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创新是一种文化品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新社东京(2009年)12月11日电:“日本十一日在京都著名古刹清水寺公布惯例的‘今年的汉字’评选结果,‘新’字当选”。20世纪的世界进程中出现了许多冠以“新”概念的历史元素,如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俄国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世纪末的一次改革使中国迈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材料二 1945年7月,领导英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丘吉尔在大选中败给了工党领袖艾德礼,丘吉尔觉得自己永远不能原谅英国的选民。艾德礼所以成功是因为其承诺迎合了选民。仔细观察下图。

材料三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                         

 ——《世界文明史》

(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材料一中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新时期的工业政策有何相似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分析,工党领袖艾德礼在竞选中战胜声名显赫的丘吉尔说明了什么?依据英国制度运作程序,要想成为首相,需具备哪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英国“全新的政体”和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有何创新?有人说,美国的政治体制比英国的政治体制进步,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相似点:以市场为导向,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2)说明:国家政策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制定政策要关注民众的迫切要求;个人的地位不能依靠昔日的辉煌等等。条件:政党领袖——所在政党在议会选举中占过半数的优势席位(不过半数优势就得联合其他党派),即下院多数党领袖——国王任命。

(3)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美国:民主共和制政体。

    同意。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的结果,革命不彻底,君主世袭;而美国的共和政体是一种全新制度,总统由选举产生,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更为明显,对其它国家的影响更为深远等。

   不同意。两者各自都有自己的特点,都与本国的国情相适应,没有优劣之分,况且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尊重妇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吉利之俗,男女婚配,皆自择定,然后告父母。至婚配之日,耶稣教师诫以善言,为之祈福。男以戒指约於女指,亲宾送之入房,欢宴而散。其俗男女皆分父母之产,男不得娶妾,犯者流之七年。                                                       

——《瀛环志略》

材料二  1916年,北京中国银行最先使用女子司账,一时被称为“银行界之破天荒,妇女界之新事业”。1918年4月,上海曹某的理发店首次雇佣了二三十名女理发师。进入20世纪20年代,一些大城市的医疗、银行、商店、文艺、电讯等部门均有女职员出现。

材料三  新中国的成立为妇女参政事业建立了优越的制度,《共同纲领》中首先规定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1953年公布的《选举法》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再次重申了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的婚姻观念,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材料二,指出材料三妇女地位的提高出现什么新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妇女地位的变化折射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观念:自由;平等。因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影响;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确立。    

(2)现象:妇女越来越多出现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原因:政治上: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推动(或:政府提倡妇女解放);经济上:近代经济发展;思想上:随着新文化运动开展(“西方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妇女思想进一步解放。     

(3)通过立法的形式提高了妇女的政治地位(或从制度上保障妇女地位)。

(4)科技进步、 经济发展;社会日益开放;人性日益解放;政治日益民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两个女人的时代

19世纪,中、英两个女人的沧桑时代,截然相反的治国之路。慈禧太后与维多利亚女王,一位是东方帝国的太后,一位是“日不落帝国”的女王,这两位当时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女人,却在踏进十九世纪的门槛时遭逢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

材料一:维多利亚女王AlexandrinaVictoria(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年仅18岁的维多利亚继位,在位64年,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她从丈夫那里学到“阴谋、收买、强权、先下手为强、武力攻占”等谋略。1857年,一场设计巧妙的阴谋使英国获得了苏伊士运河的控股权;第二年,在大英帝国沿海殖民地的版图中又增加了印度——帝国王冠上的一颗明珠……,形成了“日不落帝国”。维多利亚在位期间,英国在经济、科学、文学、艺术都有很大的发展,史称“维多利亚时代”。

材料二:慈禧太后EmpressDowagerCixi(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17岁被选秀入宫,27岁垂帘听政,执政四十八年。三度垂帘听政、两决皇储、乾纲独断、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老佛爷”。慈禧太后重用李鸿章等汉臣开办洋务运动,庚子后“新政”废科举、倡新式教育,禁止妇女缠足等。慈禧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变动的格局,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等,治理国家的难度要远超历代的帝王。慈禧皇太后的选择,一直是以妇人之短见议和与接受耻辱,多次恶化了近代中国的前途。

材料三: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

材料四:时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1861——1908年在职)打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他说:“恐怕中国今日离真正的改革还很远。这个硕大无比的巨人有时忽然跳起,哈欠伸腰,我们以为他醒了,准备看他做一番伟大事业,但是过了一阵,却看见他又坐了下来,喝一口茶,燃起烟袋,打个哈欠,又朦胧地睡着了。”

(1)你能从材料三中提取到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两个女人时代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9世纪30年代前中印产品在世界中所占份额高于英国,到20世纪初已落后于英国 ;20世纪初英美产品在世界中所占的份额超过中印,美国在20世纪初超越英国。

(2)“略”(言之有理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结合1840—1919年中国历史的发展,说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方面是如何实现转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明史观角度看,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请分别结合古代雅典、近代英国的政治文明实例,分析其主要特征并从文明发展进程的角度谈谈你对两者利与弊的基本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经济:伴随着西方的入侵,中国经济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小农经济逐渐瓦解,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政治: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发动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①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公民可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权力机构相互制衡(或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直接民主)。利与弊:有利于维护公民的集体意志和利益、文化的创造和城邦经济的繁荣,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和城邦体制(小国寡民),最终不利于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在国与国竞争中保持强盛。②近代英国代议制度的特征:君主立宪制,君主制、贵族制、议会民主与党派政治相结合,以内阁制为核心。利与弊: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利益、维护政治角逐的有序和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但终究不能完全体现全民各种权利和社会公正。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刻变化,它主要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学术领域的自由化和科学化等。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克服专制王权”的。“克服专制主义王权”又是如何促进英国“继续前进”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0万人,到1893年增至2350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为6.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摘自皮明麻《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三 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激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出现了一种杌枸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城市。

——摘自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斯大林时期是一个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实现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基本转变的飞跃前进的时代——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大国,它的大量的人口从农村流到了城市,一个制度化的由中央全面控制的社会主义体制形成了┅┅苏联经济也一直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                

——布热津斯基《大失败》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           

——《世界历史》杂志《苏联的共产主义》

材料五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基本思想是只有通过扩大”需求”,才能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这就需要加强政府的调节,经济衰退时,扩大政府开支、实行减税,甚至搞赤字预算和发行公债,扩大总需求。经济高涨时,紧缩政府开支、增加税收、减少总需求。货币政策则要用以支持财政政策,作相应的调整。

(3)斯大林时期苏联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形成了有别于资本主义的新型的“社会主义体制”。依据材料四概括这一体制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述材料五的经济思想;理论的成就在于它指导下的实践成功,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英王的实际统治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提供了前提。

(2)西方列强侵略下,通商口岸被迫开放;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小农经济日益破产,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3)特点: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指令性计划;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

(4)经济思想:加强政府对经济的调节;通过调节“需求”,促进经济稳定发展。举例: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使50—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等。

下一知识点 : 英国的议会改革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权利法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