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利法案》
- 共1417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每逢美国大选时,我们就能听到有关“驴象之争”的说法,那么“驴象之争”指什么?其实质是什么?又对美国政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正确答案
(1)“驴象之争”指:指美国实行的两党制政治现象:“驴”指民主党,最初代表南方种植园主利益;“象”指共和党:最初代表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两党在各级竞选中,激烈角逐,故每逢美国大选时,我们就说是在进行“驴象之争”。
(2)实质:两党交替上台执政至今,虽然在内外政策和治国方略上有所不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党逐渐去掉了最初所代表的不同阶级利益这一差别,自19世纪末以来,两党都演变为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其执政的本质都是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3)影响:①消极方面:都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工具,都以各大垄断财团为政治背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贪污贿赂及金钱政治现象。故有人将两党轮流执政称为“跷跷板”游戏。
②积极方面的影响是主要的:第一,可以互相监督,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当权的政党滥用权力。第二,人民群众有可能利用两党的斗争来实现自己的某些要求。第三,通过两党轮流执政,相互竞争,资产阶级不断发现与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优秀政治人才,并通过和平方式让其上台执政,为自己服务,从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首先明确“驴象之争” 是指美国政治上的两党制:民主党(驴):代表南方种植园主利益;共和党(象):代表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再分析其实质与影响。
法律是由国家行使立法权的机构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用以巩固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8分)
请回答:
(1)孟德斯鸠和梁启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2)图4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制定的?(2分)
(3)美国宪法制定原则及主要内容是何?(2分)
(4)用一段话描述上述四幅图之间的关系。(2分)
正确答案
(1)三权分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2分)
(2)美国独立战争爆发,英国正式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2分)
(3)根据“三权分立”和“相互牵制与平衡”原则;联邦政府由国会、总统、最高法院组成,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2分)
(4)说明图1和图4的关系,及图2和图3对中国近代历程的推动。(2分)
(1)(2)(3)问结合图片提示的人物、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4)问要注意在分析四幅图之间关系的时候,既要答出①和③、②和④之间的关系,又要答出①③和②④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81年通过的(邦联条例)建立了一个州的联盟,定名为“美利坚合众国”,条例规定:各州保留它们的主权、自由和独立,邦联无权向各州征税和管理各州的贸易;邦联只设国会作为中央机构。邦联未设行政首脑和司法长官,也没有以违抗邦联的行为实行制裁的任何规定。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规,有一定的自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高度集权的弊端。
材料三
请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美国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3分)它给美国发展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美国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2分)这一制度对美国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行使哪种国家权力?(3分)这种权力体制体现了什么原则?(2分)
(4)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1787年宪法进行简单评价。(8分)
正确答案
(26分)(1)特点:邦联处于无权的地位,各州拥有很大的独立性。(3分)
不利影响:社会动荡加剧、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国家面临分裂的危险。(4分,答出两点即可)
(2)政治制度:联邦制。(2分)积极影响: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
(3)国会行使立法权、总统行使行政权、最高法院行使司法权。(3分)分权与制衡。(2分)
(4)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1787年宪法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等。(8分)
试题分析:(1)注意材料信息“各州保留它们的主权、自由和独立,邦联无权向各州征税和管理各州的贸易;邦联只设国会作为中央机构。邦联未设行政首脑和司法长官,也没有以违抗邦联的行为实行制裁的任何规定。”说明美国独立之初是一个松散的邦联制国家。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三者独立平等,但相互制约,防止专制和独裁,维护了美国长期的政治稳定,充分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4)注意辩证、客观的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进步性(意义): 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②将西欧启蒙思想与美国实际相结合,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巩固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果,带来美国的长期稳定,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建立起联邦制国家,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④美国创立的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和民主(总统)共和制,对其它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度的建设也起到了示范作用。局限性:允许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的存在,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与白人同等的权利,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最初没有规定人民应有的基本权利。
点评:2011年的全国文综大纲卷、海南单科卷结合材料考查美国的三权分立,江苏卷以主观题形式考查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013年命题趋势。从命题角度上看, 1787年美国宪法的内容理解仍是高考命题重点。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出现的可能性大,多种形式的材料解析逐渐增多,考主观题也有一定的可能性。
法律是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法律的进步,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分析下列图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
(1)比较下列古代世界三大文明有关建立社会秩序的主张,完成表中所缺部分:(6分)
(2)法院建筑是社会法律和社会秩序的见证和象征。在这方面,美国最高法院建筑尤为瞩目(见图11)。
①该建筑东门上方刻有“司法:自由的监护人”字样,又饰有孔子、梭伦等雕像,其用意何在?(4分)
②回溯往事,美国最高法院掌控国家司法权,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确立的?(4分)
③美国最高法院大楼落成于1935年。此前,尽管它是联邦政府架构中的平等分支,但却因当初没有为其提供固定办公场所的宪法规定,在长达146年的时间里竟然“居无定所”而“寄人篱下”。立国之初,曾蜗居纽约商业交易大厦。后几经周折随联邦政府迁至永久首都华盛顿,借用国会大厦的一处地下室办公。
对于美国最高法院“居无定所”的这一长期“落魄”现象,你是怎样看的?(4分)
而最高法院最终“居有定所”,时值美国哪位总统当政?(2分)
正确答案
(1)(6分)
(2)①用意:体现资产阶级人权、法权思想:吸收、继承先前各文明优秀成果。(4分)
②历史背景:独立战争胜利;为解决邦联制带来的混乱,华盛顿主持制宪会议通过国家宪法;《联邦宪法》确定最高法院掌国家司法权。(4分)(言之成理给分)
③看法:体现对宪法的尊重和遵守;美国联邦政府依三权分立原则建立,但三权之间并不完全平等,特别是司法权权限相对要“小”于立法权、行政权;美国三权分立的政府结构随着社会实践而不断调整完善。(4分)(言之成理给分)
当政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2分)
试题分析:第(1)小题中第(1)小问从“梭伦”可知是希腊文明,从“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可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材料中可以判断出是梭伦改革的内容,推断出梭伦改革的意义是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第(2)小问从“孔子” 可知是中华文明,从“孔子”的言论中可知其主张建立“德治”和“礼治” 社会。第(2)小题中第(1)小问从材料中“司法:自由的监护人”可知这体现了资产阶级人权、法权思想,从材料中“饰有孔子、梭伦等雕像”可知美国的民主政治是吸收、继承先前各文明优秀成果;第(2)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美国最高法院掌控国家司法权的历史前提是确立独立战争胜利和邦联制的弊端,同时从华盛顿主持制宪会议通过国家宪法和《联邦宪法》对司法权的规定来分析;第(3)小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美国最高法院“居无定所”,说明三权分立中三权之间并不完全平等,特别是司法权权限相对要“小”于立法权、行政权和美国的民主政治随着社会实践而不断调整完善;美国最高法院大楼落成于1935年,可知当时的总统是富兰克林·罗斯福。
点评:法律是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法律的进步,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更要注意在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过程中法律的重要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