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煤和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煤和石油均属于可再生矿物能源

B煤经干馏再分馏可获得芳香烃

C石油分馏得到的各馏分均是纯净物

D石油裂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汽油的产量与质量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煤和石油是动植物体经过亿万年的时间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

B.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生成焦炭、煤焦油、煤气、焦炉气等产物,从煤焦油中可分离出苯、甲苯等芳香烃化工原料,故B正确;

C.石油分馏可以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物质,分馏石油得到的各个馏分为烃类物质的混合物,故C错误;

D.石油裂解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乙烯、丙烯、丁二烯、丁烯、乙炔等,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Ⅰ、以原油为原料生产聚乙烯的步骤如下:

请回答:

(1)上述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填序号).

(2)聚乙烯塑料可以用来制造多种包装材料,聚乙烯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3)将11.2L (标准状况)乙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溴水中,充分反应后,溴水质量增加了5.6g.溴水质量增加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原混合气体中,乙烷与乙烯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

Ⅱ、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请回答:

(1)在试管A 中先加3mL 乙醇,然后边振荡边加入 2mL 浓硫酸和2mL 乙酸,它们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加热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试管B的液面______(填“上”或“下”)有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以闻到香味.

(3)B 试管中的导管不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______(填序号).

①防止溶液倒吸         ②避免反应过快.

正确答案

解:Ⅰ、(1)分馏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①;

(2)聚乙烯的结构简式:,故答案为:

(3)乙烯含有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CH2=CH2+Br2→CH2BrCH2Br;11.2L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0.5mol,

乙烯含有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乙烯和乙烷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溴水中,充分反应后,溴水的质量增加了5.6g,即为乙烯的质量,

所以乙烯的物质的量为n===0.2mol,

则乙烷的物质的量为:0.5mol-0.2mol=0.3mol,质量为:0.3mol×30g/mol=9g,

所以,乙烯与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2mol:0.3mol=2:3,故答案为:CH2=CH2+Br2→CH2BrCH2Br;3:2;

Ⅱ、(1)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同时该反应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故答案为:CH3COOH+HOCH2CH3CH3COOCH2CH3+H2O;

(2)CH3COOC2H5的密度比水的小,浮在水的上面,故答案为:上;

(3)乙醇和乙酸易溶于水,若伸入液面以下,可能发生倒吸,故答案为:①.

解析

解:Ⅰ、(1)分馏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①;

(2)聚乙烯的结构简式:,故答案为:

(3)乙烯含有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CH2=CH2+Br2→CH2BrCH2Br;11.2L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0.5mol,

乙烯含有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乙烯和乙烷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溴水中,充分反应后,溴水的质量增加了5.6g,即为乙烯的质量,

所以乙烯的物质的量为n===0.2mol,

则乙烷的物质的量为:0.5mol-0.2mol=0.3mol,质量为:0.3mol×30g/mol=9g,

所以,乙烯与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2mol:0.3mol=2:3,故答案为:CH2=CH2+Br2→CH2BrCH2Br;3:2;

Ⅱ、(1)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同时该反应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故答案为:CH3COOH+HOCH2CH3CH3COOCH2CH3+H2O;

(2)CH3COOC2H5的密度比水的小,浮在水的上面,故答案为:上;

(3)乙醇和乙酸易溶于水,若伸入液面以下,可能发生倒吸,故答案为:①.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一些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重要标志,工业上主要来源于石油的裂解

B甲醇也称木醇,无色易挥发液体,有毒.含有甲醇的工业酒精不可饮用

C甲醛通常条件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工业上可用于制取酚醛树脂等

D苯酚又称石炭酸,无色晶体,有毒,可以用作杀菌消毒剂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故A正确;

B.甲醇是无色有酒精气味易挥发的液体.有毒,误饮5~10毫升能双目失明,大量饮用会导致死亡,故B正确;

C.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C错误;

D.苯酚是一种有毒的物质,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来消毒,故D正确.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1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丁烷裂解的实验流程.(注:CuO能将烃氧化成CO2和H2O,G后面装置与答题无关,省略铁架台等已省略.)按下连连好装置后,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有:①给D、G装置加热;②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③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等…

(1)这三步操作的先后顺序依次是______

(2)简要说明排空气的方法和证明空气已排尽的方法______

(3)B装置所起的作用是______

(4)假定丁烷按C4H10→C2H6+C2H4和C4H10→CH4+C3H6的方式完全裂解,当(E+F)装置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增加了0.7g,G装置的质量减少了1.76g,则丁烷的裂解产物中,甲烷与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假定流经D、G装置中的气体能完全反应)

(5)若对E装置中的混合物再按图2流程实验:

①分离操作Ⅰ和Ⅱ的名称分别是:Ⅰ____________,Na2SO3溶液的作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

②已知B的碳原子数大于A的碳原子数,请写出B的结构简式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应先检验气密性,赶出内部气体,再给D、G装置加热;

故答案为:②③①;

(2)在装置G的末端收集一小试管气体堵住管口,靠近火焰,松开手指,若没有爆鸣声,则空气排尽;

故答案为:打开K,使丁烷气依次流经各装置,在装置G的末端收集一小试管气体堵住管口,靠近火焰,松开手指,若没有爆鸣声,则空气排尽;

(3)B装置所起的作用是通过观察气泡,控制气体流速;

故答案为:通过观察气泡,调节K,控制气体流速;

(4)“当(E+F)装置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增加了0.7g”,根据质量守恒可以知道烯烃的质量为0.7g;设X为C2H4,y为C3H6

   28x+42y=0.7g

再根据氧原子的守恒关系如下:

2(2x+y)+=mol

解得:x=y=0.01mol

故答案为:1:1;

(5)亚硫酸钠与有机物不互溶,分离不互溶的液体用分夜;分离互溶的液体用蒸馏.

Na2SO3溶液可吸收溴单质,由B的碳原子数大于A的碳原子数可知B为二溴丙烷CH3-CHBr-CH2Br,A为二溴乙烷CH2Br-CH2Br.

故答案为:分液; 蒸馏 SO32-+Br2+H2O═SO42-+2H++2Br-   CH3-CHBr-CH2Br

解析

解:(1)应先检验气密性,赶出内部气体,再给D、G装置加热;

故答案为:②③①;

(2)在装置G的末端收集一小试管气体堵住管口,靠近火焰,松开手指,若没有爆鸣声,则空气排尽;

故答案为:打开K,使丁烷气依次流经各装置,在装置G的末端收集一小试管气体堵住管口,靠近火焰,松开手指,若没有爆鸣声,则空气排尽;

(3)B装置所起的作用是通过观察气泡,控制气体流速;

故答案为:通过观察气泡,调节K,控制气体流速;

(4)“当(E+F)装置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增加了0.7g”,根据质量守恒可以知道烯烃的质量为0.7g;设X为C2H4,y为C3H6

   28x+42y=0.7g

再根据氧原子的守恒关系如下:

2(2x+y)+=mol

解得:x=y=0.01mol

故答案为:1:1;

(5)亚硫酸钠与有机物不互溶,分离不互溶的液体用分夜;分离互溶的液体用蒸馏.

Na2SO3溶液可吸收溴单质,由B的碳原子数大于A的碳原子数可知B为二溴丙烷CH3-CHBr-CH2Br,A为二溴乙烷CH2Br-CH2Br.

故答案为:分液; 蒸馏 SO32-+Br2+H2O═SO42-+2H++2Br-   CH3-CHBr-CH2Br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A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

B便于分馏

C获得短链不饱和气态烃

D提高汽油的质量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石油裂化的目的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汽油,煤油,柴油等)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

故选:A.

下一知识点 : 裂解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催化裂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