图)。2009年12月12日,日本僧侣大东仁先生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了16件文物史料,包括反映日军轰炸南京的报纸,遭日军屠杀的中国军民尸体照片。大东仁对记者说道:“僧侣要珍惜人的生命,日本人的生命珍贵,中国人的生命同样珍贵。是日本发动了侵略战争,我们要反省,历史证据对于反省历史非常重要。”

材料二  《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材料三  2012年是南京大屠杀75周年祭。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有一部片子是不得不说的,那就是《南京梦魇》,制片人是美国人郎恩?乔瑟夫,他曾经因拍摄《希特勒》而知名。《南京梦魇》的制作前后筹备近十年,从2005年初开始拍摄,从最初的120分钟版本到现在的77分钟版本,历经数十次修改。中文版制片人和配音是中央电视台的吴海燕。《南京梦魇》的拍摄得到了许多华侨的赞助,因为作为第三方个人行为拍摄的真实历史事件,历史的真实得到了还原,使人们更加清楚地了解那段历史。华侨们捐款就是为了使这部纪录片能够得到有效推广,使更多人能够看到和了解真相。另外,《南京梦魇》2007年也在日本上映。它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事件,有力地回击了日本右翼分子的叫嚣。

——摘自中学历史教学网

材料四  2009年12月10日,胡锦涛在北京会见了日本民主党代表团暨第十六次“长城计划”代表团。代表团由民主党国会议员和社会各界代表组成。访问旨在加强两国政治家之间的对话,增进相互理解。“长城计划”活动是一项大型中日民间友好交流活动。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在巩固中日关系的民间感情基础,增进两国各界的相互理解与信任方面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

(1)材料一、二中两位日本人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看法?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材料三中的郎恩·乔瑟夫作为第三方个人行为拍摄《南京梦魇》一事,你如何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大东仁先生勇于面对日本侵略历史,敢于承担历史责任,如实描述历史,有着强烈正义感。而渡部升一是日本右翼分子,极力为日本的侵略行为辩护,歪曲历史真相。这说明了不同政治态度的人有着不同的历史观;当今日本右翼分子侵略野心不死等。

(2)郎恩·乔瑟夫作为第三方个人行为拍摄《南京梦魇》,揭露了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罪行,还原了历史真相,是正义之举。日军的暴行及隐瞒罪行的做法激起了公愤,乔瑟夫的做法有利于激发我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有利于世界人民更好地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增强了人们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心。

(3)尊重历史,以史为鉴,增进友好,面向未来。

下一知识点 : 中国远征军的滇缅作战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日军的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潘家峪大扫荡、七一三部队对中国人的杀害)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