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力学第一定律
- 共1851题
某兴趣小组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了一个简易气温计:如图所示,在一个空酒瓶中插入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玻璃管内有一段长度可忽略的水银柱,接口处用蜡密封,将酒瓶水平放置.已知酒瓶的容积为480cm3,玻璃管内部横截面积为0.4cm3,瓶口外的有效长度为50cm.当气温为280K时,水银柱刚好处在瓶口位置.
①求该气温计能测量的最高气温;
②在水银柱从瓶口处缓慢移动到最右端的过程中,密封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解:①当水银柱到达管口时,所测气温最高,设为T2,此时气体的体积为V2,则
初态:T1=280K,V1=480cm3
末态:V2=(480+50×0.4)cm3=500cm3
根据吕萨克定律得
代入解得T2=291.7K
②当环境温度升高时,水银柱从瓶口缓慢向右移动,此过程密封气体的内能增大,同时对外界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U=W+Q,得气体要从外界吸热.
答:该气温计能测量的最高气温291.7K.
解析
解:①当水银柱到达管口时,所测气温最高,设为T2,此时气体的体积为V2,则
初态:T1=280K,V1=480cm3
末态:V2=(480+50×0.4)cm3=500cm3
根据吕萨克定律得
代入解得T2=291.7K
②当环境温度升高时,水银柱从瓶口缓慢向右移动,此过程密封气体的内能增大,同时对外界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U=W+Q,得气体要从外界吸热.
答:该气温计能测量的最高气温291.7K.
一定量的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为3.7×105J,内能增加4.4×105J.此过程中______(选填“气体对外界做了功”、“外界对气体做了功”),做功绝对值为______J.
正确答案
解:已知气体吸收热量为3.7×105J,Q=3.7×105J;内能增加4.4×105J,△U=4.4×105J,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Q+W得
W=△U-Q=7×104J>0
说明外界对气体做了功
故答案为:外界对气体做了功 7×104
解析
解:已知气体吸收热量为3.7×105J,Q=3.7×105J;内能增加4.4×105J,△U=4.4×105J,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Q+W得
W=△U-Q=7×104J>0
说明外界对气体做了功
故答案为:外界对气体做了功 7×104
蛟龙号载人潜水艇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的载人潜水器.2012年6月27日潜水深度7062.68m,这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以上海域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潜水艇外壳是国产钛合金做成的,呈鸡蛋形状,舱内空间约为80m3与外界导热良好.开始潜入时,舱内空气(看成理想气体)的压强为latm,温度为27℃,水深7062.68m处的温度为4℃.求:
①当蛟龙号载人潜水艇在水深7062.68m处停留足够长的时间后,舱内气体的压强为多少atm;
②在上述过程中舱内气体(填“放热”或“吸热”);
③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舱内压强的变化:.
正确答案
解:①舱内空气为等容变化,初态:p1=1atm,T1=300K;末态:p2=?,T1=277K
由查理定律得:=
代入数据解得:p2==
×1atm=0.92atm,
②在上述过程中舱内气体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小,而体积不变,气体不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判断得知,气体放热.
③舱内空气的体积不变,分子数密度不变,温度降低,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所以压强降低.
答:
①舱内气体的压强为0.92atm.
②放热.
③舱内空气的体积不变,分子数密度不变,温度降低,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所以压强降低.
解析
解:①舱内空气为等容变化,初态:p1=1atm,T1=300K;末态:p2=?,T1=277K
由查理定律得:=
代入数据解得:p2==
×1atm=0.92atm,
②在上述过程中舱内气体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小,而体积不变,气体不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判断得知,气体放热.
③舱内空气的体积不变,分子数密度不变,温度降低,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所以压强降低.
答:
①舱内气体的压强为0.92atm.
②放热.
③舱内空气的体积不变,分子数密度不变,温度降低,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所以压强降低.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过等温膨胀到状态B,然后经过绝热压缩过程到状态C,最后经过等压降温过程回到状态A.则状态A的体积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状态C的体积;A到B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C到A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正确答案
解:据题C到A过程是等压降温过程,根据盖•吕萨克定律
=c则知:状态A的体积小于状态C的体积.
作出p-V图象,图线下方与V轴所围的面积表示气体做的功,则知A→B过程中气体对外做的功小于B→C→A过程外界对气体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从A→B→C→A整个过程中,气体放出热量,由于BC是绝热过程,所以A到B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小于C到A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故答案为:小于,小于.
解析
解:据题C到A过程是等压降温过程,根据盖•吕萨克定律
=c则知:状态A的体积小于状态C的体积.
作出p-V图象,图线下方与V轴所围的面积表示气体做的功,则知A→B过程中气体对外做的功小于B→C→A过程外界对气体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从A→B→C→A整个过程中,气体放出热量,由于BC是绝热过程,所以A到B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小于C到A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故答案为:小于,小于.
[物理-选修3-3](本题共有两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材料科学、能源的开发密切相关,下列关于材料、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选项前的编号)
A.化石能源为清洁能源 B.纳米材料的粒度在1-100μm之间
C.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介于金属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D.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光学性质的各向同性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某一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7.0×104J,气体内能减少1.3×105J,则此过程______.(填选项前的编号)
A.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2.0×105JB.气体向外界放出热量2.0×105J
C.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2.0×104J D.气体向外界放出热量6.0×104J.
正确答案
解:(1)A、化石能源不是清洁能源,在利用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如产生二氧化碳等,故A错误;
B、纳米材料的粒度在1-100nm之间,故B错误;
C、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介于金属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在现代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故C正确;
D、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光学性质的各向异性,在显示器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故D错误.
故选C.
(2)外界对气体做功,即W=7.0×104J,内能减小,所以△U=-1.3×105J,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W+Q,
可得:Q=-2.0×105J,即气体向外界放出热量2.0×105J,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解析
解:(1)A、化石能源不是清洁能源,在利用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如产生二氧化碳等,故A错误;
B、纳米材料的粒度在1-100nm之间,故B错误;
C、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介于金属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在现代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故C正确;
D、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光学性质的各向异性,在显示器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故D错误.
故选C.
(2)外界对气体做功,即W=7.0×104J,内能减小,所以△U=-1.3×105J,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W+Q,
可得:Q=-2.0×105J,即气体向外界放出热量2.0×105J,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