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物理1-2模块

(1)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布朗运动表明了分子越小,分子运动越剧烈

B.由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可以知道,能源是不会减少的

C.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熔化的金属能够收缩成标准的球形

D.利用浅层海水和深层海水间的温度差制造出一种热机,将海水的一部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这在原理上是不可行的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变短

B.关于核反应方程,X是,该核反应属于聚变

C.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D.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学说

(3)阳光烤暖了大地,地面辐射使地面附近的空气变热,形成暖气团升往高空.一大团暖空气上升过程中,边缘部分和外界空气的热交换对整个气团没有明显的影响,可以看成气团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则在暧气团上升的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说说你的理由.

正确答案

解:(1)A、布朗运动是小微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错误.

B、能量的转化和转移都是具有方向性的,不能反过来转化.目前人类的大量开采和使用使化石能源面临枯竭的危机.所以并非所有的能量都可以利用能量;能源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故B错误.

C、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熔化的金属能够收缩成标准的球形,故C正确.

D、利用浅层海水和深层海水间的温度差制造出一种热机,将海水的一部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故D错误.

故选C.

(2)A、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无关,故A错误.

B、关于核反应方程,X是,该核反应属于聚变,故B正确,

C、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故C正确.

D、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故D错误.

故选BC.

(3)在暧气团上升的过程中温度减小.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Q+W,气团上升过程中没有热交换,即Q为零,在气团上升过程中大气压强变小,体积要膨胀,所以气团要对外做功,W为负值,故△U 也为负值,即气体的内能减小.

气体由于分子间距离较大,不考虑分子势能,所以气体只有分子动能.所以气体分子内能减小,就是分子平均动能变小.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故温度要降低.

故答案为:(1)C; (2)BC;

(3)降低,因为气体对外做功,热交换对整个气团没有明显影响,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的内能减少.则温度降低.

解析

解:(1)A、布朗运动是小微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错误.

B、能量的转化和转移都是具有方向性的,不能反过来转化.目前人类的大量开采和使用使化石能源面临枯竭的危机.所以并非所有的能量都可以利用能量;能源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故B错误.

C、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熔化的金属能够收缩成标准的球形,故C正确.

D、利用浅层海水和深层海水间的温度差制造出一种热机,将海水的一部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故D错误.

故选C.

(2)A、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无关,故A错误.

B、关于核反应方程,X是,该核反应属于聚变,故B正确,

C、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故C正确.

D、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故D错误.

故选BC.

(3)在暧气团上升的过程中温度减小.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Q+W,气团上升过程中没有热交换,即Q为零,在气团上升过程中大气压强变小,体积要膨胀,所以气团要对外做功,W为负值,故△U 也为负值,即气体的内能减小.

气体由于分子间距离较大,不考虑分子势能,所以气体只有分子动能.所以气体分子内能减小,就是分子平均动能变小.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故温度要降低.

故答案为:(1)C; (2)BC;

(3)降低,因为气体对外做功,热交换对整个气团没有明显影响,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的内能减少.则温度降低.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一般是______m.能说明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实验事实有______(举一例即可).在两分子间的距离由r0(此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相互平衡,分子作用力为零)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分子力的变化情况是______(填“逐渐增大”、“逐渐减小”、“先增大后减小”、“先减小后增大”).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增大气体体积,气体压强将如何变化?请你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加以解释.如果在此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了900J的功,则此过程中气体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放出或吸收多少热量?(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解:(1)分子直径数量级一般是10-10m,布朗运动说明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当分子间距大于平衡位置时,若间距增大,则分子引力与斥力都在减小,但斥力减小得快,所以体现为引力,则引力越来越大,随着间距增大一定值时,引力与斥力都变小,所以分子力也变小,故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增大气体体积,气体压强减小;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气体体积增大,分子的密集程度减小,所以气体压强减小.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不变时,内能不变,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当气体对外做功时,气体一定吸收热量,吸收的热量等于气体外做的功量即900J.

故答案为:10-10m,布朗运动,先增大后减小

气体压强减小,吸热900J

解析

解:(1)分子直径数量级一般是10-10m,布朗运动说明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当分子间距大于平衡位置时,若间距增大,则分子引力与斥力都在减小,但斥力减小得快,所以体现为引力,则引力越来越大,随着间距增大一定值时,引力与斥力都变小,所以分子力也变小,故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增大气体体积,气体压强减小;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气体体积增大,分子的密集程度减小,所以气体压强减小.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不变时,内能不变,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当气体对外做功时,气体一定吸收热量,吸收的热量等于气体外做的功量即900J.

故答案为:10-10m,布朗运动,先增大后减小

气体压强减小,吸热900J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用一个底面积是500cm2、高不小于2cm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水1kg,可用来估测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能.在日光垂直照射5min后,水温升高了2.5℃.试估算在日光直射下地球表面每平方米每秒钟获得的热量.(忽略容器吸收的和散失到周围的热量)

正确答案

解:在日光直射下地球表面每平方米每秒钟获得的热量为A

在5min内吸热Q=Ast

水温度升高有:Q=Cm△t

即:=7.0×104J.m2•s.

即:在日光直射下地球表面每平方米每秒钟获得的热量是7.0×104J.

答:在日光直射下地球表面每平方米每秒钟获得的热量是7.0×104J.

解析

解:在日光直射下地球表面每平方米每秒钟获得的热量为A

在5min内吸热Q=Ast

水温度升高有:Q=Cm△t

即:=7.0×104J.m2•s.

即:在日光直射下地球表面每平方米每秒钟获得的热量是7.0×104J.

答:在日光直射下地球表面每平方米每秒钟获得的热量是7.0×104J.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物理一选修3-3]

钢瓶内装有高压氧气.春天当室内温度为17℃时,压力表指示的压强数值为2×105Pa,

若夏天时压力表指示的数值为2.1×105pa,求:

(1)夏天室内的温度为多少?

(2)从微观上解释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

(3)若打开阀门氧气迅速从瓶口喷出,经过很短的时间当内外气压相等时立即关闭阀门.

过一段时间后再打开阀门,会不会再有氧气逸出?

正确答案

解:(1)在夏天设气体的压强为P2,由查里定律得

带入数据得:T2=304.5K,t2=31.5℃

(2)气体的体积不变,分子密度不变.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对容器壁单位面积的碰撞力增大,导致压强增大.

(3)第一次打开阀门氧气“迅速”喷出,是一个绝热过程Q=0,同时氧气体积膨胀对外做功W<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U=W+Q可知:△U<0,即瓶内氧气温度降低,低于外界温度,而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过一段时间经过热交换,钢瓶内氧气的温度又和外界温度相同,由于体积未变,所以瓶内氧气压强增大,即大于大气压,因此再次打开阀门,将会有氧气逸出.

答:

(1)夏天室内的温度为31.5℃.

(2)气体的体积不变,分子密度不变.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对容器壁单位面积的碰撞力增大,导致压强增大.

(3)若打开阀门氧气迅速从瓶口喷出,经过很短的时间当内外气压相等时立即关闭阀门,过一段时间后再打开阀门,会有氧气逸出.

解析

解:(1)在夏天设气体的压强为P2,由查里定律得

带入数据得:T2=304.5K,t2=31.5℃

(2)气体的体积不变,分子密度不变.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对容器壁单位面积的碰撞力增大,导致压强增大.

(3)第一次打开阀门氧气“迅速”喷出,是一个绝热过程Q=0,同时氧气体积膨胀对外做功W<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U=W+Q可知:△U<0,即瓶内氧气温度降低,低于外界温度,而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过一段时间经过热交换,钢瓶内氧气的温度又和外界温度相同,由于体积未变,所以瓶内氧气压强增大,即大于大气压,因此再次打开阀门,将会有氧气逸出.

答:

(1)夏天室内的温度为31.5℃.

(2)气体的体积不变,分子密度不变.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对容器壁单位面积的碰撞力增大,导致压强增大.

(3)若打开阀门氧气迅速从瓶口喷出,经过很短的时间当内外气压相等时立即关闭阀门,过一段时间后再打开阀门,会有氧气逸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如图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p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当r大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B.当r小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C.当r由∞到r1变化变化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先变大再变小

D.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

(2)一定量的气体内能增加了3×105 J.

①若吸收了2×105 J的热量,则是气体对外界做功,还是外界对气体做功?做了多少焦耳的功?

②若气体对外界做了4×105 J的功,则是气体放热还是从外界吸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正确答案

解:A、由图象可知:分析间距离为r2时分子势能最小,此时分子间的距离为平衡距离;r2是分子的平衡距离,r1小于平衡距离,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r1<r<r2时,分子力为斥力,当r>r2时分子力为引力,故A错误;

B、当r小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故B正确;

C、当r由∞到r1变化变化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化较为复杂,应是先变大再变小再增加,故C错误;

D、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力为斥力,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做正功,故D错误;

故选:B.

(2)①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Q+W,故W=△U-Q=3×105-2×105J=1×105J,故是外界对气体做功,做功为1×105J

②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Q+W,故Q=△U-W=3×105-(-4×105)J=7×105J,气体是从外界吸热,吸收的热量是7×105J

故答案为:(1)B(2)①外界对气体做功;1×105 J ②气体从外界吸热;7×105 J

解析

解:A、由图象可知:分析间距离为r2时分子势能最小,此时分子间的距离为平衡距离;r2是分子的平衡距离,r1小于平衡距离,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r1<r<r2时,分子力为斥力,当r>r2时分子力为引力,故A错误;

B、当r小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故B正确;

C、当r由∞到r1变化变化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化较为复杂,应是先变大再变小再增加,故C错误;

D、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力为斥力,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做正功,故D错误;

故选:B.

(2)①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Q+W,故W=△U-Q=3×105-2×105J=1×105J,故是外界对气体做功,做功为1×105J

②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Q+W,故Q=△U-W=3×105-(-4×105)J=7×105J,气体是从外界吸热,吸收的热量是7×105J

故答案为:(1)B(2)①外界对气体做功;1×105 J ②气体从外界吸热;7×105 J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热力学第一定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